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蓓蓓 李海艷
摘要:磨課研課旨在轉變教學行為,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收獲,破解內涵發(fā)展瓶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同時給教師搭建鍛煉自我、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平臺,充分挖掘教學特色,通過示范引領作用,引導每位教師鉆研業(yè)務、注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課堂結構,實現專業(yè)成長。
關鍵詞:磨課;研課;感悟;成長
磨課研課意味著用集體的智慧來重新構建教學課堂,也就是說一個教學活動,運用不同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會產生怎樣的教學效果,不斷地上、不斷地改,最終要形成一種最能讓幼兒學接受的方法。因此我們認為這種重建不僅應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思維與行動中,更應體現在學習中。
一、 磨課研課,更新了教育理念
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各種因素發(fā)揮整體效能的過程,這就迫切要求我們要加強學習教學理論,通過交流培訓深化理論觀念。強化校本培訓,組織教師學習交流,統(tǒng)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理念引領科研工作,科研助推教師專業(yè)成長。通過發(fā)現和解決課堂中的實際問題,幫助教師正確認識新課程,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促進學生發(fā)展。
二、 磨課研課,促進教學模式轉變
磨課研課是一個過程,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它是我們教師為了獲得更高的教學功效而采取的一種自我修煉的手段。教學模式設計僅僅是紙上談兵,這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驗證模式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要以課堂教學為依托,進行實踐驗證,實施課堂展示。通過開展教學研討、教育沙龍活動,并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營造多種交流氛圍,掀起課堂教學的研究氛圍,對教學進行集體反思,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真正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總結反思能力。
三、 磨課研課,促進學法轉變
改變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變?yōu)樘剿餍?、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通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fā)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師—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展現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參與教學活動,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促使老師們的課堂真正有實效、有價值。
四、 磨課研課,讓我們成長
“三周磨一課”教研活動的開展,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使我們學會了反思、學會了用新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發(fā)現許多自己從未意識到的問題。通過組內合作,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老師體檢到了成功喜悅,從而激發(fā)教師極大的探索和研究興趣,優(yōu)化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力,也提高了辦園質量。
一次完整的磨課經歷準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準備階段要做的事情是選課。實施階段是關鍵,包含了設計教學方案、說課、試講、評議、修改方案、成果匯報六個環(huán)節(jié),在試講、評議、修改方案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開展多輪循環(huán)反復的“磨課”,這種反復循環(huán)不是水平重復的,而是螺旋上升的。這種集眾人教學智慧,打造相對完美的教學活動的磨課,我們暫且稱之為“集慧式磨課”。在這種磨課中,參與磨課活動的所有教師各抒己見,提出意見和建議,力爭把課磨成“精品課”??偨Y階段要做好整理資料、總結經驗、及時反思等工作。
(一) 磨課準備階段
選課。選課時比較開放,可根據主題、個人的教學特點,選擇自己的強項進行磨課。教研組一題多研的磨課需要同一磨課小組的教師一起選課。選課時共同的要求是:內容相對獨立,難度比較恰當,適合教師發(fā)揮,利于幼兒發(fā)展。
(二) 磨課實施階段
1. 備課。備課是指對磨課課題進行的教學準備。以執(zhí)教教師為“主角”,其他教師協(xié)同,教學方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
2. 磨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磨出好課。執(zhí)教者不僅要明確怎樣做,而且要明確為什么這樣做。所以,磨課的備課還要寫出說課稿,說課稿環(huán)節(jié)要齊全,層次清楚。
3. 說課。一是說重要的教學設計及其根據;二是說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亮點”及其分析;三是說教學過程中的教法、學法及其依據等。課前說課是為了讓執(zhí)教者進一步梳理自己的教學程序,也讓參與磨課者對磨課課題有進一步的了解。
4. 試講。執(zhí)教教師要認真對待,發(fā)揮出自己最佳狀態(tài),上好課。做到以幼兒為本,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合理組織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靈活。參與磨課研課的教師認真聽課,以書面的形式做好教學實錄。
5. 議課。上課之后,及時組織議評課。議課分兩部分,先由執(zhí)教者向大家簡析自己該課的優(yōu)點與缺點及其原因分析等。再由組內教師對此次課堂教學做認真的分析、思考、討論。組內每一位教師在評課過程中要踴躍發(fā)言,直面而談,盡量磨掉“毛刺”。要多提一點建議或意見,最后總結出此次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大家群策群力,討論解決核心問題的方案。
6. 修改方案、精品課觀摩。執(zhí)教者根據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自己的理解,對教學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發(fā)揮出自己最佳狀態(tài),把上好精品課。
(三) 磨課總結階段
磨課研課結束后,將該輪資料分類整理,總結經驗、及時反思,寫好教學心得感悟。
磨課研課活動為教師搭建了互動、展示的平臺,老師們在相互交流、思維的碰撞中提高了教學技能。我們將不斷跟蹤聽課、跟蹤研究、課前研討、課后反思等制度,搭建研究、展示的舞臺,提升我們專業(yè)素養(yǎng),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yè)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智元.淺談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J].教育革新,2017(5).
作者簡介:
朱蓓蓓,李海艷,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