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偉
摘要:為了化解小學思維形象性與數學教學抽象性之間的矛盾沖突,應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動手操作的教學方法。動手操作教學模式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其教學效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提高其自主學習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應主動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并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和認真學習與思考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適當應用動手操作與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學方法。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們的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課堂的調控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關鍵詞:動手操作;數學教學;應用與思考
前言:
舉行各種與數學思維相關的動手操作活動是學習數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與蘇霍姆斯基說的“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尖上”的思想不謀而合。此外《數學課程標準》也認為,僅僅靠一味的記憶和模仿是不能有效地學習數學,只有靠不斷的交流合作、動手實踐和合作探索才能更好的學習數學。所以,學校應將課堂上那些枯燥無味的練習和被動聽課替換成可以積極調動學生感官的實踐操作和自由探索。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去經歷操作、推理、驗證、觀察等步驟來鍛煉其數學思維和數學技能,讓其學習和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精髓。。
一、動手操作學習形式,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了課堂注意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指引方向,推動其繼續(xù)前行。動手操作學習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專注于課堂,并且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可以對知識點有著更深的了解,而興趣也能促使學生在課后學習過程中不斷深化自己的理解,自主思考往往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效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喜歡上數學課。
二、動手操作學習形式,有效的解決了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
動手操作學習方法是小學形象性思維與數學抽象性之間過渡橋梁,能有效化解它們之間的矛盾。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如分一分、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等,可以將在這些過程中感管感受到的知識向轉化為教材中的知識和相應的數學技能,從而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三、動手操作學習形式,使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們的數學思維比較活躍,并處于不斷發(fā)展中,這樣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教學其效果也較為顯著。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和動手實踐來學習數學,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數學方法、知識、技能的魅力,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和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要有方法和步驟意識。讓學生們在學習中和教師共同發(fā)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其教學效果與質量。
四、動手操作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幫助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與部分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交流互動,而剩余部分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學習成績等種種因素無法參加互動。如果將小組合作式學習和動手操作相結合,并將其采用到課堂教學中,則可以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小組的學習活動中來。在活動過程中,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各種想法。這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是學習其他同學優(yōu)秀的學習經驗和思想的好機會。通過動手操作和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充分調動腦、口、耳、手來全神貫注的學習和教師一起學習與進步。
五、動手操作學習形式,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自從實施新課標要求——將動手操作教學模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活躍了原來沉悶的課堂氛圍,現在由豐富多彩的學習學習活動替代了教師枯燥的講解;學生漸漸在課堂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參與實踐操作的機會越來越多了。為了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不斷鼓勵和引導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自己操作思維的活動情況,還可以通過小組交流互動、點名上臺發(fā)言或者同桌對講等交流方式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語言表達機會。而此時教師應在一旁認真傾聽,若發(fā)現學生的思維或者操作有問題,應用安慰的語氣將其糾正,而不是一味的自責;若發(fā)現其閃光點,則可以引導其他學生進行學習。此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傾聽的學生不要只是一味的聽,而應跟隨該學生的講解進行思考,思考其思維和操作是否合理,聽后還應認真對其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那些不敢發(fā)言的人敢于發(fā)言,還能鍛煉全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只進行操作是不夠的,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之一是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讓其有科學理性的知識認識。因此,在學生有一定操作能力和知識經驗時,教師應在一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思考,通過推理、分析來獲得最終結論。這個教學模式應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如對于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允許其通過操作來形象化的輔助理解抽象的知識;而對于那些分析能力強,空間想象能力也強的學生,則可以嚴格要求他們通過動腦來處理相應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對于教學來說也能鍛煉其課堂調控能力、組織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但這并不代表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缺點。凡事都有兩面性,對于教學方法也是一樣的,每種教學方法都存在著優(yōu)點和缺點,因此,教師應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理念,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不斷學習各個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并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理念。
參考文獻:
[1]吳鳳芹.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 (02):129.
[2]張德靜.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主探究性學習[J].學周刊,2018 (02):26-27.
[3]梁秋蓮.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J].小學數學教育,2012 (03):3-16.
[4]陳雪銀,黃新生,陸柳美,葉芙蓉.數學實驗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綜述[J].基礎教育研究,2019 (13):38-41.
[5]王文英.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2 (3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