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檢輝
摘要:在設計編程課程實踐教學方案時,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學對象,然后通過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他們不斷地獲得學有所成的成就感,進而激發(fā)他們的編程的興趣,引導他們順利地達到或超越原定的目標。
關鍵詞:編程;學習目標;實踐教學;教學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28-0144-02
一門編程課程,對于有些學生是選修的,而對于一些學生則是必修的;他們有著不同的學習目標。所以對于有著不同學習目標的學生,在教學中,不能“一視同仁”,否則,便成了“趕鴨子上架”。
因此,在設計實踐教學方案時,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學對象。通過了解不同學生的背景及目標,為他們“量身定做”不同層次又施之有效的實踐教學內(nèi)容,并通過有效的考核方式來提高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
1了解學生的背景和學習目標
通過調(diào)查問卷結果分析及教學經(jīng)驗總結,大致可將學生劃分為如下這幾種類型:
1)“學分型”,這類學生多數(shù)是因為必修才修讀這門編程課程,往往是奔著拿學分而來,對于他們來說,學到基礎知識并能通過考核即可;
2)“學霸型”,這類學生也屬于學分型,但是與單純的“學分型”學生不一樣,他們以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或爭取獎學金為目的,因此,他們會認真上課做作業(yè),努力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但是缺少主動性;
3)“興趣型”,對編程具有相當濃厚的興趣,希望將來往這方面發(fā)展,他們并不在意考核的分數(shù),更在意學到什么,如何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去,對于他們來說,這門課程只是引子,他們會主動地去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
4)“通識型”,對于這類學生來說,學習這門課程僅僅是因為其他課程的需要,所以會有選擇性地去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并不會深入地學習這門課程,也不會花太多的時間;但是他們會以研究的態(tài)度去學習感興趣的知識點;
5)“無目標型”,這類學生很少,純粹是由于必修才來上課,對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沒有明確定位,通常有一定的“混課堂”傾向,至于考核能否過關,并不在意。
通常一個學期下來,有些“單純學分型”及“學霸型”可能在接觸了這門課程之后,慢慢地對其產(chǎn)生了興趣,并在學習中重新定位自己,成為“興趣型”學生。也有一些原本“興趣型”的學生會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適合朝這個方向發(fā)展,而轉變?yōu)椤皢渭儗W分型”或“學霸型”。
2設計不同層次的實驗
在實踐內(nèi)容方面,除了平時實驗與課程綜合設計外,增加階段性綜合設計實驗,一個學期大概布置2至4次,以增強各個知識點的關聯(lián)性,加強學生對多個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力,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熟練地開展課程設計的工作。
對于每次實驗,對不同學習目標的學生定制不同層次的內(nèi)容,可以是難易不同的題目,又或是同一個題目實現(xiàn)不同層次的功能。為此,大致分成如下三個層次:
1)必做題:包括基礎題與應用題。由于必做題是面向所有學生的,所以要把握好內(nèi)容的量和難度,要保證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在課時內(nèi)完成。在布置實驗任務的時候,也要明確,如果學生完成了必做題,便可以掌握基礎知識點,就能夠順利完成課程的基本任務。尤其是對于“學分型”及“通識型”,課內(nèi)完成任務可以減少負擔,并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可以提高學習興趣的成就感。否則,如果學生總是覺得在課堂內(nèi)完成不了實驗,其積極性便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就可能會越學越?jīng)]勁。
2)提高題:針對“學霸型”和“興趣型”,以及通過必做題找到“成就感”的學生。這類題目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可以讓學生能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3)附加題:主要針對“興趣型”。這類型的實踐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或是帶有預習性質(zhì),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
通常編程類課程的考核分為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通過對平時實踐的評價來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通過筆試來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及基礎編程能力。由于平時實踐的考核并不像期末考試那樣以統(tǒng)一形式來評分,而且對于編程課程尤其是提高型的編程課程,平時成績的占比應該比較高,所以,要客觀、公正、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除了檢查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或作業(yè),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核實學生的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
1)對于平時實驗,在前期可以針對必做題,從學生完成速度和完成的質(zhì)量方面來考查其能力。比如,在課時內(nèi)提前20分鐘完成的,給予加3分作為平時成績的權重分,提前10分鐘完成的加2分,在實驗課時內(nèi)完成的加1分;如此一個學期下來,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學生編程能力的強弱;同進也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預習或提前完成實驗內(nèi)容??紤]到教師時間及精力的有限,要結合整體的實施效果來執(zhí)行這一方案,比如當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在課時內(nèi)完成必做題時,則要針對提高題和附加題來進行加分鼓勵了。圖卜1為Java編程課程2019級學生的平時成績登記表格截圖,表中用正字的筆畫來表示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獎勵分數(shù)(該分數(shù)將作為平時成績的評分參考);
2)對于階段性的綜合實驗,可以選擇其中一次或兩次,類答辯式地檢查學生的獨自完成的能力;
3)對于課程綜合設計實驗,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對于答辯評分,可分為小組貢獻分(由小組組長給定)、作品評分及個人得分(可在答辯時針對學生的任務提問,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來評定)。
4在學期中通過學生反饋來改善教學方法
在臨近期中時,通過有效的手段獲得學生的反饋,以改善后續(xù)的教學方法。通常學校會在學期未開展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的活動,但是這只是針對學生對教師的看法,或提供平臺讓學生提出一些教學意見,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更多的學習情況,也不能及時地針對學生的反饋來及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所以,有必要在適當?shù)臅r期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的工作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開展問卷調(diào)查。如表1-1是有關程序設計課程的問卷內(nèi)容。通過問題1、8和9了解學生的修讀背景,以調(diào)整實驗的難易分布;通過問題2、3、6和7來了解學生的目標及學習一段時間后的改變,來調(diào)整實驗的難易度;通過問題4、5和10可以了解興趣型的學生的占比,以調(diào)整附加題的難易和分量。同時,每個學年的問卷數(shù)據(jù)也是下一個學年制定教學計劃的參考。
5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應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提升學習效率,使學生可以順利地達到或超越他們原定的目標;同時也要發(fā)掘有潛力的學生并引導他們更好地往編程開發(fā)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