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賽瑞
摘要: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體育是至關重要的,在如今核心素養(yǎng)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受到了教育部門和廣大社會群眾的高度重視,因此小學體育老師的當務之急便是解決該難題。小學體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還需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運動技巧。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體育;運動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只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智育能力,還要適當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運動能力。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背景下,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一直在往更好的方向前進,為了保證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勞逸結合,并且能夠讓小學生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優(yōu)勢,小學體育老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使小學生們能夠在體育課堂上放松心態(tài),鍛煉身體。
一、注重形成性評價
應試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在課堂上也只是一味的強迫學生接受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反而適得其反,使學生厭倦、抵觸課堂。因此小學體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擺脫應試教育的約束,學會注重形成性評價,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關注學生的進步情況和學習狀態(tài),幫助那些學習退步和在學習時心不在焉的同學們重拾學習的信心。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在對待每一個學生時應是一視同仁的,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只有當小學體育老師正視每一個學生時,才能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而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現如今還存在著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很多體育課都被其他老師所“霸占”,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體育課堂每一周大概只有一到兩節(jié),然而其他科任老師對體育課堂的“霸占”導致小學生們兩三周才上一次體育課。這樣的現象使小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得不到提升、運動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
因此,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老師需要“誓死保衛(wèi)”自己寥寥無幾的體育課堂。小學體育課堂也需要發(fā)揮他的長處,幫助小學生們在一次又一次的體育課堂上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并在體育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發(fā)現體育其實并沒有太大的難度,從而一步步的培養(yǎng)體育運動能力。
二、有明確的教學規(guī)劃
之前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以一個班級為整體,有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樣的教學手段,雖然它的本質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成績,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無法真正的觀察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并運用知識。核心素養(yǎng)的時代背景不同于之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他強調針對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并根據不同學生的適應能力、熟練程度進行強度不同的訓練。
例如:當小學體育老師在對不同學生進行長跑的訓練時,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先從400米跑起,下一次是600米,再下一次是800米,這樣200米的增加不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太大的負擔,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鍛煉自己的耐力和身體素質。而對于耐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反應能力,在他們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時不時的進行一些手勢、暗號。如:當小學體育老師拿出紅色牌子時表示移動變向;而黃色牌子表示沖刺;藍色牌子表示跳躍……這樣可以幫助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他們的反應能力,幫助他們全面發(fā)展。
這樣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體育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練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
三、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中心
小學體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著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因此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及生活狀況。小學體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要關注那些無視課堂紀律的學生,更深層次的去了解他們,和他們成為生活中的伙伴,打開他們的內心。小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的,不愿意讀書的學生更是需要老師和同學們的陪伴,教師應耐心對他們進行輔導和溝通,幫助他們能夠發(fā)現自己身上寶貴的地方,幫助他們真正的享受體育課堂,從而使他們的體育運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小學體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上課的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并去借相應的體育器材,而不是由體育老師決定這節(jié)課統(tǒng)一上什么。
例如:某班學生共有45個人,其中15個同學選擇了足球,10個同學選擇了籃球,8個同學選擇了羽毛球,剩下12個同學選擇了排球。體育老師可以讓他們選相同體育器材的同學為一組,并自己展開活動。當然老師也不能閑下來,需要時不時的進行輔導和指導。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將選擇權放在學生手上。對于對體育不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偶爾進行體育鍛煉,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是關注學生的期末成績,更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適應程度和進步情況,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并在教學時要有明確的教學規(guī)劃,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中心并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