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明
(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212)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以廣義層面為立足點來講的教育理念結構,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著力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形成的理論與實踐、德育與智育等的合力。以三全育人視域為背景,在明確高職院校發(fā)展特色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基礎上,著重討論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問題,對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建設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目標評價法。目標考核評價主要可以分為宏觀和微觀目標兩種。就宏觀目標來講,是指整體學校思政課建設的目標,旨在以此為基礎更好地推動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微觀目標是宏觀目標下以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的更具象化的目標。例如現(xiàn)下提出的加大思政課建設力度,使其成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就屬于宏觀目標的范疇;而促進學生思政課成績和能力素質的提升,踐行知行合一,這則屬于微觀目標。將兩者對比可知,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2)總結評價法??偨Y評價法是指以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等為載體開展的教學評價活動,著重強調其總結性。例如現(xiàn)下實施的期末考核,面向教師教學對其成績給予匯總就是總結評價的形式。
(3)過程評價法。過程評價法是基于教學活動下實施的評價方式,且對于任何教學階段都適用。在實施教學前進行評估,可以捕捉到大部分學生的實際需求,便于后續(xù)教學活動開展的針對性,同時,將總結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也是實施評價活動時較為提倡的一種方式。
(4)標準評價法。這種評價方法即達到標準線的方式,是當下運用普遍也是最常見的評價方法,此種評價方法是依照課程考試方法而得以運用的,通常在理論知識測驗上較為關注,重點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狀況,但是對于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等能力素質難以測評,所以此種考評方式存在較為明顯的片面性特征,因此,在思政課教學評價中可以作為手段之一,但不應為唯一方法。
(5)綜合評價法。綜合評價法是當前最具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的評價方式,是圍繞大學生是否知行合一開展的評價活動,在檢測大學生是否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它將教育教學的目標標準分別體現(xiàn)在過程性和總結性評價中,將傳統(tǒng)考核方式與現(xiàn)代信息化的手段相結合,將教學效果由以往理論知識表達轉移到了行為認知上。要求學生不止是德育素質的提升,更強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上的發(fā)展,既關注了其成績,又重視了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
(1)對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特殊性進行充分把握。以教學目的為立足點來講,思政課教育教學目的在于知行合一。大學生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對其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以及堅定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思政課評價需要高于知識理論層面之上的,需要注重知識性評價和價值性評價的結合,堅持價值性評價對知識性評價的引導作用,這也是實施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時需要明確的要求和特征。同時,也是高職思政課教學評價以大學生是否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知識為基礎,以此推動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評價的強化、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運用能力的強化等決定性因素。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囊括了知識評價和價值評價、內在評價和外在評價等多方面內容。
(2)推動評價范式由教本位向學本位所轉換。改變傳統(tǒng)評價方式,增強思政課吸引力和教學實效性,就要以評價模式為基礎注重對思維的創(chuàng)新,在建構新的評價理念基礎上推動注重教師理論灌輸?shù)慕瘫疚晦D換為以學生學習效果為主的學本位。而就學本位評價范式理念背景下,首先就要及時轉變有形投入的思維。評價教向評價學這一轉變過程中,評價點也發(fā)生了改變,并轉移到了學生在思政課學習效果方面。對于思政課教學評價學本位模式,要對學生主體地位給予充分尊重。對于教師來講,雖然其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教育者的身份,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教學最終落腳點還是在“學”的效果上,即便對于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來講,其教育質量好壞還是要放在學生是否對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學本位的評價范式的運用,是對思政課教學核心目標充分把握下實施的,同時,在教學評價核心也放在了學習效果上,這也是有形教學資源在教學評價中占據(jù)核心地位的突出體現(xiàn)。所以,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要避免大量采用以有形要素評價為依據(jù)的方式,而是將著眼點放在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上,在學習效果評價路徑下,實現(xiàn)追溯歸因的統(tǒng)一,保證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科學性。
(3)提升大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完善性。在高校思政課課程性質和教學目的影響下,高職思政課教學效果評價也應將大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質作為核心來開展。對此,還要對現(xiàn)有的思政課考試辦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礎上,遵循知行合一原則,將過程性評價進行運用,以此推動更為先進的大學生思政課評價體系的建立。例如在考試的形式上可以采取開卷和閉卷結合、日常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即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同時,還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豐富大學生實踐參與的機會,并在實踐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立體化的大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構建奠定堅實基礎。
(4)建立立體化的教師教學評價。圍繞教師展開評價也是思政課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立體化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是踐行和落實教育評價體系的有效路徑,學生、教務教學督導、同行等都可以作為實施教師評價的主體。同時,各主體還要注重評價功能的充分運用,并繼續(xù)加大在此方面評價體系的探索。需要將教師課前、課中、課后等過程實施的工作整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對于教師備課內容和教學資料來講,也要給予抽查,并綜合教師實際情況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學生也可以參與到教師評價當中,例如可以應用調查問卷或訪談形式實現(xiàn)對教師情況的把握。對于現(xiàn)有的大學生評教制度要進行進一步完善,并將學生評價結果納入到教師評價當中。對于高職院校方面來講,要大力構建同行專家評教制度,以此使教師評價專業(yè)性得到充分提升,并根據(jù)評價結果提出教師教學過程需要優(yōu)化的環(huán)節(jié),從而推動教師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并以教學資源為輔助組織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活動。注重全過程評價也是考查教師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
建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是現(xiàn)下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使命。在這種理念基礎下,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可以界定為:以高職院校質量管理思想為指導,以思政課教學質量保障價值訴求為依據(jù)構建的囊括標準體系、組織和制度體系等在內的系統(tǒng)。
(1)目標和標準體系要與高職辦學實際相一致,突出課程的規(guī)律性。就目標體系和標準體系來講,要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相一致,并保證與學生學情和學校學情的整合。首先,高職教育要將關注點放在其“職”上。思政課是職業(y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也是相對特殊的,例如教學評價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教學目標相對著重關注學生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等。
(2)著重突出大思政格局,注重與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契合。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高職院校還要注重對學生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的塑造,強化教師黨建和師風師德建設力度,對課程具有的育人功能進行深入挖掘,增強思政學科建設力度并注重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凈化,從而為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障。其中課程思政簡單來講就是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形成協(xié)同效應,從而更好地彰顯全方位育人;而環(huán)境思政等則是除教學課堂外的第二課堂,是落實全過程育人的重要載體;教師思政是要注重思政專業(yè)教師隊伍的構建,為大思政提供保障,同時強調全體教職工都有育人的職責和使命,在這種系統(tǒng)化和立體化的高校思政政治工作體系中形成全員育人模式,為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3)注重各類保障機制的強化。首先,要強化制度保障。例如師資隊伍保障機制,思政課教師崗位設置應不低于1:350的師生比例等。在明確的數(shù)據(jù)化建設標準下,完善師資的選拔與培訓機制,不僅有助于思政隊伍人才的建設,也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保障。其次,要完善體系保障。構建全校包括各二級單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明確落實“三全育人”的載體,形成育人大格局。第三,要加快智慧校園等信息化平臺建設,同時對平臺保障機制予以完善,促進教學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以及合理性。
總而言之,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構建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立足共性、把握特性,在明確其根本目的的基礎上強化對課上課下教育教學的評價,強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強化對教師教學過程的專業(yè)化和標準化 的評價。同時推進“三全育人”保障體系,充分提升使高職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落實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