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近三年來江蘇各大市中考表格類任務閱讀考題為樣本,從語篇選材和設問層次的角度分析了中考任務型閱讀命題特征背后的能力指向,并結合一線教學實例,從語篇教學、思維訓練、解題指導、錯題整理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豐富性進行闡釋,旨在為中考任務型閱讀題型的備考教學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中考英語;任務型閱讀題;核心素養(yǎng);教學指導
一、 研究背景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確定了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的理念基礎,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近年來,各地中考卷也在滲透對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的考查,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試題立意相結合。任務型閱讀是中考閱讀填空類常見題型,考查獲取信息和語篇理解的能力,檢測語法能力和語義能力,屬綜合性閱讀試題,具有命題維度多、層次延展性強的特點,易于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命題者通過該題型,既能測試考生復現語言知識的程度,還能考查借由辨析、闡釋、歸納等綜合思維活動輸出目標語言的能力。因此,任務型閱讀還將是各地中考筆試的重要題型。
對考生來說,任務型閱讀是失分“災區(qū)”。解題難點有三層:定位原文信息,快速匹配同義表達及準確歸納框架信息。這三層難點與任務型閱讀三種題型的能力挑戰(zhàn)相對應,折射出學生在思維和語言表達方面的局限。為了幫助學生攻克難點,教師需要探析命題的能力指向,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多維度訓練。基于這樣的思路,筆者對近年來的江蘇省英語中考任務型閱讀題的命題特點進行歸納,并給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以期為任務型閱讀題型的備考指導提供參考。
二、 試題特點與命題趨勢
筆者從文本主題、語篇風格、命題角度、設問層次等方面出發(fā),對近三年江蘇省幾市中考卷中的表格型任務型閱讀考題進行了統計和分析(見表1、2、3)。試題的命制呈現三大特點和趨勢。
(一) 話題豐富,文體選擇有規(guī)律
從選材來看,中考卷所選文本所屬話題重點涉及“人際交往”“情感與情緒”“衛(wèi)生與健康”這類與初中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和“世界與環(huán)境”“歷史與社會”等通識話題,人文性強,體現對于核心素養(yǎng)中學習能力、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視。近兩年來,基于社會新現象和熱點事件的時文文本也出現在任務型閱讀中(如2017年鎮(zhèn)江卷、2018年常州卷),“蹭熱點”的背后是命題者對文化意識培養(yǎng)和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視。文體方面,任務型閱讀所選文本規(guī)律性很強,多為現象說明、方法指導類說明文,偶爾也會出現人物介紹類、寓言故事類記敘文以及利弊分析類論述文,但都具有語篇結構清晰、邏輯性強的特點。
(二) 能力分層,指向高層理解力
從命題層次來看,單純的信息查找類題型數量總體穩(wěn)定,但不少大市的命題者傾向于考查句意轉述和信息概括的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五級要求包括“理解段落中各句間的邏輯關系、根據不同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的能力,這些能力是解題基礎;除此之外,考生還要在已有信息上完成分析、推斷等高階思維過程,結合語言知識儲備,才能做出同義改述、信息理解類題型。思維能力層次要求的提升,對考生是挑戰(zhàn)。
(三) 角度靈活,轉述模式多樣化
信息轉換類題型一直在任務型閱讀表格題中占據很大比重,近年來難度有所提升,考查考生對多角度轉換信息的能力。從近兩年中考來看,信息概括類的考題對于考生提煉作者意圖和文段主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語句理解型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語言素養(yǎng),而且要運用逆向思維變換表達角度、通過發(fā)散思維進行語句改寫、信息轉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這類題型的正確率。
三、 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
任務型閱讀既考查文本理解能力,又考查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綜合性強、難度高,常讓學生望而生畏。教師要發(fā)揮測試的正向反撥效應,用學生的難點照亮日常教學中的盲區(qū),用有效的備考策略堅定學生進步的信心,幫助其形成較強的英語素養(yǎng)。
(一) 重視語篇邏輯,搭建話題與體裁圖式
考場能力的發(fā)揮離不開課堂上的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因為教材文本是外語語言和信息傳播的載體,更是訓練閱讀策略、深化情感交流、促進智能發(fā)展的載體。以江蘇省編教材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為例,其以話題為主線,每單元Reading和Task板塊的兩個文本是學生構建話題背景知識和體裁行文規(guī)律的好素材。閱讀是一種圖式激活與構建活動,擁有豐富圖式的學生在遇到任務型閱讀文本時,能借助記憶中的儲備更快地進行思維反應,完成框架概括及信息轉換類題目。因此,在新授課中,教師要根據教材文本的特點設置語篇線索、行文邏輯相關的任務,提升學生的篇章意識;另外,教師也要通過相近文本的比較閱讀,優(yōu)化已有認知,搭建結構性認識。
以譯林版牛津英語九上Unit 7中Kittys favourite film star課文為例,筆者在對這篇介紹奧黛麗·赫本的記敘文進行結構分析前,首先請學生回憶體裁相近的Unit 5中Tan Duns music一文如何呈現人物生平。學生通過回憶平行文本,迅速激活人物生平類記敘文的閱讀理解圖式,對人物介紹的要點信息和行文結構有了預測,因此在閱讀新文本時,能較快概括文章框架、鎖定關鍵信息??紤]到新課文和前面所學課文在行文邏輯上存在細微差別,筆者又引導學生總結了相關體裁文章的主要結構特征和變體,并提醒學生在文章閱讀中不僅關注細節(jié)處的語言表達,還要有梳理語篇邏輯的意識。經過此番訓練,學生如果在考試中遇到相似文本(如2018年無錫卷),即使文章人物身份是陌生的,借助已有圖式,同樣能夠高效梳理信息。
(二) 提升思維品質,拓寬多樣表達途徑
學生在信息轉換類和細節(jié)理解類題型方面存在較大困難,表面上看是句型、語法和詞匯知識掌握不牢固,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的局限。解答任務型閱讀中信息轉換和理解類題型往往需要思維角度的轉變,例如逆向思維和主客體對調。如果學生缺乏多角度理解、分析信息的意識,很難將目標信息和語言儲備進行聯結,也就陷入輸入和輸出不對等的無奈。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當思維局限,語言輸出也會受阻。而好的思維不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傾向”。教師在教學中要統籌安排語言學習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會思考”并且“愿意思考”。因此,教師在閱讀、語法教學中要注意提醒學生觀察語言現象,分析和比較異同,辨識語言形式的功能,思索文字背后的思維路徑;還要通過打造交際性課堂為學生增加語言輸出機會,通過形式豐富的寫作訓練鼓勵學生嘗試不同表達。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鼓勵的同時,駕馭語言的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授完譯林版《牛津英語》九上Unit 8中Murder in West Town課文后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原來的新聞稿改編成劇本,然后分角色扮演。學生在前一單元Study skill板塊剛學過劇本知識,在任務形式上不存在困難,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場景、人物和臺詞設置。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在學生創(chuàng)作劇本時先引導他們思考文本語言變化背后的原因,如試著分析主被動句型背后折射的觀察視角的差異、句式復雜度與語體特征的關聯等;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基于對文本特征的思考和自我角色的理解,主動對原文本進行改編和擴充。整個任務由于具備真實的語境和目的,學生使用外語的積極性可以被調動起來,也就更愿意思考、關注表達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 細化解題步驟,研究命題意圖
學生任務型閱讀題型得分率的提高也與教師的解題方法指導密切相關。筆者認為,教師要在學生接觸該題型不久就訓練學生解題的條理性,養(yǎng)成良好解題習慣。在評講習題時,反復分析每一個步驟中可能出現的難點和誤區(qū),讓學生能夠在掌握解題方法的同時,準確定位解題過程中的常見漏洞。筆者基于對分類題型和學情的研究,對任務型閱讀的解題步驟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步,速讀文章和圖表,判斷文章主題、結構及空格屬性(尤其注意詞性、大小寫等);第二步,重讀文章時側重首尾段和主題句,然后結合表格中的空格定位文本信息,做好標記,尤其要注意表格中信息順序和文本行文順序不一致的情況;第三步,將文本中做好標記的部分和表格信息進行匹配,做到有理有據,語法規(guī)范。第四步,逐一復核答案,不確定的答案盡量做到符合文法規(guī)范。
除了解題步驟的指導,教師不放可以讓學生參照中考任務型閱讀考題的特征,自己編制任務型閱讀題目。一方面,學生可以對考點的設置有感性認識,在將文本信息轉換成表格信息時的過程中訓練歸納、分析等理解技能。另一方面,教師可從中發(fā)現學生知識不全面的地方,再加以整理,返給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譯林牛津教材中有不少記敘和說明文本,如八上Unit 6中Zhalong—a special place (學生設計范例見表4)、八下Unit 3中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九上Unit 2中The power of colours等都適合編制任務型閱讀題型。教師可以在中考一輪復習進行到相應單元時布置自編習題作業(yè),給學生提供自主回顧課文和逆向訓練信息轉述能力的機會。
(四) 優(yōu)化錯題整理,強化學習策略訓練
教師在精心講評習題后,需要督促學生做好錯題整理工作。學生錯題整理、反思錯誤的效果直接影響教學目標達成。在中考備考階段,錯題整理也是訓練學生認知策略和調控策略的重要途徑,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及時對錯題加以整理和歸納,善于發(fā)現語言的規(guī)律并能舉一反三,反思學習中的進步與不足。針對任務型閱讀題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信息查找、信息轉換、信息概括三類進行分類摘錄、訂正。針對信息轉換類題型,還要特別提醒學生研究考題中復現率較高的表達及話題,對錯題集進行補充、更新。
例如,從近年來江蘇幾市的中考卷和模擬試題來看,“avoid”這個詞的考查經常會以多種方式出現,筆者曾建議學生進行如下總結(見表5)。學生通過在錯題本中羅列考題中的相關表達,熟悉了“avoid”的用法,歸納了常見的命題角度和解題方法。通過持之以恒的錯題整理,學生可以不斷探究、驗證解題規(guī)律,這有助于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備考實效。
四、 總結
中考英語試題為英語教師了解英語教育的能力目標和側重點提供了重要參照。近幾年中考任務型閱讀題型在檢測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更側重考生高階閱讀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考查,體現了以能力為導向、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英語教學新理念。教師基于任務型閱讀的命題趨勢和特征思考課堂教學,是將課堂實際與新興教學理念相融合的過程。最終,學生相關題型的解題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會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馬黎.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試題命制框架及操作[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1(3):50.
[3]張瑩瑩,倪傳斌.南京市中考英語閱讀理解試題效度分析(2012-2015)[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6(4):60-64.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葛炳芳.聚焦閱讀測試改革,改進閱讀課堂教學[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9):40-42.
[6]王芳.江蘇高考英語任務型閱讀的命題特點與教學建議[J].英語教師,2013(4):41
[7]郭寶仙,章兼中.英語學科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7(2):80-86.
[8]韓虎.注重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J].學周刊,2014(12):213.
作者簡介:
吳瑛,中學一級教師,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