鄭錦香 江海玲
【摘要】 目的:探討家屬參與心理護理對鼻咽癌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5例鼻咽癌手術治療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35)。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家屬參與心理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負性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及社會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心存恐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照料主動、積極和有信心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鼻咽癌手術患者實施家屬參與心理護理,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鼻咽癌 手術治療 心理護理 負性情緒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7.040??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07-00-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mily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urgery/ZHENG Jinxiang, JIANG Hail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7): -9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urgery. Method: A total of 75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5).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family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ate of fea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ate of initiative caring, positive and confide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family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has good effect and high value.
[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urgical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3, China
鼻咽癌作為惡性腫瘤的一種,對機體的健康有著巨大的破壞作用[1]。由于人體的鼻咽部結構精密復雜,通過眾多的血管和神經與其他部位連接。如果僅僅借助常規(guī)的放療、化療等治療方式,僅能延緩病情發(fā)展、防止病情復發(fā)或轉移[2-3]。但是上述治療方法會導致患者產生不良反應,致使患者經過手術等治療后還產生較大程度的心理波動,比如產生恐懼、焦慮等極端情緒[4]。而心理護理可以從家庭、心理的層面,展開護理工作,提升實際的護理效果[5]??梢?,加強對鼻咽癌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對于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懼及提升鼻咽癌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所在醫(yī)院對心理護理對鼻咽癌手術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筆者所在醫(yī)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5例鼻咽癌手術治療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經鼻咽癌臨床診斷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鼻咽癌。排除標準: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或中樞神經障礙疾病者;語言溝通障礙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35)。觀察組男30例,女10例;年齡27~70歲,平均(48.85±11.53)歲;臨床分期:7例Ⅰ期,14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26~72歲,平均(49.17±13.22)歲;臨床分期:6例Ⅰ期,15例Ⅱ期,6例Ⅲ期,8例Ⅳ期。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的方法與目的,均自愿參加本研究。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方法,具體包括:加強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讓鼻咽癌患者明確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療過程和注意事項。在護理工作上,實施基礎護理,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性。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家屬參與心理護理方法,具體如下:(1)第一周。在護理工作的第一周,護士應保證患者清楚鼻咽癌的病因、發(fā)病癥狀和誘導因素,加強患者心理評估。根據(jù)患者治療方案、臨床表現(xiàn)等具體情況,向患者介紹病情、發(fā)展情況和治療方案。(2)第二周。應保證患者明確本次治療的目的,后期的治療預期效果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等。根據(jù)心理評估結果制定可以使患者精神狀態(tài)放松的治療計劃。護理工作者應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康復鍛煉知識教育,保證患者在家庭環(huán)境下可以得到應有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訓練。(3)第三周。讓患者及家屬明確積極配合手術治療的重要性。(4)第四周。讓患者及家屬明確術后注意事項。為患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康復和功能性鍛煉計劃,保證患者對鼻咽癌病癥的相關常識有較高程度的掌握,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5)第五周。第五周應組織時長接近1 h的座談會,集中病癥相近的患者與家屬,加強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相互分享護理要點及心態(tài)的控制方法。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負性情緒: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負性心理情緒變化。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定。漢密爾抑郁量表7分為分界值,得分越高表示抑郁越嚴重;焦慮自評量表7分為分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焦慮越嚴重[6]。(2)社會支持評分: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進行評定,共有10個條目,最高分40分,包括客觀支持(物質支持、社會網(wǎng)絡、團體關系等)最高12分,主觀支持(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等情感方面)最高16分,社會支持利用度(是指支持了利用情況)最高12分,得分越高,表示社會支持效果越好[7]。(3)主觀感受:觀察兩組家屬的主觀感受,包括心存恐懼、照料主動、積極和有信心的主觀感受情況[8]。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負性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社會支持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主觀感受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心存恐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照料主動、積極和有信心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鼻咽癌出現(xiàn)在人體鼻咽腔頂部,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聽力下降,鼻大量出血,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頭痛和復視。鼻咽癌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包括機械性的鼻塞及腦神經損害、頸淋巴結轉移等。對鼻咽癌的治療常使用放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癌分化程度較高,病程較晚或在接受放射治療后出現(xiàn)復發(fā),就需要進行手術切除。手術治療鼻咽癌的方法,主要適用于出現(xiàn)鼻咽部局限性病變,在接受放射治療后病情無明顯改善的患者;頸部轉移性淋巴結,經放射治療后病情無明顯改善的患者;對于頸部出現(xiàn)活動的孤立性包塊,原發(fā)灶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可行頸淋巴結清掃術。雖然手術治療可以根除病灶組織,但是會產生較大程度的手術創(chuàng)傷,給患者的身體帶來較大的痛苦[9]。同時,患者的心理也會因為手術創(chuàng)傷產生一定的問題,心理的較大波動會對病情恢復效果造成不利影響。
而家屬參與心理護理,在鼻咽癌術后患者的應用中,具有較好的效果[10]。因為家屬參與心理護理可更加容易獲得患者信任,更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可更為直接有效地實施心理疏導,從而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本次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漢密爾抑郁量表評分、焦慮評分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家屬參與心理護理模式,可以讓家屬參與,家屬陪伴、聽音樂、看書、談心等形式,緩解患者恐懼感,提升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切實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11-1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主觀感受心存恐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照料主動、積極和有信心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鼻咽癌手術患者應用家屬參與心理護理模式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翠容,張金桃,夏輝,等.微創(chuàng)切除鼻咽癌治療后原發(fā)灶殘留或復發(fā)的護理[J].廣西醫(yī)學,2015,37(5):720-721,724.
[2]隋慧敏,王超.心理護理對鼻咽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負面情緒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9,41(1):153-155,159.
[3]于玲,柏興華,鄒犖犖,等.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在鼻咽癌患者放療期間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24(6):681-685.
[4]馬慧珍,王宗燁,丁麗萍,等.分級心理護理模式在鼻咽癌放療期間的效果評價[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9,16(2):149-152,157.
[5]朱敏玲.心理干預對鼻咽癌同期放化療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探討[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22):104-106.
[6]王娟.短期冥想訓練對住院鼻咽癌患者心理痛苦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9,26(8):146-151.
[7]嚴曉晴.心理干預對鼻咽癌放射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包頭醫(yī)學,2018,42(2):61-63.
[8]傅秀霞,劉常平.早期個體化護理在鼻咽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5,22(7):93-94.
[9]劉雅清,駱惠玉,柯熹,等.聯(lián)合心理行為干預對鼻咽癌病人負性心理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13):1641-1643.
[10]韋燕萍,劉柳芳,杜江,等.自我效能理論為核心的干預模式在社區(qū)居家鼻咽癌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中的應用[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8,10(4):325-329.
[11]徐巧荔.圍手術期實施多學科團隊協(xié)作護理對鼻咽癌適型調強放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18,31(5):164-166.
[12]吳建華,邱偉.綜合心理干預對早期鼻咽癌放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12):1808-1811.
(收稿日期:2019-11-11) (本文編輯:桑茹南)
①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福建 廈門 361003
通信作者:江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