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金星
【摘 ?要】目的:探討核磁共振MRS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癥的臨床診斷效果。方法:擇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早期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共36例設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另擇取同期在我院進行常規(guī)體檢的健康者36例設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兩組受檢者均行MRS掃描檢查,比較兩組受檢者雙側海馬體代謝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左右雙側海馬體代謝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核磁共振MRS技術對患者進行早期阿爾茨海默癥診斷能夠發(fā)現其海馬體代謝指標異常,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臨床診斷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核磁共振;MRS;早期阿爾茨海默癥;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19-01
阿爾茨海默癥是臨床常見癡呆類疾病之一,即老年癡呆癥,可導致患者記憶力下降或缺失、產生暴力傾向等,嚴重損傷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同時也加重了患者家屬的經濟和精神負擔[1]。目前該疾病尚無特效治愈方法,但是及早發(fā)現病情為患者提供干預措施是延緩病情進展和加重的重要手段,因此該疾病的早期診斷極為重要[2]。本次擇取36例患者開展磁共振MRS檢查,旨在探究該種方法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癥的診斷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早期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共36例設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另擇取同期在我院進行常規(guī)體檢的健康者36例設為對照組研究對象,觀察組中包括男22例,女14例,年齡58~81歲,平均(69.6±2.6)歲,對照組中包括男25例,女11例,年齡59~83歲,平均(70.3±2.5)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研究以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觀察組患者行臨床檢查確診,兩組受檢者對研究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同時研究已將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全身慢性疾病以及腦實質病變患者排除。
1.2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行MRS掃描檢查,患者呈平臥位,使用超導型核磁共振設備進行頭部掃描,注意排除對檢測結果有影響的因素。該設備在臨床中的應用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其信號強度更高,檢測人體腦組織敏感度十分理想。使用該設備檢測患者機體腦部興奮區(qū)域,后通過計算機技術分析處理檢測獲取的數據。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受檢者雙側海馬體代謝指標,包括N-乙酰天門冬氨酸(NAA)、膽堿復合物(Cho)、肌酸和磷酸肌酸(Cr)和肌醇(MI),計算兩組受檢者雙側MI/Cr、NAA/Cr、Cho/Cr和MI/NAA數據[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進行統(tǒng)計描述,采用t值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檢驗水準為P<0.05,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左右雙側海馬體代謝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阿爾茨海默癥即老年癡呆癥,是中樞性神經病變性疾病,發(fā)病具有隱匿性特點,病情進展緩慢且周期久,難以被及時發(fā)現。目前臨床研究尚未明確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患者多伴有新進性記憶障礙、人格變化、認知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飲食障礙以及其他精神類疾病癥狀等,不僅對患者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負面影響,還會加重家屬及社會的負擔[4]。現階段臨床針對該疾病的進展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病期1~3年期間,患者出現健忘、記憶力下降、語言功能障礙等癥狀表現;第二階段為病期2~7年期間,患者出現失憶癥狀和運動功能障礙扥個表現;第三階段為病期8~12年期間,患者智能減退、四肢強直等情況。目前針對該疾病尚無特效藥物和療法,只能通過早期干預延緩其病情進展,因此開展早期監(jiān)測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其智力、認知、語言和運動功能恢復的主要方式。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水平和醫(yī)療技術也在不斷提升,核磁共振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其屬于無創(chuàng)傷性檢查技術之一,該技術以磁共振現象、化學位移作用為為基礎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組成進行分析已研究患者掃描處組織情況,通過對患者頭部進行掃描獲取其雙側海馬體代謝指標數據并進行分析[5]。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健康者均行相同方式的MRS掃描,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左側及右側海馬體代謝指標數據均高于健康者,可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海馬體代謝指標有異常改變,可通過該種方法對患者疾病進行診斷,評估患者病情進展程度。
綜上,早期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行核磁共振MRS掃描檢查可進一步提升該疾病的診斷效果,因此可用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文,鄭加平,耿洋,等.不同程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能力和記憶損害特點及其氫質子磁共振波譜的比較[J].安徽醫(yī)藥,2018,22(07):1315-1320.
[2]江源銘,任鳴宇,肖健男,等.磁共振MRS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癥診斷的臨床意義[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8,24(10):1053-1054+1058.
[3]林富春,楊期東,何建川,等.阿爾茨海默病大鼠氫質子磁共振波譜研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7,34(10):1073-1077.
[4]周鵬,朱浩澤,倪紅艷,等.阿爾茨海默癥患者額頂葉控制系統(tǒng)腦網絡異常[J].科學通報,2016,61(32):3490-3497.
[5]張佳瑛.磁共振MRS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癥診斷的價值[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07):93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