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
摘 要: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閱讀是一個過程,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教師應該認真分析學生當前的閱讀情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策略的探究,構(gòu)建信息化的小學語文課堂,讀寫化的語文課堂以及群文化語文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將閱讀滲透在日常的教學當中,而不是單純的機械式閱讀,從而搭建一個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學的能力。因此,本文以小學語文為載體,并結(jié)合筆者自身實踐,對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的問題進行一番論述。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散文閱讀;現(xiàn)狀分析;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要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將閱讀的概念、閱讀的內(nèi)容、閱讀的場景進行良好的貯備,教閱讀要有側(cè)重點,帶給學生的感官的刺激,帶給學生精彩的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潛力。
一、關(guān)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閱讀的教學方式具有長期性與階段性,教師應該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進行廣泛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針對目前的教學情況,主要有以下兩大問題。
(一)學生閱讀的興趣需增強,自主性不高
閱讀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越有興趣就越喜歡讀,越喜歡讀就越有興趣,把握好這一個教學原則,掌握好學生的心理建設,這樣的教學課堂會更加高效,隨著我們的物質(zhì)文化生活顯著增強,越多越多的電子產(chǎn)品逐漸占據(jù)了學生的大量時間,許多學生容易沉湎于游戲,很少能主動去閱讀,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缺乏積累,因此,教師一定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一個積極的氛圍中不斷閱讀。
(二)教師閱讀的教法要提升,趣味性不強
閱讀有合理的教學方法,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要求不是太高,只要達到基本的閱讀要求就可以,在閱讀的量上,閱讀的難度上都不需太高,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因此,目前一些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上沒有做出太多的設計,閱讀課堂的吸引性不高,學生的閱讀欲望就難以被調(diào)動起來,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也是一個教學重點,因此,教師一定要提升自身的個人修養(yǎng)。
二、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探析
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需要構(gòu)建多樣化的教學課堂的,因此,教師可以立足課本教材,開展多樣的閱讀實踐的活動,并將寫作與閱讀相結(jié)合,雙管齊下,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可以有以下幾個措施。
(一)構(gòu)建信息化課堂,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信息化的課堂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構(gòu)建合理的教學課堂,信息化就是教師利用一些數(shù)字化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利用微課等有趣的形式來構(gòu)建,信息化課堂通過聲音、圖片、視頻、動畫以及在線互動等形式來完善教學,在以往單調(diào)的課堂之上加了一些新的方式,學生的興趣會被調(diào)動起來,也會更加活躍,教師一定要利用多媒體形象生動的教學模式來打開學生的視野,指導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想、用心去體會,挖掘文章中的文字也是從生活中來,但是高于生活的,教師只有秉承更新教學方式的理念,學習更多的閱讀教學策略,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黃山奇松》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開展了信息化課堂。筆者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們展示一系列黃山奇松的圖片,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松樹吸引了學生的興趣點,每一幅圖對應一個段落,一種松樹形態(tài),教師可以讓學生邊看圖,邊找自然段,邊朗讀,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我勾畫文章中的比喻句“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學生在圖片中可以更形象地了解黃山的奇松,進而朗讀得更有情感,閱讀得更加仔細。構(gòu)建信息化的課堂,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生動靈活的圖片與視頻播放讓學生更由衷地發(fā)出對大好河山的的贊美與感嘆。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構(gòu)建讀寫化課堂,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與寫作是分不開的,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會使寫作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因為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有意無意地來積累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包括一些構(gòu)段的方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記憶下來,尤其是大量的閱讀后,學生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所以教師一定要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讓學生在寫作中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提升寫作能力,相輔相成,不斷提升自己。為了提升學生的讀寫結(jié)合的能力,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寫周記的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寫隨筆的習慣,切實增強學生的積累,同時,教師要為人師表,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因此,教師要做好示范工作,不斷加強自己的文學積累,養(yǎng)成讀書與寫作的好習慣,為學生做出最好的表率,這樣才能做好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
例如,在講解一些描寫人物和景物的作品中,教師就開展了讀寫化的課堂。這樣的文章的借鑒力度非常大,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其中的修辭、寫作手法、辭藻等,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后進行有機仿寫,以讀來帶寫,學生經(jīng)過閱讀可以記住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續(xù)寫、改寫等習作小作業(yè),學生在寫的時候會把自己讀過的東西增進記憶,也會對已知的知識進行更進一步的認知,真正將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構(gòu)建讀寫化課堂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了學生對于文字的敏感程度,鞏固了學生作文書寫的流暢性與凝練度,讀寫一體化的課堂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增強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構(gòu)建群文化課堂,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
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增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力,要想增強這個能力,教師就應該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群文閱讀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理論性以及綜合性上都有所欠缺,而群文閱讀理論即學生在閱讀有了更加體系化的模式,群文閱讀即“1+X”的閱讀理論,其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指導學生進行“1”的教材文本閱讀,這個“1”一般是指我們的教材文本閱讀,學生在閱讀的是要以課本的基礎(chǔ)閱讀最為基礎(chǔ)的,只有先把基礎(chǔ)的課文進行深入理解,學生才會舉一反三,因此,教師就可以增強學生的基礎(chǔ)閱讀,并在這個基礎(chǔ)上不斷擴充自己的閱讀范圍,這樣的閱讀課堂是一個高效性課堂。
例如,在講解《江南春》這首詩歌的時候,教師就構(gòu)建了群文課堂,教師以課本中的作品為基礎(chǔ),進行不斷擴展的發(fā)散性閱讀課堂?!督洗骸芬辉娪小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边@樣動人的景色描寫,于是筆者提問“你還知道哪些詩句也是描寫景色的呢?哪些詩句是描寫美妙春景的呢?”學生回憶與春天有關(guān)的詩句,可以“詩詞接龍”的游戲,教師這時進行詩歌的補充,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其中《春夜喜雨》、《錢塘湖春行》等詩歌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這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想象力。構(gòu)建群文化課堂提升了學生的知識積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對知識的積累。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優(yōu)化設計教學,構(gòu)建信息化課堂、讀寫化課堂、群文化課堂,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閱讀水平,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能主動閱讀、享受閱讀,在文字中感受生活,記錄如歌歲月。
參考文獻:
[1]趙國慶,陸志堅.“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4(8):42-45.
[2]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62-66.
[3]王朔,李爽.群文閱讀實踐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