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摘要】高考制度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對學生提出了全新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目標,因此,必須提高青少年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數學學習思維和勤于動手的操作技能,在此過程中,感受數學帶來的樂趣和奧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游戲;動手操作;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數學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通過正確的判斷、推理、分析,綜合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數學思維能力是構成小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是小學數學的教學平臺,是教師和學生相互溝通、平等相處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思考、操作,從而有效地掌握相關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學會運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新課程理念也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尋找數學規(guī)律,獲得數學成就感.
基于此,筆者主要從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課堂動手操作能力展開論述.
一、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
數學思維指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實現數字形象化,能夠采取數學運算的形式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各類問題以及障礙.因此,數學具有自己獨特的抽象性和現實性.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夠獨立地思考數學問題,敢于提出數學問題,從而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自己在數學各方面學習的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僅依靠學習教材上的理論知識是完全不夠的,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需要更多的理解而非死記硬背,學生在教師組織的實踐動手操作過程中,能夠高效快速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中,教師向學生提問:“一張長方形的紙,一刀剪下去還剩下幾個角?”有的同學剪出六個角,有的學生拿著剪開的兩張紙大聲地說:“老師,我一刀剪下去,變成八個角了!”雖然他的想法有誤區(qū),但是他這種求異思維值得表揚.
再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清楚地了解了長方體究竟有多少個面,接著讓學生們在活動中進行比拼,看看誰能更快速地得出長方體的面數.這時,教師適時追問:“如何數長方體的各個面,才能既無遺漏,又不重復呢?”并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得出一種普遍計算長方體面數的方法,即對立面法則:有上面就加上下面,有左面就加上右面,有前面就加上后面.然后讓學生們再次動手操作,感受長方體的對立面.再次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有的學生只用眼睛去看,有的學生還會用手去觸摸相關的模型,有的學生會用尺子去測量,有的學生和同桌相互討論長方體的相關知識.最后教師再親手演示長方體有哪些對立面.通過活動比拼和分組討論一系列的驗證,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長方體的相關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便能夠快速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教師要適時運用課堂操作實踐,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數學學習的內容.
二、引入情景,增加趣味與熱情
在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數學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課堂學習的活躍度,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靈動課堂,重視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使之善于從多個維度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索與思考.在即將講述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一些有趣的數學經典小故事和課外擴展小故事引入課堂、靈動課堂,讓學生快速進入數學新課中,跟隨教師思考和學習數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小明和他的爸爸一起去超市買月餅,爸爸給家里挑了一盒標價為88元的月餅,為了獎勵小明成績的提高,爸爸讓小明自己選擇一個1到9元的玩具擺件.那么小明可以怎么樣選擇自己喜歡的擺件呢?現在大家可以前后桌討論一下.”選擇的方法不同,爸爸需要付的錢數也不同.在學生分享完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可以讓其他的學生計算爸爸需要付多少錢.
再如,在學習“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圓周率之父祖沖之的相關資料,主要讓學生知道祖沖之發(fā)明了圓周率及π的由來.接著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這樣提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見有人在騎自行車,在座的同學們可能也會這項技能,那么你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什么我們的自行車車輪會是圓形的而不是其他的形狀呢?”學生在思考和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以后,教師再進行總結.
情景模式的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積極主動地思考相關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興趣是小學生愿意學習數學知識的前提,故小學數學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數學學習其實是一場頭腦風暴,它更側重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是否能在學習中一步步得到增強,而這需要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興趣與學習熱情.此外,在小學階段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及時引導和教學方法也十分重要.
三、創(chuàng)設情境,靈活課堂
為了能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經驗教學,談一談對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想法和一些研究:數學本就是一門研究抽象概念的學科,強調的是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保護學生的個性思維,靈活課堂.
例如,在學習“位置和方向”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盡可能地完成一些課后習題,并準備彩色的小棒和一套尺子.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對方向產生混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桌面上用彩色小棒擺出方向軸,然后一一指導學生辨認方向.彩色小棒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清楚直觀地辨別方向.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在判斷方向中應該什么時候用東偏南,什么時候用南偏東?有什么固定的說法嗎?”教師應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測量結果可以得到不同的說法,若沒有規(guī)定必須選擇哪個方向為零刻度時,學生可以自行選擇,以東為零刻度測量40°則東偏南40°,以南為零刻度測量50°則南偏東50°.在方向已經確定的情況下,就應根據題目所給的位置進行測量.
數學這門學科更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多維度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當營造一種平等和諧、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合作游戲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多思考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及生活中奇妙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四、實踐操作,豐富內容
小學階段是塑造與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精神易疲憊,思維易松懈,易感到厭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效利用游戲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增加課堂教學的動手實踐內容,豐富課堂內容.
例如,在教學不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外收集的立方體相關紙盒,沿著棱剪開、展開,數一數有幾個面,接著讓學生討論怎樣計算圖形的表面積,總結出便捷的算法.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學生能深刻地了解這些圖形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充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動手實踐操作可以將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轉為簡單易懂的內容.動手實踐操作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既幫助學生了解并掌握了數學的相關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結 論
數學這門學科是一門不可缺少的學科,數學學習對于人類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把數學課堂教學與新理念相結合,善于運用課堂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生間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數學思維.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是新時代的新要求,應貫穿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小學是學生學習的最初階段,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運用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探索數學奧秘,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發(fā)展和完善自我,將數學思維和動手能力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陳文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292.
[2]黃傳彬.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