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摘要:隨著新課改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深入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教學觀念逐漸被廣大學校教師所接納認可,而在小學學科當中,小學數學是一門較為特殊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對加深數學知識概念的理解,為往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互聯(lián)網進行教學,切實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下文將重點闡述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小學數學課堂動手能力實踐的方針策略。
關鍵詞: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動手能力;實踐方針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傳統(tǒng)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能使用的教學工具只有黑板和粉筆,但在時代發(fā)展的今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逐漸被廣大學校所接納認可,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潮流,積極探索互聯(lián)網技術,及時轉變課堂教學理念,更新課堂上的教學方式,應用互聯(lián)網進行教學。小學生對數學中很多抽象的知識無法理解,教師可以應用互聯(lián)網技術,以更加直觀的形式教導學生,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
一、課堂上動手實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在新時代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合理科學應用互聯(lián)網進行教學,能夠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深對數學知識內容的印象和理解。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本身的思想較為稚嫩,抽象思維還沒有成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很多知識無法直觀地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切身感受體會數學知識概念。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發(fā)下一個七巧板的教學模型,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和與分”的概念,在學生拼拆七巧板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問題:觀察你所拼的這個圖形,你能數出來它是由幾塊三角板組成的嗎?如果拿走一塊,會變成什么樣子呢?還有幾塊三角板呢?面積變大還是變小了呢?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實踐動手的形式充分感受“合與分”的概念,再給學生提出由淺到深的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將“合與分”的概念逐漸轉化為“加法與減法”的概念,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在課堂上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實踐,不僅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讓學生對本堂課教學內容更加便于理解,為往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應用互聯(lián)網多媒體進行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年齡較小,定性不強,對周圍的事物好奇行很強,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工具較少,只有黑板和粉筆,進行授課的方式往往是教師站在課堂上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來說往往過于單一、枯燥,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疲憊、厭倦的心理,長期如此甚至可能出現(xiàn)厭學的狀態(tài),因此,在新課改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結合多媒體上進行授課,在多媒體上播放學生感興趣的并且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視頻,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拓展,在課堂教學中,有限的數學教材會限制學生的學習思考思維,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長期的封閉式教學,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動手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無法切實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應用互聯(lián)網網絡資源,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拓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聯(lián)系實際生活,增加教學資源,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本堂數學課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環(huán)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潛能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分一分與除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除法概念、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教師可以應用互聯(lián)網給學生放映孫悟空分蟠桃的動畫,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美猴王孫悟空手里拿著八個桃子,身邊有四個小猴子,那么每個小猴子平均分,能分到幾個桃子呢?教師應用這個動畫引入除法的概念內容,帶領學生幫助孫悟空給小猴子分蟠桃,從而引入除法的概念。運用互聯(lián)網多媒體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印象和理解。在互聯(lián)網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美猴王分桃子”的視頻后,教師也要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切實感受除法、合與分的概念,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學,每組有八名學生、十六張紙片,教師可以提出分紙片的要求任務,讓學生通過組內分紙片,并用除法將分紙片的方法寫出來,進一步通過實踐感受除法的應用。例如教師提出要求:要求每個對紙片進行平均分配,那么學生就要將十六張紙片除以小組內人數,即16/8=2,每個學生手里分到兩張紙片,教師還可以提出類似的要求,讓學生在分紙片的過程中感受除法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概念的理解,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yǎng)。
三、加強交流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給學生進行“填鴨式”的傳授知識,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授課內容往往過于單一枯燥,再加上小學生年齡較小,很難在課堂教學中長時間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在互聯(lián)網的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上做出更新和轉變,教師進行翻轉課堂,重視學生對學習的知識內容的吸收理解,在課堂上應用互聯(lián)網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改變自己的定位,積極和學生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切實實現(xiàn)“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案。教師在課堂上由過去傳統(tǒng)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逐漸轉變?yōu)橹R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參考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教材上的重點難點設定教案,拓展學生的視野,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面對學生很難理解的較為抽象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動手進行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開放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
結束語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深入發(fā)展,小學教師要跟緊時代的腳步,及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思路,在課堂上轉變教學方式,在課堂下更新教學觀念,科學、合理應用互聯(lián)網進行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小學數學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數學教師要應用互聯(lián)網+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提升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切實滿足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吳惠琴.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8(2).
[2] 李惠蘭.小學數學課堂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解析[J].好家長,2019(25).
[3] 劉得志.互動課堂下小學數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2018.
(作者單位:鶴壁市山城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