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競文
摘 要:如何使小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文章從優(yōu)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角度介紹了些許心得,教學實踐表明,遵循審美性、啟發(fā)性教學原則,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潛心研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對提升小學美術的教學效率起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關鍵詞:優(yōu)化策略; 原則; 營造氛圍; 教學方法; 學習方式; 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75?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49-001
小學美術作為基礎性學科之一,它倡導在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實現(xiàn)提升其審美能力,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精神的目標,從而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下面筆者以自身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為例,來介紹優(yōu)化小學美術教學的些許心得。
一、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
1.審美性原則
藝術教育是一個學校美育的最重要內容和最主要的途徑,所以藝術教育重在以美育人。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提出: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從中陶冶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性原則就是讓學生通過欣賞造型藝術作品和美的事物,并通過創(chuàng)造美的可視形象,來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來培養(yǎng)、提升學生美的情操和素養(yǎng)。
在學習《神奇的肥皂粉》時,考慮到本課的知識重點為:感悟與發(fā)現(xiàn)肌理美,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設計了四個以美育為主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感受美(以展示精美圖片和撒粉演示來展示)、嘗試體驗——發(fā)現(xiàn)美(學生用喜歡的顏色嘗試夢幻的肌理)、交流討論——理解美(感受美、介紹美、聯(lián)想美、欣賞名家名作)、合作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美(聯(lián)想合作創(chuàng)作作品,體會創(chuàng)造美的感受)。
2.啟發(fā)性原則
啟發(fā)性原則是我們所有學科的教學都應遵循的原則,它強調在教學實踐中善于啟發(fā)學生,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體性作用;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有效的提升其多種學習能力。
以《寫意動物》的學習為例,為了讓學生感受水墨畫的魅力,展示各種繪畫技法的作品請學生欣賞、比較并分析:體會水墨畫和其他畫法有什么不同?差別體現(xiàn)在哪兒?這樣通過視覺直觀啟發(fā)讓學生感受到水墨畫以寫意為主,具有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韻味十足的特色。接著通過課件展示水墨畫和彩墨畫混雜的動物作品,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以上畫作分別是哪兩類?兩者有何區(qū)別?讓學生體會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最后教師用水墨來畫螃蟹對學生進行演示啟發(fā),讓學生在造型中體會墨色的變化,提高自身的觀察、表現(xiàn)能力。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下面以小學五年級的造型表現(xiàn)課《喜怒哀樂》學習為例,來介紹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的策略。
1.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活潑愛動,他們對于事物的關注度持久性較差,而小學美術教學作為一門技能課,需要學生對美術學習具有持久的樂趣,來從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所以在教學時,應積極營造良好、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身心愉悅,鼓勵學生自由表現(xiàn),進行大膽的美術創(chuàng)作。
本節(jié)課是以人物表情表現(xiàn)為主線,來讓學生從中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所以首先為了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設計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時,以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來激趣:讓兩名學生喝醋和鹽水,通過他們的表情,讓學生猜測他們飲用了什么水,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從兩位學生的痛苦表情,他們給予了諸多種答案,這樣通過輕松愉悅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生很快融入到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中來,有益于后面的有效學習。
2.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
有效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說教學方法類型多樣,小學美術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參觀法等幾種類型,選取時以適時性、科學性為指導,結合自己任教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幾個層面來考慮,“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這是指導我們選取教法的準則。
在教學時首先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通過開展游戲教學法和音樂欣賞法來引入,讓學生初步感知表情和心情的關系;其次本節(jié)課以畫為主,所以教師選取了示范指導法,即進行示范繪畫,引導、提醒學生構圖及用線的相關知識;同時通過引導欣賞法,來讓學生欣賞大師作品和同齡人作品,讓學生學會欣賞形成審美意識。
3.組織豐富的學習方式
小學美術教學活動過程的本質是活動,而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更應該積極發(fā)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所以美術教學活動的組織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為主旨,通過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fā)展。
在組織《喜怒哀樂》教學時,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在欣賞完畫家的作品后,教師給四個小組準備各種各樣的眉毛、眼睛和嘴巴,讓每小組請兩位學生上臺合作給不同臉型擺一擺這四種表情,指定內容,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接著讓學生在指定時間內畫好自己的表情,進行作品展示、欣賞。最后引導學生對著鏡子給自己畫一個表情(課件展示要求),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4.設置合理的評價機制
考評機制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它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又督促我們不斷對教學進行改進。合理的考評貫徹于教學的過程之中,應推行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包括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方式兩個主要方面,從美術教學來看,評價的標準從教學的內容和學習的主體兩個層面;方式主要包括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自評、互評。
如在考評《喜怒哀樂》時,對于學生和教師一起做游戲,教師給予及時的鼓勵、表揚性評價;對于學生繪畫的表情,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分析、點評;在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時,讓學生自評、互評,以此激勵他們繪畫。
在我們具體的美術教學活動開展時,由于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與預期目標的達成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靜下心來,不斷研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徑,來不斷優(yōu)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