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杏萍
【內容摘要】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進步,促進了信息化技術在不同領域的運用,進入信息化時代后,社會關注度很高的教育領域,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學校,也把多媒體教學設備引進到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抽象的課本內容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出來。作為城鄉(xiāng)結合部中學語文教師要利用當前形勢發(fā)展的優(yōu)勢,讓課堂教學,更合理的融入信息化教學的方式。
【關鍵詞】信息化 城鄉(xiāng)結合部 初中語文
引言
城鄉(xiāng)結合部中學,是指地處“亦城亦鄉(xiāng)”尷尬地帶的中學,這些學校農村學生人數比重較大,城市學生人數比重較少,校園設置方面不像城市學校那樣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又不能像農村學校那般得到大型項目工程的傾斜安排,這是城鄉(xiāng)結合部中學的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難度增大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近年來,政府、教育部門逐漸重視,加大了對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軟、硬件設施方面的投入。以我校為例,在2012年的時候,所有教學場室都裝置了多媒體設備,而在2019年,教育局又對我校的設備進行了升級。
一、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傳統(tǒng)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語文教學,受尷尬地域限制,教學設備遠不及城市完善先進,導致教師很難把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知識向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講述,教師受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式的束縛,習慣在講解課文時保持一成不變的教學步驟,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將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尤其是對于學生而言年代、地域距離比較遙遠的內容,如果沒有直觀生動的例子做輔助,最后哪怕課文講完,學生仍然是對這些內容感到陌生的。學生也因為地域限制,見識疏淺,知識面較為狹窄。
有了多媒體設備后,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與城市學校在設施上存在的差異縮小了,如果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好多媒體在教學上的優(yōu)勢,將信息化產物作為輔助語文教學的工具,在課堂中增加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在課堂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投影出來,就能夠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并且在信息化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具備當前信息時代的相關素養(yǎng),最后達到提高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語文教學水平和質量的目的。
二、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的方法
1.利用信息化技術改變課堂氛圍
多媒體教學使教師可以便利地進行情境模式教學,將圖像和聲音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實現(xiàn)了課文內容在學生眼前情景再現(xiàn),這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同學都可以參與到課堂對課文內容的討論中,從而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形成良好的課堂秩序。
比如語文教師對于初中課本中故事型課文的講解步驟比較單一,習慣根據故事三要素引導學生進行對課文的理解分析,那么幾篇同類型課文講解完后,學生對這類文章的學習積極性便會下降,課堂氣氛也會乏味沉悶。但有了多媒體平臺,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尋找相關影視資料,輔助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在觀看視頻時,課本上的知識會更生動形象直觀的呈現(xiàn)在腦海中。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不再是抽象死板的,反而變得鮮活、靈動。
2.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語文知識的擴展
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初中學生,知識面較為狹窄,又長時間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許多初中生的想象力不足,很難把課文中描述的事物形象的展現(xiàn)在腦海中。想象力是思維能力不斷成熟的產物,要靠不斷地訓練,才能得到增強。因此教師利用多媒體生動的演示,讓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所投影的內容上,學生便容易產生和課本內容相互關聯(lián)的情感共鳴,調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最后聽、說、讀、寫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得到提高。
比如講授《鄧稼先》,由于這個人物所處的年代、文章背景都與學生的經歷有些距離,教師可以先利用幻燈片對人物生平事跡進行講述,不同層次、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的注意力被幻燈片內容所吸引,會對鄧稼先產生欽佩之情,愿意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鄧稼先更多的事跡,最后學習課文的積極性也會提高。所以教師應根據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的生活閱歷來對學生的語文知識面進行適當擴展,使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來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使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生的知識面和城市初中生的知識范圍縮小,從而實現(xiàn)平等化教育。
3.利用網絡資源豐富素材的積累
初中語文內容復雜,某些課文內容和知識點如果沒有教師細致的講解,初中生是很難掌握的,因為他們對許多事物的理解和想象不到位。初中語文的學習不光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述,還是引導學生善于對知識進行積累遷移。使用多媒體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教師可以把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事物搜集整理到課件中,將課本中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擴展學生的認知范圍,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去了解更多未知的事物,認識世界,增加語文素材的積累。
例如《十五從軍征》,語文課本編入這首詩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明白苛刻的兵役制度對百姓造成的苦難之外,還是向學生呼吁要珍愛和平,這也體現(xiàn)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以和為貴”的思想。但是相關的這些知識素材,學生無法從生活中獲取,所以教師借助多媒體,把有關“戰(zhàn)爭帶來災難”、“漢朝的兵役制度”、“中國治國思想”等知識,都搜集整理出來,學生就可以豐富知識素材的積累。
結束語
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沖擊了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語文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多媒體教學是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學手段,是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更新,作為城鄉(xiāng)結合部中學的語文教師要利用這樣的契機,善于利用多媒體來輔助語文教學,將課本中的文字和多媒體的圖像結合起來,從而更充分體現(xiàn)多媒體在教學中發(fā)揮的時效性,使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初中生擴寬相關的語文知識面。
【參考文獻】
[1]蘇炳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信息化媒介高效應用的思考[J].學周刊,2019(10):152.
[2]林春仙.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思考[J].華夏教師,2019(1):34-35.
[3]張朝輝.解讀初中語文閱讀信息化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1):91-92.
【本文是2019年度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城鄉(xiāng)結合部語文教學信息化應用探究》(編號GDXKT20153)的科研成果。】
(作者單位:廣州市增城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