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田太峻 徐曉凱
摘 要:當前新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來說可謂是一把雙刃劍。然而在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和引領的過程中,無論是大學生自己本人,還是教育者對新媒體給予重視的程度不夠。文章探討了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正確培育和引領大學生價值觀的對策。從思想理念上,我們要樹立三項基本原則,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原則、使用與發(fā)展并重原則、引導與過濾結合原則;在實踐層面上,提出了三條實施途徑,一是發(fā)揮新媒體的正面影響,不斷增強教育實效性;二是消除新媒體的負面影響,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三是順應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大力提升新媒體素養(yǎng)。
關鍵詞:大學生;價值觀;新媒體;影響;對策
在新媒體時代,相比于其他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的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受眾等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也給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困難和挑戰(zhàn)。因此,不論是高校管理者,還是教育者如何認識新媒體,如何主動應對新媒體,如何利用好新媒體優(yōu)勢,如何克服其負面效應,如何拓展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空間與渠道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將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們必須正視,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帶來的影響。調查顯示,大學生是使用新媒體的主力軍,新媒體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所 帶來的雙重影響,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為我們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zhàn)。因此,科學辯證地看待新媒體對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特性,讓新媒體在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發(fā)揮正面作用,避免負面作用。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
唯物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發(fā)展的產(chǎn)物。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其所在環(huán)境的深刻影響,因此,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隨著新技術和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在面對西方一些外來文化的時,應該在馬克思主義一元思想的指導下,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時效性,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方向, 堅持多元文化融合發(fā)展,為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活力。
二、建設與管理并舉
建設與管理并舉的原則,是我們利用新媒體,培育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的基礎性原則。
新媒體深受大學生的歡迎和青睞,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因此加強新媒體建設,成為當務之急。加強新媒體的全面建設,讓其更好地為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服務,要注重新媒體平臺建設,更要注重平臺管理。
管理不是制約,管理是為了讓新媒體更好地為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的培育服務,它是一種系統(tǒng)性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要用馬克思主義去指導新媒體,強化新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也要把握管理的藝術,提高管理的效率,既要注重對新媒體的管理,更要保障新媒體的自主權利,充分發(fā)揮新媒體自身的作用。管得過寬或管得過死,新媒體就會失去應有的活力,就會喪失戰(zhàn)斗力。但是,管得太窄或管得太松,新媒體就容易出現(xiàn)“自由主義”,同樣也會失去戰(zhàn)斗力。
三、引導與過濾結合
所謂引導與過濾結合原則,是指新媒體對一些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造 成不利影響的思潮和意識形態(tài)進行正確引導,使其按照主流的發(fā)展趨勢進行。當發(fā)現(xiàn)有極端負面的信息和錯誤社會思潮時,就必須過濾,盡量減少這些負面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
在多種社會思潮并存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大學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開始追求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產(chǎn)生了沖擊。所以,清除腐朽思想,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地位,是當前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中之重。
治水之策在于疏導而不在于封堵。隨著新媒體的廣泛運用,一味封堵的手段已經(jīng)不能達到阻礙思想傳播的作用了,因而只有對當今的各種新媒體加以善用,正確引導,高舉旗帆,因勢利導,才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以正確推廣,在大學生中達成思想共識。
四、順應新媒體發(fā)展趨勢,大力培養(yǎng)新媒體素養(yǎng)
當前,新媒體在社會上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隨著科技與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這種趨勢將持續(xù)下去,每個人都有將信息與他人交流分享的權利,新媒體正是在公民這種愿望驅使下的產(chǎn)物。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我國對于新媒體的規(guī)范管理,不能再像從前專靠技術封堵的手段了,新媒體規(guī)范需要使用者個人素養(yǎng)來發(fā)揮作用。新媒體是全民的工具,也應由全民來自我管理,為自己建立新媒體的健康生態(tài)。新媒體的娛樂功能是吸引大學生參與互動的一大原因,但實際上沉迷于新媒體娛樂功能的大學生,正是缺乏新媒體使用素養(yǎng)的人群,他們最容易為負面信息所感染,成為負能量傳播的推手。
事實上,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一樣,都有管理方,只不過新媒體的管理者是全體受眾。但新媒體用戶的甄別能力受到其文化水平、利益傾向、個人能力等因素的影響。當今社會,伴隨著媒體受眾選擇余地的增大,復雜的媒體環(huán)境對于受眾的個人素養(yǎng)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素養(yǎng)的用戶可以知道自己應該使用何種新媒體,怎樣傳播大眾需要的信息并達到最佳的傳播目的。新媒體在我國遍地開花的同時也結出了一些“惡果'擁有一定新媒體素養(yǎng)的受眾會用“手”投票,自動淘汰掉負面?zhèn)鞑フ摺F浯?,新媒體素養(yǎng)的提升能夠優(yōu)化已有的媒體環(huán)境。當前中國新媒體行業(yè)發(fā)展還不完善,許多新媒體存在傳播過程不完善,社會效益低等特點,這都是需要受眾不斷提升新媒體素養(yǎng)才能解決的。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而成長起來的,他們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明顯高于傳統(tǒng)媒體,同時,他們的信息選擇能力、是非判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較弱,而新媒體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遠比傳統(tǒng)媒體復雜,這就必然會使一些大學生對新媒體所發(fā)布的良莠不齊的內容,缺乏防范。加強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一,要把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納入日常的思想 政治教育體系,把學生的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提到日常教育中,擺到與思想素質、政治素質 等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要積極開設新媒體素養(yǎng)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新媒體倫理、禮儀等,在讓大學生了解各種新媒體的特點、性質、運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提高當代大學生接受信息、處理信息和傳播信息的能力,增強他們對優(yōu)質信息和劣質信息的辨別能力。第三,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陣地開展道德教育, 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努力建設內容豐富、管理完善的新媒體道德教育環(huán)境,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新媒體道德素養(yǎng)。
五、加強高校思政教育課堂建設,引領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培育
大學生屬于剛剛走出教育校園,進入成年人角色。其價值觀以及對事物的批判、分辨和認識都尚不成熟。而高校又將好處在社會與基礎教育之間,故應當承擔起對大學生進入社會做好培育工作,為社會未來的建設提供專業(yè)和人格上的雙重優(yōu)質人才。
首先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和導向,加強主流文化與先進文化的整合能力,打造校園文化品位,價值觀可以存在差異和個性化,但必須凸顯出社會主義價值取向。面對當前復雜紛繁的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課堂應當圍繞社會主義主流文化這根主線,滿足未來國家和社會要求。杜絕綏靖政策,對所有文化不加篩選,不予取舍,不分主次,不經(jīng)鑒別的全部拼湊在一起。允許多元化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存在,但都應當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線,建立起一個積極友善的校園文化,以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來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09).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09).
[3] 石嘉.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4] 曹正.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06).
[5] 吳岳軍.多元文化語境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建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2).
[6] 胡冠南.試論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D].南昌大學,2012(11).
作者簡介:陳卓(1988.11- ),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