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超
[摘 要] 個人所得稅是社會的一項基本稅制,個人所得稅法是關乎民生的法律之一,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稅制改革中占據(jù)著極大的比重。自1980年個人所得稅的開征以來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與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在長達40年的稅制改革中,全國人大常委會經歷了七次修改,將黨中央確定的重大改革舉措轉變?yōu)榉梢?guī)范,做到重大改革有法有據(jù)。這項改革讓絕大部分的工薪階層人員享受更多的改革紅利,將為億萬人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筆者在認真學習新個稅法的全文后,將引發(fā)的一些思考分享于此。
[關鍵詞] 個人所得稅 調整 思考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志碼:A
改革開放40多年來,華夏神州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巨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生產力水平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人民群眾物質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已經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xiàn)了小康,但隨之收入差距也在逐漸拉大?!皞€人所得稅”恰好可以成為用來調節(jié)人們之間收入差距、緩解“不平衡”矛盾、進而增強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和橋梁。2018年,個人所得稅法迎來自1980年出臺以來的第七次修正,因為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自然而然受到社會各個階層人士的關注。
一、個人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法
個人所得稅,是將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作為對象征收的一個稅種。個人所得稅法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1980年,我國第一次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每月個人收入的免征額為800元。個人所得稅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個人所得稅的開征,對于調節(jié)個人收入水平、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經濟建設事業(yè)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與個人所得稅的調整
個人所得稅是社會的一項基本稅制,是關乎民生的法律之一[1],個人所得稅的開征與一切新生事物一樣,總會暴露出一些前進中的問題,黨和政府對這些問題高度重視。為了進一步做到稅收、稅負、稅制的統(tǒng)一、公平、規(guī)范,自1980年至2018年期間,個人所得稅法歷經了六次修改。個稅法的第一次修改時間為1993年,規(guī)定所有中國居民和有來源于中國所得的非居民,均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1999年個稅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開征了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2005年10月,個稅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規(guī)定定免征額從每月800元調整為每月1 600元。2007年6月,個稅法進行了第四次修改,明確規(guī)定“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開征、減征、停征個人所得稅及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2007年12月,個稅法進行了第五次修改,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由每月1 600元提高到每月2 000元。2011年6月,個稅法進行了第六次修改,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由每月2 000元提高到每月3 500元。同時,對個人所得稅稅率也做了調整,將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第1級稅率由5%修改為3%,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取消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3%和10%兩個低檔稅率和45%最高檔稅率的適用范圍等。
三、新時代個人所得稅的調整
為了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2018年8月,在十三屆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定,對個人所得稅進行第七次修改,決定將個稅免征額從每月3 500元調整到每月5 000元,并第一次增設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yǎng)老人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同時對稅率結構進行了優(yōu)化調整。相對于之前的幾次修改,此次修改的幅度更大、范圍更廣、意義也更深遠。這項改革更加關注民生,讓絕大部分的工薪階層人員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紅利,也將為億萬人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四、對新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領悟
此次個稅改革在利益平衡中井然推進,征收更趨公平、均衡、合理和便捷,傳遞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改革的堅強決心,內容具體實實在在,實現(xiàn)了一些名詞在與其他法規(guī)使用上的口徑統(tǒng)一。
(一)個稅免征額的上調
新個人所得稅法,把免征額由每月3 500元大幅度上調至每月5 000元。工資收入達到3 500至5 000元這個區(qū)間的人絕大多數(shù)是最基層的中年勞動者,他們對上要贍養(yǎng)老人、對下要哺育子女,對這個龐大階層免征個人所得稅,相當于增加了薪金收入。
(二)將各項專項扣除列于起征點以外
專項扣除項具有更深層的意義,正是通過稅制改革把讓利于民的初衷變成民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2]。將各項專項扣除列于起征點以外之后,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首套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yǎng)老人支出按年扣除。這一舉措有針對性地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減少工薪階層的稅負,體現(xiàn)了稅收的公平理念與個稅精準調節(jié)收入的改革方向,也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民生的重視,標志著我國在合理減稅、完善稅制、實現(xiàn)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道路上的重要邁步。尤其是對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力度較大,會進一步提升家庭對子女教育投入的意愿及能力,有益于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
(三)個稅的稅率調整
稅率是一個衡量個人所得稅的根本標準也是計算應繳個稅的尺度,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稅負的輕重與否,這次改革充分增加了低稅率的區(qū)間,是完全結合了國家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不僅使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壓力降低,即使是對相對高收入人群,在現(xiàn)行稅率下,每月繳納的個稅也降低一大塊。在目前中美貿易戰(zhàn)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大背景下,刺激大眾消費將成為拉動國內經濟持續(xù)增長的主要引擎。個稅的稅率調整后,納稅人能夠獲得更高的稅后可支配收入,消費者口袋的錢更加充足了,這有利于引發(fā)消費升級,對提振內需將發(fā)揮積極作用。
(四)綜合所得概念的提出
本次個稅改革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新增了綜合所得的概念。使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稅制由單一分類計征的模式變?yōu)榘压べY、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進行合并計征,確定了綜合所得范圍,實現(xiàn)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綜合計征模式。綜合所得帶來的應繳納項目的調整,使稅負更加合理,同時簡化了申報與征收的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更趨高效、便捷。
(五)打擊偷稅漏稅等不正當納稅行為
偷稅漏稅的原因諸多,由表象到根本,所以解決起來要由內到外循序漸進,爭取達到公平穩(wěn)定的稅收體系[3]。規(guī)范個人所得稅的繳納環(huán)境,必須加大對偷稅漏稅等不正當納稅行為的打擊力度,明確不正當行為的法律與責任,打擊一切不正當?shù)臉I(yè)務往來,尤其要關注關聯(lián)方之間的交易。稅務部門要全力以赴做到個人所得稅繳納的公平性,保障個人所得稅制度的順利執(zhí)行,引起納稅人的高度重視。
(六)強化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保障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從制度層面更好地推動政府發(fā)揮作用,同時可以牽引和推動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工作。這就需要稅務部門加大對稅制改革的監(jiān)管力度,同時還需要相關部門進行積極配合與支持,更全面掌握納稅人的收入來源及去向的目的,借以保障新個人所得稅法的高效順利實施。
五、新時代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重點工作
個人所得稅是社會的基本稅制之一,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稅制改革中占據(jù)著極大的比重,做好新時代的個稅改革需要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自覺納稅是對國民素質的重要考量
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社會義務,公民自覺納稅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公民應加強納稅意識,自覺全面配合稅務機關來完成個人所得稅的交納。國家制度層面和社會責任層面,應重視稅務知識的普及,為財稅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奠定廣泛的社會基礎。
(二)建立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tǒng),加強稅收征管
只有為納稅人提供透明化的管理服務,才可以提升征管效率,增大征管覆蓋面與準確度。因此稅務部門需要適應未來的征稅發(fā)展需求,構建與健全科學的個稅綜合征管體系,推進稅務制度的完善與落實,并將個人所得稅征管體系的監(jiān)督與實踐職能充分彰顯出來[4]。
(三)“互聯(lián)網(wǎng)+”個人所得稅征收
隨著科技發(fā)展進步,互聯(lián)網(wǎng)已成為一種基本的日常應用工具,“互聯(lián)網(wǎng)+”已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主旋律。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標志性象征。財稅部門要依托網(wǎng)絡信息化的技術優(yōu)勢,實現(xiàn)個人所得稅征管與大數(shù)據(jù)的接駁,構建信息化、智能、系統(tǒng)化的新媒體多維聯(lián)通的網(wǎng)絡征管系統(tǒng),利用網(wǎng)絡終端與手機客戶端互通互聯(lián)的便捷性,建立個人信息的內部共享機制,以便讓納稅對象更加自覺與方便地實現(xiàn)個人所得稅的繳納。
參考文獻 :
[1]鄧金祥.新個人所得稅改革下的內容解析與展望納稅[J].納稅,2019(6):18.
[2]甘犁.個稅專項扣除比提高起征點更深層的意義[Z].葉檀財經,2018(10):65.
[3]李悅.個人所得稅改革關鍵期:如何將消極納稅變積極[J].時代金融,2018(15):109.
[4]楊金玉.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路徑探析[J].商業(yè)會計2017(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