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麗
摘 要:在高職院校的基礎課程中,音樂是其重要的科目之一,但就教育現(xiàn)狀來看,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沒能完全發(fā)揮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文章探討了高職音樂教育對美育的作用,以及能夠有效發(fā)揮音樂教育美育功能的具體實施路徑。
關(guān)鍵詞:音樂教育;高職;美育
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環(huán)境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場所,不但要培養(yǎng)應用型、技術(shù)型人才,還要積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美育是當前高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只有積極發(fā)揮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讓學生擺脫傳統(tǒng)單一的教育模式,真正用心去感受音樂藝術(shù)的美感與魅力,才能通過長期的熏陶,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一、音樂教育對美育的作用
美育也就是審美教育,在當下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擁有健康的審美觀,并具備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競爭優(yōu)勢。音樂教育是高職學生必不可少的藝術(shù)性教學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快速成長。在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音樂作品,感受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nèi)涵,使學生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體驗,提升鑒賞能力[1]。長期以來的教育實踐證明[2],學生在美育的影響下,會主動遠離一些浮躁、低俗、粗鄙的東西,更愿意去接受美好的東西,主動洗滌心靈,陶冶情操,開闊眼界,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產(chǎn)生的美育作用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其他諸多藝術(shù)教育都取代不了的,教師需要做好音樂教育工作,更好地在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
二、當前高職院校中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
就目前高職院校學生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來看,其形勢不容樂觀。受到社會企業(yè)單位在用人制度上的嚴苛,以及在選擇上對專業(yè)技能人才的偏向的影響,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育也更加注重專業(yè)技能。另外,不少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學校聲譽,展現(xiàn)學校形象,只注重學生的就業(yè)率指標,使得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的課程越來越多,但卻忽視了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的學校盡管開設了音樂教育課程,但只將其作為選修課,沒有對其予以足夠的重視,使得學校的音樂教育設施和音樂教育師資力量無法得到及時補充,導致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大大降低。盡管很多學生都能意識到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對自身產(chǎn)生的影響,但如果缺乏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足夠的教學設備,學生將難以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進而使其學習效果難以提升。此外,不少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僅停留在流行音樂上,或是簡單地認為音樂教育課程就是學唱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的快速傳播使得各種資訊和多元文化侵入著學生的思想與生活,音樂方面甚至出現(xiàn)流行樂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這必然影響著學生對更多類型且更具內(nèi)涵的音樂曲目的學習,不利于音樂教育美育作用的發(fā)揮[3]。
三、發(fā)揮音樂教育美育功能的實施路徑
(一)提高音樂賞析課的教學效果
在高職學生的美育工作中,音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載體。作為基礎性課程,音樂教學并不需要采用非常專業(yè)的教育手段,如要應用到配器法、編制法、分析法等等,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含有基本樂理知識的音樂來開展教學。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音樂鑒賞教學,其作為音樂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與美育有著極高的契合性。從音樂的本質(zhì)來看,音樂有著感性入手和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的特點,教師要詳細地為學生講述音樂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以及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使音樂教學達到洗滌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情操的作用,即產(chǎn)生美育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將得到提高[4]。
縱觀歷史上任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其風格都獨具特色,因此音樂教學也應該風格各異。比如對于受到當下很多年輕人喜愛的古典音樂的學習,要求教師開展更嚴謹?shù)慕虒W;再如對浪漫主義音樂的學習,教師要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其具備的自由性與隨意性;再比如對印象派主義音樂的學習,教師要使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朦朧感受,體驗到朦朧之美,這樣的學習才有針對性,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將美育滲透在音樂學習中
如上所述,美育是高職學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沒有美育,那么教育體系也就不可能完整。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音樂本身具備的陶冶情操和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借助音樂對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性,對音樂中含有的樂理知識和蘊含的感情加以解釋,不但能潛移默化地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挖掘?qū)W生學習音樂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點撥與幫助,讓音樂教育發(fā)揮更大的美育價值,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欣賞作品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使自身的心智更加成熟。
開展音樂賞析教育,需要教師對音樂拿捏得當,鑒于當前很多高職學生并非音樂專業(yè),如果教師過于強調(diào)音樂專業(yè)技術(shù)方面的問題,就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全方位地為學生展現(xiàn)音樂的色彩和風格,挖掘音樂的背景信息和情感,為學生深度解析音樂中蘊含的哲理。比如教師帶領學生賞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應讓學生了解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在耳朵幾乎失聰?shù)那闆r完成創(chuàng)作的,了解他童年的不幸以及后來遭遇的各種疾病,以及他說出“我要扼住命運喉嚨”的話,讓學生感受到貝多芬頑強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聆聽作品時,才會對音樂產(chǎn)生更深的感觸。再比如賞析肖邦的《革命練習曲》時,教師應向?qū)W生描述當時肖邦所在的波蘭由于戰(zhàn)爭幾近淪陷,正需要激昂且?guī)в袘嵟囊魳穪戆l(fā)泄情感并激勵民眾的時代背景,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就能感知到音樂中蘊含的頑強的抗爭精神。在帶領學生賞析國外的著名音樂之后,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入我國的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讓學生欣賞并感受其傳達出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在逐層品析中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特色和魅力[5]。
(三)利用第二課堂提升音樂審美力
第二課堂應成為高職院校音樂教學重要的場所與形式。學生在第一課堂上對教材上的音樂進行學習后,就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第二課堂就是在此基礎上,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yǎng)。首先可舉辦各種音樂作品賞析會,對學生進行持續(xù)的美育培養(yǎng)。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通過此平臺與其他學生共同分享,講解該音樂作品的背景知識以及自己喜歡這個作品的原因,從而引起其他學生的共鳴,在循序漸進中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以提升。其次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主題活動,比如高職學校經(jīng)常舉辦的唱歌比賽。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或拿手的曲目來進行表演,展現(xiàn)自我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提高美育的效果。最后是通過學生參加的藝術(shù)團,將音樂教育滲透到各個系及各個專業(yè)當中。如不定期開展小型音樂會,或是在周末聚會中舉辦唱歌活動,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音樂,提升音樂教育的美育的效果。
四、結(jié)語
鑒于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音樂教學和美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相關(guān)教育者還應引起高度重視,將音樂教育與美育工作緊密結(jié)合起來,充分發(fā)揮音樂本身的藝術(shù)性特點,挖掘其美育潛能,尤其要重視音樂鑒賞課程的作用與效果,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潛移默化地發(fā)揮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紅英.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2016(32):93-96.
[2]武霄.河南省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7(9):19-20.
[3]羅紅梅.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3):83.
[4]諸葛文斐.校園創(chuàng)意文化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關(guān)系的研究:以義烏工商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4):255-256,240.
[5]文哲.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
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