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平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讓更多教師開始關注教學有效性問題,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更好發(fā)展。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其具有應用數學知識思考、分析、解答現實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多元授課的方式,促進學生認知意識、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與發(fā)展。故此,本文展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yǎng)
數學新課標中提出:應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思維能力與實踐意識的發(fā)展,使學生具有基本的數學思想[1]。為此,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一味地填灌式講授,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促進,提升教學的靈活性、多樣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中的主體,使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促進數學教學的提質增效: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意義
(一)有助于突出學科育人價值
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小學也是學生系統(tǒng)性進行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這對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來說具有關鍵作用。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及空間形式的理性學科,其由眾多的邏輯關系、數學符號、對應術語、法則等組合而成[2]。在數學教學中,使抽象問題變得可量化過程中,也將使學生的數感、符號感、運算能力在學習與積累中不斷提升。
(二)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嚴謹性
作為一門準確、抽象以及具有廣泛應用性的學科,數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嚴謹性。通過課堂教學,學生不僅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描述現實事物發(fā)展間的關系、變化、規(guī)律,更將通過獨立思考、深入探究,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使學生養(yǎng)成求真務實、理性分析的學習態(tài)度與意識。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策略
(一)注重教學創(chuàng)新
小學數學知識,很多在生活中我們也能接觸到。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提升施教靈活性,以教學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例如:在《克和千克》教學中,可讓小學生進行物品的實踐實踐,使其在探究、匯總中認識質量單位,明白兩、斤與克、千克之間的關系。此外,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如關注單位的換算問題,可以情境教學法促進學生理解稱重不同的物體需要不同的工具、運用不同單位。通過對現實中問題列舉,達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目的。
(二)構建生動課堂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未知的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充分的利用學生特點來調動小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利用適宜的思維方式解決學習問題。這樣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也能讓學生保持高昂的探究欲,使其更具獲得感。例如:在《位置與方向(一)》的教學中,引入小組間比賽,讓學生會看地圖,使其與現實中的方向相對應。通過數學的對抗游戲也將提高學生的思維的敏捷性,啟發(fā)學生選擇更易懂、簡要、準確的方法描述方位、使同伴聽懂,在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應用的必要性,進而具有認真學習的自覺。
(三)促進獨立思考
為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使其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避免填鴨式教學,以免讓學生養(yǎng)成思維惰性,一遇到問題便等著教師講解正確答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更要使學生建立起應用所學獨立思考的意識,從而更好地分析問題、梳理問題、得到答案,使其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四則運算》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云平臺進行自主預習。從而,在實踐和感受中鞏固其對運算法則的掌握,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及思維嚴謹性。
(四)提升應用能力
邏輯思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是長期學習、積累與練習的結果。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需通過引入現實思考,但也并非提倡“題海”戰(zhàn)術,為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yè)。而是讓學生留心身邊生活,注重提取數學問題,使其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深入探究的學習意識。例如:在《簡易方程》的學習中,可以“已知動物園中老虎的體重240公斤,熊貓體重比其一半還少20公斤”的問題,讓學生列舉多種解法。學生不僅會應會用常規(guī)列式法進行運算,并且還要讓他們學會設未知數進行列式,設熊貓的體重為x(斤),(x+20)×2=240(斤),進而求出x=100(斤),讓學生感受到方程應用的便利。同時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不應僅指導其改正,還應注重對錯誤資源的利用,讓學生正視、接納錯誤,充分發(fā)揮錯誤資源輔助教學的作用,使學生避免犯同類錯誤。
(五)實施分層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fā)展,是較為重要的。但是小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其思維能力、學習情況存在一定差異性。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因此,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們本身對于學科的接受程度,依據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情況,讓同學們在針對性練習、學習中形成邏輯思維。換而言之,針對每個學生他們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教學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引導方式,不斷地去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形成小幅遞進式成長。例如:在《扇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中,教師可將所學幾種統(tǒng)計方式進行匯總,針對班級學生的數學能力差異,將其分為多個層次,并設置難度不同的多種調研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延伸學習。使其在收集、匯總、整理數據中形成數形意識,讓其自主選擇適宜的統(tǒng)計圖進行數據展示,以促進其邏輯思維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力。為此,一方面需要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施教模式,構建生動課堂,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另一方面應發(fā)揮并尊重學生的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數學教學能夠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不斷朝著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高。
參考文獻
[1]黃磊.淺論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12):1.
[2]洪志祥.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數學學力模型的建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06):25.
[3]閆龍敏.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合情推理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