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摘? 要: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教育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句詩所講述的就是朗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積累匱乏,缺乏基礎因此在課文的理解和文章的分析上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在語文的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情感對課文進行朗讀,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從中獲取更豐富的文學情感。而如何讀,怎么讀,以什么樣的方式朗讀,是作為教師應該思考并探討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朗讀教學;小學語文;集中精力;加深記憶;作者主旨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開展知識傳遞的重要途徑,而朗讀是幫助學生進行高效閱讀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朗讀也是一門技巧,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和朗讀的能力還比較低,因此需要教師專門的訓練與培育。而我國目前對學生的課文朗讀并不重視,僅僅局限于文字上的誦讀,而忽略了朗讀需要運用的感情以及需要理解的文章內涵,常常會導致朗讀的效果與影響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朗讀教學作為重點教學的一部分,鍛煉學生的預語感,增加學生對朗讀的重視。
一、集中學生學習精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在學習上缺乏主觀能動性。而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枯燥死板,容易使得生性好動,對世界充滿熱情和好奇心的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出現(xiàn)走神,交頭接耳,打瞌睡等課堂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的提高,影響了教師的課堂效率。而在教學課堂中將朗讀教學有效運用,再配以生動有趣的活動作為輔助,則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從而集中了學生的學習精力,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效率,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授《少年閏土》這一課時,教師先帶領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的朗讀,教授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學生不認識或不熟悉的字詞。待學生了解課文的陌生字詞之后,讓學生進行自主朗讀,閱讀兩到三遍。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每四個學生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討論與評比派出一名代表,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看哪個學生讀得最有感情,閱讀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最少,比賽結束后前三名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品。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集中學生課堂的學習精力,在教學過程中以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公平競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朗讀水平的有效提高,從而更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感受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二、加深文章內容記憶
語文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文章中往往充滿著對于小學生而言晦澀難懂的詞匯與句子,想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已經(jīng)是一件有一定難度的事情,而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記憶與背誦,則是難上加難。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教師在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朗讀教學,無論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讀,還是學生進行自主朗讀,將課本上的文字內容轉化為有聲語言,重復的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都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教授《觀潮》這一課時,因為這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重點課程,有一些自然段是要求學生充分理解并背誦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將文中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壯烈景觀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加以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針對要求背誦的那段自然段進行多次朗讀,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與掌握,教會學生背誦的正確方法與訣竅,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與背誦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朗讀是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三、直觀作者主旨
朗讀技巧,是讀者為了精確地理解文章內容和文章的思想感情而對有聲語言進行的一種設計與處理。顯然,小學階段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不具備這種能力與技巧的,需要教師的悉心培養(yǎng)與鍛煉,因此教師在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加以運用,鼓勵學生進行朗讀,鍛煉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與語感,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朗讀方式和朗讀習慣,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所在。學生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與方式便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要傳達的主旨,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授課文《匆匆》時,教師在帶領學生認識本文的陌生字詞之后,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尋找網(wǎng)絡上的對于《匆匆》這篇課文的朗讀音頻,讓學生仔細學習其中的朗讀方式與方法。學生通過音頻的朗讀與課本內容相結合,讓學生身臨其境,有助于學生情感代入,學生便可以通過文章中詞語交匯直接感受并領悟到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文章主旨,再讓學生以充沛的感情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與閱讀,從而直觀的感受與理解文章中作者要表達要敘述的意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得小學語文教育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過程也相當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過程,良好的朗讀方式和朗讀效果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教師在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其良好的朗讀習慣,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感悟到語文的魅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提高,寫作能力也隨之得到鍛煉,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應該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通過朗讀教學的有效融入,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改榮.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誦的形式及作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8).
[2]葛玉敏.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方式研究[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6):274.
[3]田文政.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經(jīng)典誦讀的巧妙融合[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20, No.717(12):262-262.
[4]胡其松. 探討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 2019, 000(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