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琛
【摘 要】本文針對“啞巴英語”這一現(xiàn)象,提出了英語老師可以通過表演式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英語口語環(huán)境來編制短劇,將聽、說、讀、演恰當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增強英語口語學習趣味性,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討表演式教學作為英語教學活動方式在理論上的可行性,以及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該如何付諸實踐,為豐富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提供有益補充。
【關鍵詞】表演式教學;活動設計;初中英語口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1
一、研究緣由
英語課堂中學生“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仍很普遍。其原因不外乎“中考、高考不需考口語”“害羞,怕同學笑話”,“沒有說英語的氣氛”等等。英語課堂教學還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還是習慣被動的“填鴨式教育”,對英語學習缺乏內在動機。這些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現(xiàn)象和問題嚴重剝奪了學生本該獲得的發(fā)展,這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要求背道而馳。
培養(yǎng)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是初中英語重要目標之一。如何克服中學生膽怯害羞心理、盡可能地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說英語的環(huán)境、鍛煉學習者用英語表達的能力等問題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的。
二、研究現(xiàn)狀
在英語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語老師應該勇于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英語教學模式,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民主、熱烈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表演式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關于“表演”在教學中的研究比較多,分別按照不同的類別來進行綜述。例如以“情景教學”和“角色表演教學”“英語戲劇”來命名的研究論文很豐富。
很多表演式教學來源于角色表演,情景劇表演和戲劇表演等,其中學生為活動主體、教師為伙伴或組織者,以教材話題為引子,為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而進行的主要在課堂上演的表演性活動。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情景表演生動有趣,他們更愿意參與,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動力。李云在碩士論文《角色表演在中學生口語能力培養(yǎng)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再論述角色表演的形式和方法,他只是簡單地對比采用新方法和傳統(tǒng)方法后,兩個班級“興趣程度”的變化,得出實驗組實驗后感興趣的比例上升。王平在《表演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文中提到表演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表演使教材形象化,表演使語言教學交際化,表演有助于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袁潔在《角色扮演,用活英語真“給力”--在課本劇表演中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有效策略》中提出課本劇能發(fā)揮主體作用,提高表達能力;了解文化差異,提高交際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提高組織能力,處理加工信息,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等作用。
三、概念界定
在英語中,表演式教學首先是一種以學生為活動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其次是一種以表演為載體來傳遞信息、知識和情感的教學活動。在表演式教學課堂中,學生在活動中擔任某種角色,真實地或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出這些角色在某種場合中使用的語言或出現(xiàn)的行為。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引導、指導、評價的作用。它的操作過程可以是教師以課本中所涉及到的主題或故事情節(jié)為引子在課堂中讓同學合作完成的一種教學形式。在課堂上或課外,讓學生們根據(jù)這一情景或主題分組合作進行改編,最后用小組表演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展示各自的成果。通過表演,同學們鍛煉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叭浑x手曲不離口”,只有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英語”的機會,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口語交際能力,才能慢慢打破“啞巴英語”的魔咒。
“表演式教學”的“表演”是一個總稱,它包含以下幾種說法:課本劇、話劇表演、角色表演等。
四、表演式教學活動的設計
表演式教學具體該如何展開實施呢?本文以課本情景劇為例來探討。
1.確定主題
老師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提煉主題,創(chuàng)造性編演。老師可以提前幾天布置話題以便同學們有充分時間準備。同學們圍繞話題,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展開想象。
2.小組分配
老師讓同學們在自愿組合的原則下以小組為單位將同學們分為若干小組。
3.策劃表演內容
英語老師根據(jù)不同題材,靈活確定學生策劃的時間。內容創(chuàng)設有時安排在課內、有時在課外。老師適當給與準備的時間,課上一般5到10分鐘即可,課下時間視各組討論決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商討表演內容。
4.“作品”展示
在同學們展示時,老師生們應認真傾聽、學習表演者優(yōu)秀的英語句、詞組甚至語言語調。
5.評價
同學們表演結束后,教師應該針對學生表演進行評價,可以從表演內容、肢體語言、語言的得體性、學生的合作能力等方面來評價。還可以根據(jù)組內成員的表現(xiàn)推選出“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等來激勵同學們,或者給予學生一定的非正式評價,比如,用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飽含鼓舞性的點頭等肢體語言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和贊賞。同時,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有利于同學間相互提高。
學生在參與、傾聽、判斷、質疑、贊美、建議等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了英語口語水平。
五、結束語
本文在綜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表演式教學的理論研究,筆者認為運用表演式教學法創(chuàng)設了英語口語環(huán)境來編制短劇,以活動為主線,將聽、說、讀、演恰當結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為豐富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提供有益補充。
參考文獻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學”的原理與評價[J].教育科學,2004,(20).
[2]李云.角色表演在中學生口語能力培養(yǎng)中的作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王平.表演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17).
[4]袁潔.角色扮演,用活英語真“給力”--在課本劇表演中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有效策略[J].北京:瘋狂英語教師版,2013,(1).
[5]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