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艷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傳統圖書館大功能和服務不斷得到拓展,導致虛擬圖書館逐步發(fā)展起來。它充分利用和現代信息技術,改進了傳統圖書館的資源,延伸和擴大了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眾所周知,文獻資源是一種記錄信息的符號,同時,也是又是一種文化載體。本文從傳統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的基本的內涵和定義入手,分析了他們的區(qū)別和聯系,進而探討了兩者之間的發(fā)展關系和趨勢,以期為相關從業(yè)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傳統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發(fā)展趨勢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互聯網得到普及和應用,在此基礎上,虛擬圖書館作為一種新的圖書館運營模式登上舞臺。虛擬圖書館為我們在更大范圍內獲取信息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徑,為信息資源及時檢索和共享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它的出現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是對傳統圖書館的改造和補充,而不是對傳統圖書館的顛覆和否定。虛擬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將長期并存、互相補充、結合利用,以此更好的為人民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務。
1 基本內涵及定義
傳統圖書館是一個實體概念,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有豐富的藏書和基本設施設備,和由圖書管理員管理和提供,方便人們看書學習和借閱書籍的場所。與虛擬圖書館相比,傳統圖書館最突出的特點是實體存在。圖書館的存在必須有具體地址,必須有一定的設施,如桌椅、書架及信息網絡等基本的辦公用品。同時,傳統圖書館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數量的文獻資料,如書籍、報刊、雜志等等,這是圖書館存在和能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
虛擬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將信息資源存儲在一定的載體上,利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將資料等資源分享給讀者。它打破了時空的具體限制,是一種高效的信息空間和系統。只要用戶有聯網的電腦,他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快速獲取信息資源,不再需要親自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和借閱圖書,這是電子虛擬的圖書館運營模式。當世界進入網絡時代的背景下,虛擬圖書館有基于信息網絡,共享技術、信息和資源,開放信息資源,不斷滿足個性多樣的社會需求,它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圖書館的理解,改變了圖書館館藏建設的結構和內容體系,擴大了空間,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服務模式,使多圖書館合作與資源共享不再一個錯覺,而是一個互聯互通的有效載體。
2 傳統與虛擬圖書館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傳統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有共性也有不同點,他們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兩者的目標是相同的,就是整合、保存、利用信息資源,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既是社會信息現象,又是社會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的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一是不同的構成要件。傳統圖書館和虛擬圖書館及其構成要素之間存在著實體上和虛擬上的差異,這種根本性的差異和不同導致了建設方式和服務理念的不通過。二是不同的評價認知。傳統圖書館強調文獻的特性,服務的范圍和水平僅限于特定物化系統的文獻服務。虛擬圖書館將圖書館視為一種可充分利用的信息資源,視為系統形成的一種提供多種信息服務的活動機制。三是不同的建設方式和策略。傳統圖書館的館藏建設主要是指在一個圖書館中整合利用信息文獻資料。傳統館藏建設的核心策略和基本任務是最大限度地占有館藏文獻資源,努力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的館藏資源體系。而虛擬圖書館的館藏建設策略也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和網絡資源為基礎,組織虛擬館藏和虛擬信息資源。四是不同的服務對象和服務方法。傳統的圖書館用戶是實體用戶,只能從實體圖書館獲得服務。這些用戶從學科和專業(yè)的角度來看是綜合性的,圖書館對他們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不高。虛擬圖書館的用戶是潛在的,即非現場用戶。他們一般某方面的專業(yè)背景和業(yè)務知識儲備,并且熟悉計算機操作。因此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方式也不相同。
3 虛擬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虛擬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的共存,使人們更方便、快捷、經濟地獲取更多的文獻和信息資源,兩者的共存是一種很好的互補關系。
1)傳統圖書館是虛擬圖書館的基礎。虛擬圖書館作為一種信息環(huán)境,離不開各具體圖書館和信息服務機構的支持。虛擬圖書館的形成離不來用戶、信息資源和通信網絡三個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信息資源必須存在于一定的載體上。無論是印刷還是電子,都需要一定的組織來收集、處理和組織信息資源。信息資源不會自動進入網絡,文檔資源和數據庫需要有人建立。因此,建立自己的館藏和相應的文獻數據庫能為虛擬圖書館提供基本資料和信息資源。
2)虛擬圖書館擴展了傳統圖書館的功能。資源共享功能彌補了傳統圖書館受地域和物理屬性限制的不足,為構建傳統的圖書館共享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虛擬圖書館是存儲在一個地方的文檔對其他地方的用戶可用。因此,傳統圖書館也應利用現代網絡傳輸技術,對所有的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整理,建立網絡檢索與檢索,并與其他圖書館聯系,實現館際檢索與檢索,館際借閱與人員交流。虛擬圖書館的遠程和時空閱讀功能彌補了傳統圖書館讀者必須親自動手的局限性。對于傳統的圖書館,我們也可以利用虛擬圖書館的網絡技術來實現遠程檢索和參考,并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遠程業(yè)務。
3)傳統圖書館的相關經驗可以為虛擬圖書館提供參考。傳統的隱性教育功能、休閑功能、讀者培訓指導功能、原始文獻保存功能彌補了虛擬圖書館的不足。由于虛擬圖書館信息容量巨大,實現了與其他信息機構的信息共享。因此,圖書館可以充分挖掘虛擬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豐富館藏,拓展現有服務。例如,可以收集和向圖書館用戶提供網絡上的電子出版物及其相關的檢索和處理軟件;網絡上的電子郵件功能可用于提供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和服務,接收和提供參考咨詢、開展國際圖書館借閱等等,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地的各種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以充分連接,收集和發(fā)布各種公共信息,信息提供增值服務,使圖書館成為信息資源中心。
4 結束語
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背景下,未來圖書館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是傳統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的共存與互補。圖書館建設和服務方要充分考慮自身發(fā)展的問題和不足,緊跟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明確定位和目標,努力加強圖書館之間以及傳統圖書館和虛擬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建設,以此不斷滿足人民不平衡不充分的公共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陸穎雋.我國圖書館虛擬現實應用及研究述評[J].圖書與情報,2017,No.17705:120-127.
[2]李昕.傳統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比較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12:9-11.
[3]王紅.傳統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比較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No.19303:378.
[4]羅劍麗.傳統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功能比較[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8: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