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趣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一生都在不斷的開拓進取、勇于改革教育,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閃爍著智慧,現(xiàn)在也依然指導著我們開展幼兒園各項活動。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其核心內(nèi)容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ⅰ敖虒W做合一”。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不斷追尋著自我成長的力量,始終努力運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導著自己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生活;教育;實踐
一、生活即教育,戶外即課堂
陶行知先生認定教育源于生活,是通過生活進行的教育,目的是改造生活。在學習主題《樹真好》時,面對圖片學習無趣且乏味,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很難掌握樹的種類、樹皮等知識。教育源于生活,目的是在生活中學習,認識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這不正是踐行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好時機嗎?我利用植樹節(jié)帶著孩子們在幼兒園播種新綠,為小樹松松土、澆澆水,孩子們嘰喳喳的討論著:“老師,我知道這是枇杷樹!”“老師,這棵樹是松樹嗎?”于是我們一起認識幼兒園里各種各樣的樹——紫薇、桃花樹、垂絲海棠、玉蘭......我們還給一棵枇杷樹掛上牌子——“以后你就是我們班級的班樹啦!我們會經(jīng)常來看看你,把你照顧的更茁壯!”另外,我們在幼兒園里摸了摸各種樹的樹皮,孩子們也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的樹,樹皮的顏色和手感也不一樣。經(jīng)過這一次走出教室學樹木的活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高漲,我靈機一動:“你們知道樹有哪些作用嗎?”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的熱火朝天。有的小朋友說:“老師,香樟樹的樹根可以驅(qū)蚊!”妞妞說:“老師,奶奶在我咳嗽的時候就是用枇杷葉煮湯給我喝的!”有的小朋友說:“樹可以做成制作家具!”于是我們在教室里和孩子們玩大偵探的游戲,找一找班級里有哪些家具是用樹干制作的,孩子們發(fā)現(xiàn),原來樹就藏在教室里的床、桌子、毛巾架里。樹的全身都是寶,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是生活教育的重要資源。
作為生活教育最基本的理論,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概括了生活教育的主要任務,揭示了生活教育的本質(zhì)和主要特征,通過這次走出教室學樹木的實踐,我更堅定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先進性。
二、社會即學校,博物館之行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場所論,陶行知認定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主張教育要依靠社會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
在大家熱火朝天地討論樹的作用時,西西小朋友說:“我的爸爸媽媽就在造紙廠工作!樹可以做成紙的!”陶先生主張教育必須依靠社會的力量,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在社會中獲得知識。于是我們聯(lián)系到西西的爸爸媽媽,利用小朋友們春游的機會,參觀造紙廠。孩子們參觀了造紙博物館,知道了造紙術的發(fā)明者是蔡倫,學習了造紙的幾個步驟,并且親手體驗了造紙術?!白黾堃残枰煤芏嗄绢^的”“所以我們浪費紙的時候大樹會很疼的。”利用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我們在美工區(qū)投放了廢舊材料收集桶,讓孩子們把操作剩余紙按顏色分類放好,下一次需要紙時,第一時間能夠想到廢舊桶里的材料,養(yǎng)成節(jié)約用紙的好習慣。在這次的學習中,造紙博物館發(fā)揮了重要的力量,我們得到了社會力量的支持,促進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三、教學做合一,小手來造紙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教法和學法來源于做法,統(tǒng)一于做法,是實現(xiàn)生活教育的根本實踐方式。參觀造紙博物館后,孩子們?nèi)匀粚υ旒埿g很感興趣,教學做合一,教離不開學,學離不開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把造紙的方法教給孩子們,于是我們回到幼兒園以后動手實踐,再次體驗造紙。他們分工合作,一個負責把過濾網(wǎng)端在手里,一個負責用勺子把紙漿舀在過濾網(wǎng)上。經(jīng)過幾天的晾曬,孩子們制作的紙終于成功啦。自己動手造紙,孩子們更懂得了節(jié)約用紙、保護樹木的道理?!敖虒W做合一”以“做”為中心,與生活教育的本質(zhì)密切聯(lián)系;以“行”為基礎,滲透著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科學并且有效的實踐方式。
拘泥于書本和教室,孩子們收獲的能力有高有低,我們要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把孩子們領出教室,利用生活中的資源給予孩子知識,利用社會的力量幫助孩子的成長,獲得知識最為重要的是孩子們能夠主動實踐,這是我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所學到的。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M].中國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