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升入三年級以后,就開始進行寫作訓練,可是每次習作時都會感到困難,覺得沒什么東西可寫,即使絞盡腦汁寫出來了,卻干巴巴、空洞洞、內容不具體,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樂于寫作,輕松寫作,提高寫作能力呢?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寫作訓練;生活興趣
一、 激發(fā)寫作興趣,使學生樂于寫作
科學家談家核說:“興趣是啟蒙的鑰匙,也很可能是決定一生道路的入口?!痹趦和鯇W作文時,要使其“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是十分重要的。從心理學角度講,就是要使學生愿意寫,有信心寫,強化學習動機,樹立作文自信心,不怕作文,“放言高論”,這樣,才能使筆頭寫開寫順。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一) 要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世間萬物千奇百怪,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事、物。教師還需正確的引導,隨時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觀察時機,教給學生觀察方法,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
(二) 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
由于學生產生了觀察生活的濃厚興趣,進步就要利用一切機會加強學生口頭語言的訓練,因為說話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對習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導學生不僅愛說、敢說,還要說心里話,說得有條理。對學生敘述不夠具體的地方,教師應耐心指導,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說話訓練,必要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有一個片斷練習“寫自己喜愛的一種水果”,課前讓學生準備好自己喜愛的水果,上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摸、看、嘗等多種感官的接觸,練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嘗到的、先自己說,再抽生說,同桌說,通過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水果,課堂上又無拘無束地摸、看、嘗,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很高。
“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延續(xù),說得具體、完整,動筆也就容易多了,寫的就會自然,有條理。進行說寫結合,互相促進,確是一條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提高習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 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筆,培養(yǎng)寫作興趣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中年級習作的要求: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依據大綱精神,如果能改變命題作文為主的形式,提倡作文形式多樣化,更有利于寫作質量的進步提高。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圍繞他們身邊的生活,進行興趣作文,寫作時不規(guī)定條條框框,不作統(tǒng)一命題,學生寫作時必定真實自然,不拘格。
培養(yǎng)寫日記的習慣,可使學生自然,坦誠地表露自己的思想,是訓練表達能力的好辦法。
采用動手制作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準備“寫什么”的問題,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習作要求要隨之改變,學生通過選料、裁剪、制作,加上豐富的想象,寫出來必定是一篇成功的文章。這種習作形式,有助于思維和語言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
看圖想象作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認識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其他,像編故事、續(xù)寫、縮寫都可以提高寫作能力,調動寫作積極性。
形式多種多樣,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很高,思維也會很容易被調動起來,習作就不是難事了。
二、 搞好材料積累,使學生輕松寫作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绻麑W生平時沒有養(yǎng)成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腦海中缺乏可供寫作的素材,習作時無從下筆。要想讓學生輕松寫作,首先,就必須讓學生學會積累作文素材。
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明確指出:閱讀時注意積累語言材料。還規(guī)定五年制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就是為學生的習作打好基礎而定的。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選自名家名篇,每篇課文都是范文。要讓學生多讀、熟讀、背誦,從中學習些恰當的詞語、優(yōu)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斷,寫作上的技巧。
在學校還要發(fā)揮圖書室的作用,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名家名篇,鼓勵學生多讀書,培養(yǎng)讀書的興趣廣泛閱讀,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于寫作非常有利。
其次是要多聽多看,讀到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要想獲得大量的材料,還應引導學生多聽、多看。聽別人講的信息,聽廣播電視報道的消息,看周圍人和物,例如教室窗臺上的一盆花,操場上學生的一項活動,老師講課時的動作、眼神等等,隨時隨地都可以去看。通過聽和看,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幾年來,我一直堅持讓學生每節(jié)語文課之前2分鐘抽一人講一講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讀到的,要求自由講、不拘形式。以此使學生養(yǎng)成處處留心的好習慣,從而學會積累知識。
再次,鼓勵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從而學會積累知識。凡事只要是自己親自品嘗過、實踐過,才會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才會有親自感受。寫作時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會有真情實感的流露。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在參加活動前,就應布置好,讓學生留心觀察,凡事動腦想象,帶著目的去參加,這樣才能獲取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除參加學校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外,還要鼓勵學生學做家務,積累有關家務勞動的素材。
學生讀過了、背過了、看到了、聽到了,也親身實踐了,但是如果要想長久地保存下來,必須教會學生及時地記錄下來,建立一個材料庫,并進行分類整理,便于以后查找。
三、 改進批改方法,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批改作文,歷來就是語文教師最頭疼的事,耗時費力卻效果不佳。要想使作文批改從高耗低效走向低耗高效,既減輕老師的負擔,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改進批改方法。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自批自改的能力,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應參與自己作文的修改,對各個年級都有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批改作文的符號,每篇文章寫下來之后,都要求學生自讀3-5遍,每遍都要求邊讀邊仔細琢磨,邊用符號做記錄,然后再修改。直至自認為滿意為止,一定要把自批自改落到實處。
其次,在自改的基礎上,再讓同桌或其他形式的互批互改。除改其不妥之處以外,還要學習并記錄其優(yōu)秀之處。如:好詞、好句,優(yōu)美片斷等,取長補短提高自己作文能力。然后,老師再在自改和互改的基礎上給予重點修改。
最后,進行評議,欣賞佳作,借助典型,引導點撥,把寫作知識寓于作文實踐中,進而轉化為學生的寫作技能,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偉.例談法治教育模塊微話題設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
[2]關于寫作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5.
作者簡介:
馬軍平,山西省臨汾市,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解放路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