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墨畫是帶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繪畫形式,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人,讓小學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水墨畫繪畫技巧是很有必要的。《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體驗程度,要開展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活動,這一要求與生活教育理念很貼合,但實際教學中,兒童水墨畫的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本文以小學美術兒童水墨畫教學現(xiàn)狀為出發(fā)點,對如何將生活教育理念與兒童水墨畫教學結合在一起做出了相關探究。
關鍵詞: 生活教育;小學美術;兒童水墨畫;教學措施
水墨畫,是我國的一種民族精神的獨特象征,它獨特的畫法與氣韻蘊含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精神。隨著美術課程的多樣化,有趣的水墨畫在小學的美術課本中也慢慢地發(fā)展了起來。小學生在水墨游戲中發(fā)揮了天真活潑、富愛幻想的天性,在紙上大膽地把所感所想用水墨線條描繪出來,體現(xiàn)出造型活動的樂趣。因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水墨畫這門課程是十分有趣的。水墨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小學美術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兒童水墨畫不僅帶有中華傳統(tǒng)繪畫的精髓,還散發(fā)著靈動、創(chuàng)造的氣息。向小學生開展兒童水墨畫教學,能夠讓學生的藝術情操、審美情趣都得到培養(yǎng)并走向一個新高峰。但是傳統(tǒng)的兒童水墨畫教學并不理想,小學美術所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模式都過于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導致在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心里都想著“水墨畫太難學了,一點都不適合自己”。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教師所開展的兒童水墨畫教學所能取得的效果并不高。針對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應該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并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來讓學生不再那么抗拒對水墨畫的學習。生活教育理念是一個非常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貼合,借助生活教育理念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改變學生內(nèi)心對水墨畫的認識,并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水墨畫繪畫技巧,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
一、 小學美術兒童水墨畫教學現(xiàn)狀
(一)空中樓閣,不接地氣
從事過小學美術教學的老師們都應該清楚地知道,對小學生進行的這種美術教育是一種素質(zhì)教育,而不是某種技能技法的職業(yè)培訓。小學生對水墨畫的理解不深,更別說水墨技法了。所以在這門課程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學習心理是美術教學的基礎”,對學對水墨畫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多于技法上的教學。小學生水墨畫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在小學水墨畫教學中,臨摹是畫畫慣用的手段。這種教學方法,教學題材單一,技法也單一,都是按步驟的:先畫什么,后畫什么,哪筆墨濃、哪筆墨淡,觀念保守,以模仿作品多、熟練作為評價作品優(yōu)劣的標準。這樣的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造性,更可怕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這種教學模式困住了,學生的想象力得不到發(fā)揮,對水墨課程由興奮轉(zhuǎn)變?yōu)椴桓信d趣。
目前在學校所使用的人美版教材當中,所涉及的與水墨畫相關的內(nèi)容大致有《山水畫》《清明上河圖》《認識中國畫》《花鳥畫》等等。對于學生來說,書本上所涉及的水墨畫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生活大多毫不相干,自己平常也很少見到過水墨畫。而教師在課堂上,所選擇的內(nèi)容是完全以教材為主的,學生在水墨畫教學中也是云里霧里,整個教學就如同空中樓閣,不接地氣。
(二)脫離生活,不接學情
通過調(diào)查了解到,當前大多數(shù)的小學美術老師在開展水墨畫教學時,采用的教學方法依舊是成人化的教學技法,讓學生對一些水墨畫作品進行臨摹,而且所選擇的臨摹作品都是一些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且不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不到繪畫的樂趣,自然也就不會積極地參與其中。
二、 “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學美術兒童水墨畫教學開展措施
(一)“只緣身在此山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兒童水墨畫興趣
游戲是教師通過安排學生做游戲的課堂方式,使學生感受各種游戲活動帶來的學習樂趣,最終實現(xiàn)自我真實情感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還能夠使全班同學共同參與到一項非常有趣的活動中來,有益于班集體的團結和合作能力的形成。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游戲前,首先要將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到一個最佳的點。小學生之所以對兒童水墨畫不感興趣,是因為教師并沒有將教學內(nèi)容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雖然說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學生所陌生的,但并不能讓學生對此好奇,更是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應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借助生活化的游戲開展,讓學生能夠在玩耍中了解水墨畫,并對水墨畫的學習感興趣。
案例1:《清明上河圖》是一篇水墨畫欣賞課文,但同時也是孩子們接觸水墨畫的機會。教師應該把握好這一機會,讓學生在欣賞水墨畫的過程中去激發(fā)學習水墨畫的興趣。對此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這樣設計:在教學開始,教師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播放《山水情》這一部國產(chǎn)水墨動畫片,學生在觀看動畫片之后,一個個都表示這部動畫片的畫風和自己平常看到的不一樣,于是都紛紛詢問教師這種動畫片的畫風,借此教師借機引出水墨畫,并向?qū)W生出示《清明上河圖》,讓學生對此進行欣賞。之后再帶領學生玩一個水墨小游戲:教師讓學生將課前準備好的水墨材料拿出來,讓學生進行拓印、吹畫、潑墨、破墨、流淌等水墨畫的游戲活動,學生在水墨游戲中,能夠感受到水墨畫的神奇之處,原本看動畫片的興趣得以加深,對水墨畫的學習興趣更濃厚了。
動畫片是小學生在生活中最常見也是最喜歡的,在一開始就像學生播放水墨動畫片,能夠在一開始就將課堂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活情境。隨后教師借助自己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將課題引出,并讓學生對此進行欣賞,雖然《清明上河圖》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是在視頻的鋪墊之下讓學生有了如何繪出水墨畫的沖動。借助學生的這種沖動,教師再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游戲活動來開展水墨小游戲,在小游戲當中學生的興趣更濃,對學習水墨畫的積極程度也會變高。
(二)“山外青山樓外樓”,使用本土資源開展兒童水墨畫教學
水墨畫本就是蘊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繪畫形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生所在地的一些本土資源也很適合用來作為教師水墨畫的教學內(nèi)容,這也是生活教育理念下所推崇的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對本土資源比較熟悉,將本土資源作為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能夠在課堂上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
案例2:《山水畫》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山水畫的獨特藝術美感,讓學生能夠掌握使用水墨來將山石、樹木給畫出來的技巧。為此教師將當?shù)刂纳剿包c納入了自己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當?shù)氐囊恍┲剿包c,××山、××湖,學生在看到這些圖片之后,一個個都說“咦,這不就是我們這里的××山、××湖嗎?”在學生對此有了興趣之后,教師再將自己事前根據(jù)當?shù)厣剿L景畫好的畫出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在看到教師出示的畫之后,一個個都表示水墨畫很神奇,能夠?qū)⒆约荷钪械娘L景在紙上展現(xiàn)出來。在學生有了足夠的欣賞能力之后,教師讓學生將水墨畫與現(xiàn)實風景圖進行對比,觀察一下水墨畫中對山、對水是如何展現(xiàn)的。之后教師再向?qū)W生出示市區(qū)公園的小山和小湖,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將其以水墨畫的形式繪畫出來。
雖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本土資源,借助學生熟悉的景物來開展陌生的教學,能夠增加學生的熟悉度,讓學生在水墨畫教學中有親切感,這樣一來陌生感減少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逐漸高漲。
(三)“絕知此事要躬行”,結合日常生活拓展兒童水墨畫實踐
在生活教育理念之下,教師更應該強調(diào)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實踐。生活實際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水墨畫技巧的掌握,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在水墨畫中的創(chuàng)造力,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對此美術教師在開展兒童水墨畫教學時,應該多開展一些生活實踐活動,以此來鞏固學生的水墨技巧,拓展學生對水墨畫的認知。
案例3:《花鳥畫》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在水墨畫中,一般都是使用沒骨法、勾染法來表現(xiàn)植物和小鳥的,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示范讓學生對花鳥的水墨表現(xiàn)技法有所了解之后,便帶領學生帶來了學校操場,讓學生自由的尋找學校里的花、鳥,并讓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花、鳥繪畫在自己的紙上。
教師以校園為學生的實踐場地,校園是學生最熟悉的地點之一,但即便如此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會去觀察學校里的花、鳥,教師開展這樣的生活實踐活動,一是對學生所掌握的水墨畫進行拓展,二也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力,培養(yǎng)學生要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的心。在這樣的生活實踐中,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會隨之提升。
三、 結束語
藝術是需要生命力的,而這種生命力不是學來的,也不是幻想出來的,是個人的思想感情在社會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力。小學水墨畫追求的不是臨摹得像不像、畫得好不好,而是學習水墨畫思維上的激情和喜愛。中國水墨畫博大精深,意在“意”,應該主張學生在學習水墨技法的基礎上,繼承水墨畫的博大內(nèi)涵和精神,創(chuàng)作出新的作品。生活教育理念是當前素質(zhì)教育下的重要教育理念,其貼近學生的生活,適合在小學生群體中使用。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教師利用生活教育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活情境,并利用生活的資源開展教學,拓展實踐,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習水墨畫,將會一改以往的畏難心理,轉(zhuǎn)而喜歡水墨畫、愛上水墨畫。
參考文獻:
[1]王勇軍.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滲透現(xiàn)代藝術教學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13-115.
[2]朱國鋒.基于多元體驗的兒童水墨畫教學策略——以美術拓展性課程《老家記憶》教學為例[J].中國美術教育,2018(2):45-48.
[3]朱紅.巧揮筆墨靈動色彩——以《水墨人物》為例談提升高段造型表現(xiàn)能力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7(1):68-70.
[4]徐悅.養(yǎng)正始于蒙——小學美術低年級水墨畫教學習慣養(yǎng)成實施策略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2):56-59.
作者簡介:
陸影嬌,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