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陽 黃青燕
摘 要: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是人民群眾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中的綜合反映,是人們精神生活的根本動力,更是一種強勁的精神力量,促使人們不斷進步。高校在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過程中,必須要將思政教育放在人才培養(yǎng)的首要位置,將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政教育的核心位置,這是目前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主題,同時也是新時代下學習貫徹黨的思想與精神,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與接班人的基礎保障。基于此,分別從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加強大學生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的信心教育,加強大學生對黨中央信任的教育等維度,闡述并分析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9-0096-03
引言
習近平同志曾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大會上明確指出:“黨的核心工作是社會經濟建設,而黨另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則是思想形態(tài)工作?!绷暯酵具€曾強調:“國家無德便無法興盛,人無德便無法在社會中立足?!边@其中的“德”,從宏觀層面上看,指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理想信念教育[1]。教育部門組織的學習貫徹《有關進一步強化和改善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建議》精神、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的會議,提出了要將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指導地位在高校思想形態(tài)當中進一步加強和鞏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接班人以及優(yōu)秀的建設者。要深刻意識到,強化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現(xiàn)實形勢下的急迫性,應充分堅持黨的基本原則,加強責任擔當,全方位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基
馬克思主義是人們認知世界、改變世界最有力的基礎理論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思想,是人們的精神支撐和立黨立國的基礎[2]。對于改革開放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所出現(xiàn)的多元化思想浪潮,人們在思想層面上逐漸出現(xiàn)了重視個人、忽略集體,重視實惠、忽略理想,重視索取、忽略付出,重視享受、忽略奮斗等不良傾向。更有少數(shù)人將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加強的金錢理念、個人利益思想等推向極致,萌生了資產階級價值觀念,甚至還有部分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早已過時。上述這些,對我國我黨的統(tǒng)一的指導思想和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都造成了巨大沖擊。在高校中的主要表現(xiàn)是,許多大學生沒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陷入了迷茫,單純地認為享樂主義和個人利益是首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要進一步強化當代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向他們清楚地闡釋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近現(xiàn)代歷史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歷史教育廣大學生,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唯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夠真正地改變世界,才具有最強大的生命力。
雖然當前世界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轉變,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當中的部分論斷,由于時間和地點的遷移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那些強加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下的各種曲解,還需深入地進行理解和解決,但時代的變遷并未跨越馬克思所總結的基本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發(fā)展著的科學,更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念和方法論,永遠都不會過時,它依舊是共產黨人最基本的政治信仰。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應充分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念和方法,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武裝個人頭腦,通過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活動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實踐的影響力與說服力,在實踐過程中讓馬克思主義緊跟時代發(fā)展腳步,不斷得到拓展和進步,進而更好地引導個人的實際行動。
二、加強大學生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核
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明確以后,尤其是以公有制為核心的多種經濟要素的發(fā)展,我國逐漸出現(xiàn)了體現(xiàn)各種利益主體的價值思想以及價值取向多樣性的發(fā)展態(tài)勢,使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受到了嚴重沖擊,某些人對市場經濟和共產主義并存產生了質疑,部分人甚至將理想信念教育看成是政治說教。而目前西方各國將其所謂的和平轉換成西方化和分化,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動搖和破壞共產黨人正確的理想信念,并利用相關的人散布有關馬克思主義政治是空洞的、權力科技是硬性的言論,讓人們不要過于看重未來沒有實現(xiàn)的目標。這些不良言論對當代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導致許多大學生對國家理性以及共同理想逐漸變淡,他們的民族意識以及愛國主義情懷日益變弱,更加重視個人利益,奉行享樂主義。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大腦中,應有共產主義的理想與信念。要高度重視教育青年人,必須要幫助他們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抱負。堅決不能讓廣大青少年成為資產階級落后思想的俘虜?!彼粩嗟貜娬{:“革命的理想以及共產主義的思想品德應從小培養(yǎng)?!倍瓭擅裢疽苍硎?,“廣大青少年不僅僅要有遠大理想,更好有實現(xiàn)理想的堅定信念以及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奮斗精神”[3],“因為共產主義事業(yè)是遠大而壯麗的,同時也是艱苦的事業(yè)。只有那些既在順利時又在逆境中,都能夠始終堅持個人信念的人,才稱得上名副其實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是缺少自身的精神支撐,就相當于失去了靈魂,沒有了向心力和生命力。
由此可以看出,國家領導都提倡越是改革開放,越要大力發(fā)展經濟;越是物質條件有了顯著提升,越要樹立共產主主義信念,主動抵擋各種落后思想觀念和生活模式的入侵。不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就會讓我國我黨依靠的根基變得不穩(wěn)固,造成民心渙散,導致民族不團結。因此,高校在對當代大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應重視并加強共產主義理想教育、愛國情懷教育等,讓廣大學生深刻意識到,目前我國實施的各項政策,是在充分兼顧了我黨的崇高理想的同時,又顧及到了我國特色化社會主義建設是基于經濟文化較為滯后的客觀現(xiàn)實,并在不斷協(xié)調歷史與現(xiàn)實關系后制定的,屬于唯一并且正確的選擇,從而努力將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有知識、有素養(yǎng)、有理想、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4]。
三、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的信心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
社會主義社會開啟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新篇章,為人類社會呈現(xiàn)了美好前景。在極大程度上抵制了帝國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繼續(xù)擴張,造成了殖民主義體制的瓦解,改變了全球政治格局。社會主義作為嶄新的社會體制,曾在眾多方面彰顯出了強大的優(yōu)越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對資本主義造成了嚴重威脅。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社會主義的建設在20世紀末期遭受到了挫折,蘇聯(lián)解體以及東歐劇變,讓全球社會主義陷入低迷。面對社會主義的巨大挫折,就有人開始斷言,社會主義實際上是不完善的體制。
而西方資產階級表示,蘇聯(lián)以及東歐的轉變,代表著資本主義已經完全戰(zhàn)勝了共產主義,預示著社會主義的徹底失敗。與此同時,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xiàn)了某些貧富差距、兩級分化的情況,進而有些人認為形式上強調的是中國特色化社會主義,而現(xiàn)實卻奉行的是資本主義。這些社會主義發(fā)展當中呈現(xiàn)出的全新形勢和不同錯誤思想,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動搖了許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受到巨大沖擊。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明確講解,社會主義打敗資本主義是漫長而辛苦的過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在遇到相關挫折時,并不是社會主義無法和資本主義競爭,而是由于這些國家首先堅定了傳統(tǒng)的蘇聯(lián)模式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逐漸又放棄了共產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理想。我國所實行的是全面開放、改革等多方面的體制政策,主要是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我國支持個體經濟,還準許中外合資以及外資單獨經營企業(yè),但卻始終堅持的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相對落后的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在初始階段的較長時間內,整體生產力與發(fā)達國家還存在較大距離,無法徹底消除貧窮。因此,社會主義應全力發(fā)展生產力,逐漸消除貧窮,逐步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不然,社會主義就無法真正戰(zhàn)勝資本主義。隨著社會主義體制的日益完善和飛速發(fā)展,貧富差距、兩級分化等眾多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得到了有效解決。對此,就需要各大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廣大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理論素養(yǎng),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面對重大問題和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時,穩(wěn)固樹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積極主動地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fā)展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巨大貢獻[5]。
四、加強大學生對黨中央信任的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我國革命和發(fā)展的領導核心,沒有黨的正確領導,就沒有嶄新的中國,這是全體國人的深刻體會。但在改革開放后,西方文化的不斷涌入,社會大眾的利益思想發(fā)生了巨大轉變,出現(xiàn)了嚴重的個人主義和拜金思想。許多人開始抱有不良動機,通過不健康的言語、作品,大肆宣揚各種資產階級思想,散布對特色社會主義、共產黨領導以及共產主義事業(yè)懷疑的情緒,提倡“向錢看”的不正風氣,讓資本主義的負面思想與生活行為乘機大范圍向外擴散,嚴重影響了社會大眾的理念,玷污了社會風氣。而大眾對此缺少嚴肅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導致這些不良思想短時間內在各大高校中盛行,對馬克思主義領域帶來了巨大沖擊,引發(fā)了信任危機。與此同時,西方某些敵對勢力在實施西方化、分化的過程中,持續(xù)性地散布謠言,玷污了黨的領導以及黨員干部的正面形象。某些人由于缺少分辨能力,開始對黨產生質疑,甚至完全丟失了信任。對此,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指出:“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嚴抓黨風和社會風氣,必須要加大力度管理,時刻不能放松警惕,要從詳細的事件抓起?!边M而讓社會大眾有效地抵御歪風邪氣和不良思想的入侵,提高對黨的信任程度,主動接受黨的領導,積極凝聚在黨中央周圍。
此外,在黨政機關包括國家高級領導干部當中,的確存在部分腐敗分子,雖然國家遏制腐敗成效明顯,但是許多人將腐敗問題看得過于嚴重,部分人對嚴懲腐敗的工作缺少信心,由于對腐敗問題的不滿,造成了對黨員干部的極度不信任,進而導致了對黨和國家的不信任。這種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在高校校園中,就是某些大學生普遍認為,我國社會主義體制與資本主義政策沒有任何區(qū)別,腐敗問題得不到切實解決,這便會始終影響黨的正面形象,降低廣大學生對黨的信任。因此,應教育和指導群眾正確地看待歷史,認知現(xiàn)實,充分信任黨中央的領導,積極鼓勵廣大群眾奮發(fā)向上,不斷努力,真正成為有抱負、有道德、有知識、有紀律的合格公民,為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教育引領當代大學生正確看待黨的建設情況,堅定對黨領導的信念,堅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理腐敗的決心,堅信黨和國家是廣大人民群眾自身利益的忠實代表。黨中央出臺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以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既是我們黨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武器,更是黨中央開展反腐斗爭的有效利器。在持續(xù)開展的反腐敗斗爭過程中,高度重視黨的紀律,對所有腐敗分子堅持嚴查、徹查,毫不留情。由此能夠充分看出,不管是在體制上,還是在實際行動上,黨中央都下定決心要徹底解決腐敗問題。因此,應充分相信,隨著我國法律體制建設的不斷加強、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全民道德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社會通病和無序情況,勢必會得到有效解決,反腐斗爭也將會取得勝利。
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是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堅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應實現(xiàn)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tài)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基本目標,需要廣大有志青年的努力奮斗和積極貢獻。當代大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將直接關系到民族偉大復興能否實現(xiàn)。為了達到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各大高校應從為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充足強大的智力支撐、人力資源,從面向新時代的戰(zhàn)略角度,充分意識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急切性,將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到相應的位置,作為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全面開展共產黨信念教育、共產黨信任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以及社會主義信心教育等,從根本上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為推動社會的深入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傅冕.移動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34.
[2]原嘉菲.新形勢下關于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的創(chuàng)新[J].才智,2016(2):134+136.
[3]歷玉英,張麗坤,楊盛奎.加強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9):92-93.
[4]李淑華.加強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徑[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73.
[5]孫亞梅.試論微博時代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對策[J].菏澤學院學報,2014,36(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