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紅 岳貴紅 汪丹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屬于高危妊娠,多見于妊娠中晚期,相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其是威脅孕婦母嬰預后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1]。目前臨床上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2-3],近來有研究表明,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在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4]。本研究探討地塞米松對患者肝功能及母嬰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
武警寧夏總隊醫(yī)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120例,納入標準:⑴均符合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診斷標準[5];⑵無其他妊娠合并癥;⑶年齡20~43歲,孕周34~41周;⑷妊娠前無肝、膽疾病史;⑸入組前未接受相關治療;⑹單胎妊娠。排除標準:⑴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皮膚瘙癢;⑵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⑶子癇前期;⑷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⑸本研究所用藥物禁忌證者;將該組采用Execl2010軟件產(chǎn)生的隨機函數(shù)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年齡(27.34±8.12)歲。孕周(33.45±2.37)周。病程(21.48±4.46)d。胎次(1.45±0.43)次。對照組年齡(27.81±8.43)歲。孕周(33.14±2.35)周。病程(22.06±4.64)d。胎次(1.53±0.44)次。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基本治療方法操作參照《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給予吸氧、補液、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1)對照組:采用靜脈滴注腺苷蛋氨酸治療,0.5 mg腺苷蛋氨酸+5%葡萄萄注射液500 mL,1次/d。(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5 mg/次,早晚各1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4 d。對于孕34周以上、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宮內窘迫的患者,采用剖宮產(chǎn)終止妊娠。
三、觀察指標
(一)皮膚瘙癢[6]于治療前后由同一人對患者皮膚瘙癢情況進行評價,按照嚴重程度不同計分0~4分(5級評分):0分,無瘙癢;1分,四肢或腹部偶有瘙癢發(fā)生,但無明顯抓痕跡;2分,腹部或四肢間斷瘙癢且無癥狀波動,有輕微抓痕,但不影響睡眠;3分,腹部或四肢間斷瘙癢較為頻繁且有癥狀波動,影響睡眠;4分,腹部或四肢間斷瘙癢頻繁難忍且無晝夜變化,抓痕明顯,嚴重影響睡眠。評分越高瘙癢程度越嚴重。
(二)肝功能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后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4 mL,于抗凝管中。以3 000 r/min 離心 10 min 后取上清液,用于肝功能指標的檢測,包括ALT、AST、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汁酸(TBA)。采用速率法檢測AST、ALT、DBil,采用酶比色法測定TBA,于我院檢驗科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監(jiān)測。
(三)臨床療效 參照相關文獻[7],根據(jù)臨床癥狀、肝功能、血脂水平等變化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等級。(1)痊愈:皮膚瘙癢消失,血清TBA<10 μmol/L,TC<6.0 mmol/L;(2)顯效:TBA、TC較治療前降低3/4以上,皮膚瘙癢癥狀消失;(3)有效:TBA、TC較治療前降低3/5以上,但未達到3/4,皮膚瘙癢癥狀明顯減輕;(4)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甚至生化指標惡化,皮膚瘙癢加重??傆行蕿榍叭?總例數(shù)×100%。
(四)母嬰預后 由專職護士統(tǒng)計兩組產(chǎn)婦的妊娠結局(剖宮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早產(chǎn))和圍產(chǎn)兒狀況(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不良癥),新生兒不良癥包括腸鳴音亢進、大便惡臭、口臭、溢奶等。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所收集數(shù)據(jù)輸入SPSS 20.0,由未參與本課題的2名專業(yè)人員負責數(shù)據(jù)的錄入,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膚瘙癢癥狀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的皮膚瘙癢評分分別為2.87±0.95、2.82±0.9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93,P=0.770)。觀察組治療后的皮膚瘙癢評分為0.76±0.2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5±0.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684,P=0.000)。
二、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四項肝功能指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觀察組治療后ALT、AST、DBil、TBA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三、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療效的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7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四、兩組患者母嬰預后比較
觀察組圍產(chǎn)兒并發(fā)癥少于對照組,早產(chǎn)率、剖宮產(chǎn)率、產(chǎn)后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在我國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具有明顯的種族與地域差異,病情的嚴重程度直接對母嬰預后風險產(chǎn)生影響[6]。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藥物干預療法降低血總膽汁酸濃度,緩解瘙癢癥狀,延緩或阻止病情進展,以改善圍生兒狀況及妊娠結局。當前的治療藥物較多,但總體而言療效欠佳[7]。地塞米松是一種長效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抑制由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降低嗜酸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等細胞數(shù)量,減少免疫球蛋白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能力,用于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輔助治療。李華等[8]研究認為,地塞米松能夠顯著提高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患者的臨床療效。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數(shù),%)
表3 兩組產(chǎn)婦的母嬰結局比較(例數(shù),%)
本研究結果顯示,加用地塞米松的觀察組瘙癢評分的改善狀況好于單純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療的對照組,肝功能指標AST、ALT、TBA、DBil的改善狀況顯著好于單純腺苷蛋氨酸組(P<0.05)。瘙癢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首發(fā)臨床表現(xiàn),其中以手、腳處較為常見,可能與膽鹽在皮膚內沉積而刺激神經(jīng)末梢有關。劉莉萍等[9]研究報道,地塞米松能夠通過調節(jié)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肝損傷。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地塞米松的使用能夠顯著減少剖宮產(chǎn)、圍產(chǎn)兒并發(fā)癥、早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的發(fā)生(P<0.05)。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膽汁中膽鹽分泌不足,影響脂溶性維生素K的吸收,進而導致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水平降低,容易發(fā)生產(chǎn)后出血。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產(chǎn)婦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顯著不良反應/事件,與既往報道一致[10]。
綜上所述,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夠改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肝功能和皮膚瘙癢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母嬰預后,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