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玲
【摘 要】高中語文作文具有深層次的特點,教師和學生需要一起努力探討才能領略其中的奧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的構建、思維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審美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提高作文語文味、哲理味和煙火味,讓作文更有層次感,更加貼近生活,就可以讓學生的作文變得更加有內涵。因此本文介紹了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三味”的養(yǎng)成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作文;三味;養(yǎng)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24-0129-02
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表現人的價值,學生可通過學習語文學科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提升自身的品德和素質。在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的作文更具語文味、哲理味、煙火味,能改善學生作文語言平淡乏味、思維淺薄、邏輯不清、現實性不強等問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素養(yǎng)。
一、高中語文作文“語文味”的養(yǎng)成策略
(一)利用教材內容和課外閱讀積累語言素材
語文教材所選的篇目都是經典名篇,里面有很多的語言素材。因此教師要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有效利用,在課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樣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書本中的知識大多數是學生需要了解的。而面對課外閱讀,需要學生積累,積累越多,他們腦海中的知識量就越多,就越能提升作文的語文味。經典名篇中有許多知識含量比較高的語句和字詞,值得向學生推薦。讓學生把這些知識含量較高的語句和單詞,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能為他們的作文增添幾分色彩,并使教師在修改或者閱讀時,感到賞心悅目。糾結于課本中的知識是有局限性的,課外知識的含量是比較高的,但是往往會被學生所忽視,所以教師應該起到指導作用[1]。如引導學生在描寫雨時大時小的情境時,引用《琵琶行》里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生動而有趣。在想表現一個人勇于面對逆境時,《記念劉和珍君》里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一句就可以很好地表現這個人的品質。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只要教師在授課時多多引導,就可以讓學生獲得相當多的語言資源,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另外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堅持下去,學生的語感、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有所提升,學生也會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二)訓練語言表達技巧,提升語言文學色彩
所謂語文味,就是在寫作過程中,要讓文章的語言富有文學味,富有表現力。只有這樣,文章才能變得生動、有美感。因此,可以訓練學生多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來修飾自己的文章,修辭手法的運用能更好地深化文章的內容,將文章提高一個檔次。學生的審題和整篇作文的布局水平是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達到一定高度的。語言平淡無味、缺乏文采,是寫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禁忌。要提高句子的生動性,可以運用修辭手法進行修飾。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色彩,提高文章的豐富性。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排比、比喻、擬人、襯托等,這些修辭手法通俗易懂,可以讓句子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運用修辭手法對于高中生來說并不是那么難,恰當運用就可使文章更富有魅力[3]。
二、高中語文作文“哲理味”的養(yǎng)成策略
提高作文的哲理味,就是要提高寫作文章的內涵,使文章的觀點、論點清晰,而深化思想內涵可以讓整篇文章變得富有哲理性。可以引導學生先列個提綱,然后將所要論述的事物呈現在自己的腦海當中,最后由淺入深地寫,這樣可以讓文章變得有層次感。列提綱對于大多數高中生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但要讓提綱變得簡潔、富有哲理是有難度的。對于列提綱,教師要像教學專門的課程一樣進行有效的指導,要多讓學生練習,明確遇到何種類型的作文題需要如何列提綱,使他們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寫作框架,再根據這些框架展開來寫,這樣就能形成一篇富有哲理性的作文。列提綱會使作文的邏輯清晰,因為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點都呈現在了作文中。通常議論文是比較難的寫作類型,其中高層次的議論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可以給人一種深厚的情感,一個廣闊的思想空間,富含哲理意味。而要達到這個層次,首先要讓結構變得清晰,雜亂無章的議論文給讀者的印象很不好,得分也不高。如果結構不清晰,內容再好也無法表達心中所想。就好比教師在上課前,都會有一個課前準備,將整節(jié)課的課堂內容形成一個框架,再根據課堂內容展開,就會滔滔不絕,不會有任何壓力,學生也會聽得清晰。讓作文具有哲理最重要的一點是讓整篇作文整齊劃一,在每一個段落里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意思安排得非常清晰,那么中心思想也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如果段落之間不連貫性,那么整篇作文會看起來散亂無章,沒有一個核心的關鍵點。一定要緊扣關鍵點來寫作文,關鍵點呈現出來了,整篇作文所要表達的主題中心思想也就呈現出來了。在修改作文時,教師就可以立馬找出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這樣會給整篇文章加分,可以讓文章變得更加富有內涵和哲理性[4]。
三、高中語文作文“煙火味”的養(yǎng)成策略
所謂“煙火味”就是指作文貼近生活,富有現實意義?!拔恼潞蠟闀r而著”,有現實意義的文章才更有生命力,也更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當下高考作文選題往往具有鮮明的時代感,這就要求學生多關注社會,感悟現實人生。高考作文題多是根據社會生活以及時事事態(tài)擬定的,這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進行作文練習。只有練習多了,學生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在考場寫作時才不會無從下筆。教師可以將以前有關生活事態(tài)的作文題目拿給學生練習。作文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高考中作文一旦偏題,就會大失分數,這對學生的高考是不利的。如果作文寫得好,在高考中也是會加分的,會引起閱卷者的注意。所以要讓學生多留意國家大事和身邊出現的社會“小事”,這些往往會出現在高考題中[5]。如針對“黑衣男腳踢吐痰男”這一社會事件,吐痰男的不文明、粗魯的行為固然可恥,但是黑衣男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是否可取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雖然黑衣男的出手暫時控制了車廂里混亂的場面,但并沒有解決問題,吐痰男只是一時迫于武力,難保他的惡劣行徑不會再犯,因此,可以贊賞黑衣男的正義感,但其以暴制暴的方式并不可取[6]。同時這并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吐痰男的行為在社會生活中屢屢出現,這就使得學生需要思考怎樣才能改變社會的這些不良風氣?如果文章能上升到這個層面,那么其現實意義自不必說。因此學生在寫作時應有現實關注,這樣不僅能深化文章的意義,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在語文這門學科中,作文占分比例是最大的,可以說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語文成績的高低。要想讓作文閱卷老師給出高分,那么就要加強對學生作文語文味、哲理味、煙火味的教育與培養(yǎng),就要讓學生對作文有清晰的定位,引導他們不斷積累語言,多思考和練筆,同時善于觀察生活、關注社會,這樣學生才能寫出更好的作文。
【參考文獻】
[1]朱一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22).
[2]王瑞霞.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3]陳舉.中學生作文興趣培養(yǎng)策略初探[J].成才之路,
2014(2).
[4]孟曉慶.高中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策略初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7).
[5]劉筠.高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初探——基于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的個案分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9(13).
[6]王芳.高考作文的三味“添加劑”[J].高中生之友(高考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