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麗 付文峰
【摘 要】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文化深厚,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當中,始終將傳承歷史文化、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作為基本的教學要求。在開展幼兒教育時,適當?shù)娜谌氡就撩袼孜幕虒W,一方面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的本土民俗文化知識,豐富幼兒的見識。本文就針對本土民俗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為切實強化幼兒的實際學習水平起到有力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幼兒教育;本土民俗文化;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01
引言
步入新時期以來,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幼兒教育也獲得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幼兒教育時期是幼兒思想與觀念的形成階段,我們提倡能夠在幼兒教育階段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文化資源,引導幼兒掌握更多的知識文化內(nèi)容。目前越來越多的幼兒學校開始將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兒教育當中,并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推進作用。在下文中我們就具體對于本土民族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進行實際的分析。
一、本土民俗文化與幼兒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相對于其他類型的傳統(tǒng)文化而言,民族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為貼切。文化創(chuàng)造與形成的過程,從本質(zhì)上來看就是社會發(fā)展的過程。常見的本土民俗文化包括民風民俗、文明禮儀、故事傳說等多種多樣的內(nèi)容。對于幼兒來說,掌握基礎的文化知識,只能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礎,但更多的了解本土的民俗文化,則能夠豐富其文化積累水平、培養(yǎng)起文化學習興趣,為其今后的長遠發(fā)展起到有力的推進作用。將本土民俗合理的融入到幼兒教育開展的過程當中,能夠幫助幼兒從了解民俗知識的過程當中獲得更多的只是內(nèi)容,而通過開展民俗游戲,也能夠有效強化幼兒教學的趣味性,拉進教師、幼兒與家長三者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幼兒的文化觀念、藝術觀念和審美觀念,同時也能夠?qū)崿F(xiàn)對于民俗文化的傳承與豐富。可以說,將積極正面的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兒教育當中,有百利而無一害。
二、本土民俗文化幼兒教育中的滲透途徑
(一)推進文明禮儀教學
本土民俗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內(nèi)容即傳統(tǒng)的文明禮儀。開展文明禮儀教學,無論是對于幼兒的學習生活,還是未來的社會生活,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當中,大力推進文明禮儀教學,一方面能夠?qū)τ谟變旱娜粘P袨槠鸬接行У囊?guī)范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夠在現(xiàn)有的基礎之上強化幼兒的道德素質(zhì)水平。具體來說,文明禮儀教學包括禮貌行為、道德修養(yǎng)、飲食習慣、言行舉止等多項內(nèi)容。舉例來說,以用餐行為為例,在就餐時應當主動坐在什么樣的位置、不要在長輩動筷之前先用餐、不可以用筷子或勺子敲打餐盤、不可以大聲咀嚼等,都是值得一提的教學內(nèi)容。一些我們看似十分簡單的東西,對于幼兒來說仍然處于摸索階段,幫助他們更多的了解到與文明禮儀相關的內(nèi)容,能夠更好的強化其文明素質(zhì)水平。
(二)召開親子互動活動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本土民俗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僅通過學校和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獲得幼兒家長的支持與參與。為此學??梢远ㄆ谂e辦親子互動活動,由父母帶領孩子一同體悟本土民俗。舉例來說,在春節(jié)期間,可以開展親子年貨制作活動,通過教師教學,引導家長與幼兒一起剪窗花、寫對聯(lián)、畫年畫等,幫助幼兒在實際操作當中更多的了解當?shù)氐拿耧L民俗,形成與父母之間獨有的民俗記憶。
(三)舉行幼兒啟蒙儀式
對于幼兒而言,其在入學之前往往并未參與過其他類型的學習活動,舉行幼兒啟蒙儀式本身就是一件代入感較強的事情,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步入學習生活。本土民俗在幼兒教育當中的滲透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適當合理的進行改造與完善。而教師在這一階段當中則需要明確幼兒教育開展的內(nèi)容和目標,確保本土民俗文化能夠貫穿于幼兒教育開展的始終。
(四)開展民俗游戲活動
不同地區(qū)的民風民俗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shù)的民風民俗都具備這些獨有的魅力。對于幼兒來說,最能夠接受的學習方式無疑就是游戲教學,與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向幼兒傳遞復雜、難懂的教學內(nèi)容,倒不如采取更加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體現(xiàn)本土民俗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此,我們提倡能夠在促進本土民俗文化與幼兒教育融合的過程當中更多的通過開展民俗游戲活動的方式,讓幼兒在休閑娛樂的過程當中,感知民俗文化的獨特風貌。具體來說,可以通過開展角色扮演類型的游戲活動,由幼兒來扮演民俗文化故事當中的人物,由幼兒親手制作簡單的表演道具,并代入角色情境,強化幼兒對于本土民俗的理解程度和喜愛程度。
(五)積極開展民俗主題活動
民俗節(jié)日文化自始至終都是本土民俗當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每一個節(jié)日的以后都承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以及風俗習慣。以端午節(jié)為例,在開展實際教學時,應當幫助幼兒了解節(jié)日背后的故事,通過講解愛國詩人屈原的壯麗故事,引出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放風箏、喝雄黃酒、涂雄黃等習俗,向幼兒講解更多與端午節(jié)相關的詩句??梢怨膭钣變号c家長一同參與到校內(nèi)的包粽子大賽活動當中,或是開展親子風箏大賽,幫助幼兒更為深入的了解本土的民俗文化,培養(yǎng)其文化自信。
三、結(jié)論
綜上所述,文化的學習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積淀過程,在各地的本土民族當中都包含著值得傳承和推廣的內(nèi)容,而文化的傳承僅僅通過成年人來傳遞是遠遠不夠,還需要培養(yǎng)孩子足夠的文化責任感。我們提倡能夠?qū)⒈就撩袼孜幕稽c一滴的滲透于幼兒教育當中,幫助幼兒更多的了解到與本土民俗相關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其對于民俗文化的熱愛感和認同感,在弘揚和傳承本土民俗文化的同時,為其積累堅實的文化基礎。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們需要給予幼兒教育中的本土民俗文化更高的重視,尋求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的教學方式,切實強化幼兒教育的實際開展水平。
參考文獻
[1]朱茂香,本土民俗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J].《當代教研論叢》,2016(6).
[2]楊淑馨,在音樂教育中滲透本土民族音樂文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5(1):44-45.
[3]李敏娟,節(jié)日民俗文化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滲透[J].《成功(教育)》,2012(1):62-62.
[4]李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滲透進幼兒教育的分析[J].《才智》,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