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 李中國
摘要: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的探究,從“使命”內涵的精確度、“職業(yè)”特性的辨識度和“國家”站位的經緯度三個維度來解析,可以總結為:“一個思想,兩個培養(yǎng),三個傳播,四個服務”。在充分研判和學理分析的基礎上力求達到高校思政課教師對本身使命的普遍認知和基本共識。只有深入挖掘并回答高校思政課教師使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才能更好地通過具體實踐把黨中央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肩負起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神圣使命”。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使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0)05-0099-04
中國步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文件,明確了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職責和行為規(guī)范,同時為思政課教師的發(fā)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盡管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極為關注,但目前學界尚未把“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單獨列為命題進行系統研究,在學界尚未形成權威的解釋性學說,也沒有形成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統一認識。筆者認為應該從“使命”內涵的精確度、“職業(yè)”特性的辨識度和“國家”站位的經緯度三個維度來解析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
一、意境融徹:“使命”內涵的精準度解析
所謂精準度解析就是通過精確和準確概念內涵分析的維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突出解決“是什么”的問題。黨的十九大之后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其制度化,體現了“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制度治黨”的高超水平。每一名中共黨員都在“守初心,擔使命”。作為以黨員為絕大多數的高校思政課教師群體,更應該在這種“使命”的框架下將自己的“使命”具體化,回答如何才能更好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然而,當問及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是什么的時候,莫衷一是之答案迫切要求對此問題進行系統思考和回答。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時代所賦予的使命是什么?為什么要強調這個問題?以什么樣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質去承擔起責任?在新時代面臨何種風險和挑戰(zhàn)?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和實現什么樣的效果?這是研究“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這個問題的思維邏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既有作為教師普遍共性的使命,如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表述為:“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亦有因教師類別差異的個性使命,體現著時代性、特殊性、專業(yè)性等屬性特征。本文所言“使命”,著重強調的是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特殊職業(yè)群體的個性使命。
從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來看,諸多學者認為使命、職責、重任、要求等相近詞匯是同一或相似概念,混同使用,即對“使命”的內涵和界限尚處爭訟狀態(tài)。這就需要以一種精準度的維度去解析“使命”的內涵。有的學者將“四有”好老師等同為歷史使命;有的學者認為“六點要求”就是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有的學者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使命;有的學者認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使命的時代新人”是使命;有的學者認為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是“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有的學者則把教師的“追求真理、追求學術作為最高的責任與使命”;有的學者認為:“教師使命是教師對所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觀認定”;有的學者認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是“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職責”;有的學者將教師的使命歸結為“承前啟后與繼往開來”等林林總總諸多觀點。盡管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闡釋高校思政課教師使命,各有其理,但還需要進一步從多維角度思考“使命”的具體指向。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從“使命”的詞義和內涵人手。
“使命”乃重大之責任,是“重任”的同義詞。與“使命”相近或易混淆的概念有——“職責”,是指因職業(yè)屬性而承擔的責任,突出強調的是職務和責任屬性;“責任”,是指作為任務的承擔者本來應該做的事情,突出強調的是分內之事;“要求”,是指所提出的具體愿望、規(guī)定或條件,突出強調的是外部作用。與“使命”連用的動詞為“擔當”或“肩負”,即接受職業(yè)要求并負起責任,突出強調的是主觀接受并按要求承擔責任?!兑庖姟氛J為“三個傳播”是歷史使命;“三個塑造”是時代重任?!兑庖姟房隙恕笆姑迸c“重任”的同義與通用,同時又將“使命”與“職責”“責任”“要求”等詞匯區(qū)分開來。從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講話可以判斷出使命和責任是進行分開論述的,使命強調的是國家層面,而責任強調的是社會層面。思政課教師的使命與重任關乎國運亨通,關乎民魂塑造,關乎中國夢之實現。由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闡釋和對“使命”內涵的精準度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必然有“培育新人,服務人民”之意。這是從“使命”內涵去解讀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使命所得出的結論之一。
二、匠心獨運:“職業(yè)”特性的辨識度解析
所謂辨識度解析就是通過從概括研究對象特征的維度,進一步提高其辨別和認知程度,突出強調“為什么”的問題。為什么要突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呢?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有何特性?這就亟需用“職業(yè)”特性的辨識度來解析。教育部頒布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6號)(以下簡稱《46號令》)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作出了權威的定義:“思政課教師是指承擔高等學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和研究職責的專兼職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中承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中堅力量?!睆摹?6號令》的定義來看,高校思政課教師有三個非常突出的職業(yè)特性:
1.職責范圍的確定性
職責范圍的確定性首先表現為職責主體數量的確定性,即在高校工作從事思政課教學與研究的教師人數是確定的。這個教師群體的規(guī)模不但是確定的而且是有剛性要求的,即在2020年年底,高校都要達到黨和國家規(guī)定的“師生比”的硬性指標。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中國在校的高等普通本??粕藬禐?8,310,348人,在校研究生共計2,731,257人。按照《46號令》要求:“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全日制在校生總數,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公辦高等學校要在編制內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蓖黄屏艘酝P于不同學歷層次學生“師生比”差異化的規(guī)定。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基本的結論:我國普通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規(guī)模至少為88,690人。從目前的數據顯示,諸多高校都在“招兵買馬”進行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擴容建設”。筆者認為高校的做法符合黨中央要求,他們首先考慮完成“量”的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孵化培養(yǎng)之后,各個高校將逐步側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質”的提升問題。職責范圍的確定性其次表現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職責業(yè)務范圍的確定性,即所謂的“術業(yè)有專攻”。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主要業(yè)務就是講好思政課,傳播馬克思主義。具體為兩個方面:一是開展思政課教育教學;二是開展思政課教育教學研究。這兩項業(yè)務歸根到底是要實現思政課“五大攻堅”(思路攻堅、師資攻堅、教材攻堅、教法攻堅、機制攻堅)的整體戰(zhàn)略部署,這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核心業(yè)務,而且要將這核心業(yè)務嵌入到“大思政”的格局當中并發(fā)揮“挑大梁”的作用。
2.所負職責的重要性
《46號令》指出:“思政課是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必須按照國家要求設置的課程?!薄八颊n教師的首要崗位職責是講好思政課?!苯逃吭缭?018年印發(fā)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用16條具體指導方法和實踐路徑,繪制出新時代思政課發(fā)展的總體框架和提出了基本要求。把思政課建設提高到了極其顯著的位置,在對思政課概括為“重要陣地,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之外,又補充了另一個精準概括——“靈魂課程”。這是對高校思政課又一個嶄新的定性判斷和系統總結,是對“兩個大局”發(fā)展態(tài)勢清晰回應,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要培養(yǎng)大學生要樹立“四個正確認識”的重要部署,是對思政課作為高校意識形態(tài)橋頭堡把守思想要沖之地的清醒認識?!兑庖姟分赋觯骸安粩嗵岣叩匚淮觯嬲尳處煶蔀榱钊肆w慕的職業(yè)”;《46號令》明確強調“三優(yōu)先”,即:“在師資建設上優(yōu)先考慮,在資金投入上優(yōu)先保障,在資源配置上優(yōu)先滿足。”此外,教育部還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與制度保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發(fā)展提供支持。
3.職業(yè)要求的嚴格性
與以往相比,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的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嚴格程度。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師首要的、基本的職業(yè)要求就是政治要求?!?6號令》明確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犯政治性錯誤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高校會直接啟動思政課教師退出機制并承擔相應的責任,《46號令》明確規(guī)定:“不得繼續(xù)擔任思政課教師”。第二個方面,是職業(yè)道德層面的要求。教育部在2017年頒布《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以“紅七條”的具體規(guī)范劃出了高校師德行為的“禁行區(qū)”和“警戒線”。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高校對待思政課教師一直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6號令》突出強調:“模范踐行高等學校教師師德規(guī)范。做到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這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yè)道德和業(yè)務素質的具體要求。第三個方面是職業(yè)發(fā)展目標的要求,《46號令》明確提出:“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币簿褪钦f,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未來發(fā)展目標,一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上成果豐碩,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學者;二是在立德樹人、行為世范方面業(yè)績突出,成為讓人敬重愛戴的名人名師。這是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美好憧憬與目標追求。第四個方面是職責業(yè)務方面的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具備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能力和水平,以教材為基,以培訓和集體備課為提高自我水平的途徑,以思政課教學厚積學術涵養(yǎng)并以此作為科研導向,傾心于教學研究。把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作為基本的職責目標,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和教育創(chuàng)新。這是從“職業(yè)”特性維度去研判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在研判自己的職業(yè)特性之后,能夠清晰地認知我們職責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梢哉f,高校思政課教師肩扛大纛,使命光榮,任重道遠。
三、于家為國:“國家”站位的經緯度解析
所謂經緯度解析就是以何高度、以何站位的維度來研究解決問題的具體路徑,突出強調“怎么辦”的問題。古人云:“凡觀物有疑,中心不定,則外物不清;吾慮不清,則未可定然否也。”(《荀子·解蔽》)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發(fā)展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所負“使命”的極端重要性,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為國之本,師為教育之本
馬克思認為:只要是“確定的人”,那么“就有使命”。作為確定的現實的高校思政課教師,擔負時代賦予的使命責無旁貸。一個國家的強盛,必以教育作為根本,必以堅實的教師隊伍作為依托。為國育才成為思政課教師自然而然的使命。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扼守高校意識形態(tài)橋頭堡堅定的愛國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意見》所言:“興國必先強師”就是這個道理。國家繁榮穩(wěn)定之本在教育,教育之本在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叮嚀:“希望廣大教師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我們可以判斷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必然有“促進國家繁榮,推動社會發(fā)展”之意。
2.厚植愛國情懷,培育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祖國、愛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愛”。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把心之所系,情之所歸的愛國主義作為人生的第一情懷。《46號令》明確要求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思政課的教學與研究中,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把全身心致力于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愛國情感充分表達出來,在自己的教書育人和社會實踐中把對祖國的熱愛表現出來。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愛國主義的重要內涵、地位和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辈Ω咝K颊n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讓有愛國情懷的人講愛國。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增進愛國情感?!庇纱丝梢?,愛國主義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首要的、基本的情感,“厚植愛國情懷,培育時代新人”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之一。
3.牢記國家性質,彰顯制度優(yōu)勢
鄧小平把“關鍵在教師”作為我國教育發(fā)展的著力點,我們黨和國家向來重視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中國步入新時代以后,思政課任務更加明確,思政課教師作用更加凸顯。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牢牢記住我國憲法第一章第一條的規(guī)定,因為這一條明確了我們國家性質、根本制度和最本質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優(yōu)先位置對待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泵鎸κ澜绶秶鞣N思想學說流派的交流交融交鋒的紛繁復雜態(tài)勢,面對全球抗擊疫情蔓延以及其帶來的深刻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都應該時刻牢記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時刻捍衛(wèi)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并彰顯其優(yōu)越性,時刻把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堅守思想陣地和傳播正能量。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水平以更深刻地指導實踐,不斷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體現其優(yōu)越性,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以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把自己的未來、命運與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復興、人民的幸福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和完成自己的使命,這是從“國家”站位的經緯度來解析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使命所得出的必然結論。
綜上所述,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概括起來就是:“一個思想,兩個培養(yǎng),三個傳播,四個服務”?!耙粋€思想”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武裝頭腦、鑄魂育人——講好思政課?!皟蓚€培養(yǎng)”就是指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兩部分群體,一是社會主義建設者,二是社會主義接班人;“三個傳播”就是指“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和宣傳、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八膫€服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四個服務”不但是每一位教師的神圣職責,更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所在。
[責任編輯: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