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非常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閱讀能力已經成為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筆者將基于三年級數學教學,從數學教材閱讀拓寬知識視野和數學繪本閱讀豐富認知經驗兩方面進行闡述,淺談對三年級數學閱讀教學的一些思考和實踐。
關鍵詞:閱讀;三年級;數學教材閱讀;數學繪本閱讀
一、 數學教材閱讀,拓寬知識視野
三年級數學教材中,結合教學內容,閱讀材料“你知道嗎”一共安排了14則。通過閱讀這些材料,學生能在閱讀中感受數學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來龍去脈,體會日常生活中數學的應用,了解數學與社會自然科學的密切聯系,從而進一步豐富對數學的認識。
(一) 在閱讀中感受數學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背景
三年級教材中,一共安排了5則介紹數學背景知識及其相關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簡單史實。通過這些內容的閱讀,可以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發(fā)展的歷史,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例1】結合分數的初步認識,閱讀分數表示方法的演變過程。
【例2】結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閱讀我國明朝數學著作《算法統(tǒng)宗》中記載的“鋪地錦”的乘法計算方法。
【例3】結合混合運算的知識,學生閱讀用算籌計算加法的知識,使他們對用算籌計算加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例4】結合小數的初步認識,閱讀小數產生以及表示方法的演變情況。
【例5】結合千米和噸的認識,閱讀古代測量長度,質量的工具和方法。
(二) 在閱讀中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年級教材中,一共安排了5則介紹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數學問題和數學應用。通過閱讀這些材料,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和生產實際,激發(fā)進一步學好數學的愿望。
【例6】教材中介紹了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秤。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到稱物品的輕重時,應根據物品質量的大致范圍以及物品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秤。這樣的介紹既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又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例7】通過讓學生讀一讀,能了解到在平時的生活中,表示物品輕重還可以用“斤”和“兩”作單位。1斤等于500克,一兩等于50克,明白“半斤八兩”這個成語的道理。
【例8】結合對克的認識,閱讀小學生每天的飲食應該怎樣合理搭配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合理膳食對身體健康的意義,并能將數據和自己每天的飲食比較,調整自己的飲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例9】聯系書本活動內容,閱讀鞋大小的不同表示方法。一方面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一方面為調查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例10】結合周長教學后,閱讀我國古人對幾何形狀與圖案的一些初步認識和應用,進一步突出圖形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二、
數學繪本閱讀,豐富認知經驗
數學繪本的特點是能將數學知識隱藏在充滿童真的故事中,隱藏在一幅又一幅夸張可愛,色彩鮮艷的漂亮圖畫中,展現給孩子的數學知識是易懂的,是能夠讓孩子充分體會到閱讀快樂的。在實踐教學中,筆者發(fā)現,數學繪本的閱讀,孩子們愛讀、會讀。更重要的是,將繪本與學習內容合理安排后,學生認知經驗更加豐富了。
(一) 通過繪本閱讀,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認知
數學教材,每個單元的內容以一個個例題展開,既注意數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邏輯順序,也注意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特點。但是因為課時教學的局限性,難免會將單元教學中的一個個知識點割裂下來,無法形成知識鏈。
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如果課前能借助繪本教材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一個整體認知,學生在學習單元知識就能打通每個知識點,使得學生的學習形成知識鏈。
【案例1】數學繪本《寬寬窄窄量量看》幾乎將三年級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單元的知識點融匯其中。所以單元教學前,組織學生對繪本展開了系統(tǒng)性通讀式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感知以下幾點:1. 感知面積和測量單位,以及怎樣用測量單位測量面積;2. 體會不同物體,可能會用到不同的測量單位,同一物體,用不同測量單位測量結果不同;3.
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引出一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通過一平方厘米面積單位的個數,確定長方形面積的大小;4. 體會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的道理。
通過繪本教學,學生先對面積的含義、面積單位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有了完整地認知,然后再通過課時學習,讓學生經歷觀察、測量、猜想、驗證、想象等學習過程,逐步加深理解、豐富認知。
(二) 通過繪本閱讀,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前認知
隨著年齡的增加,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墒菍τ跁緝热莸淖詫W,學生的自學興趣并不濃厚。但是,將數學知識融入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fā)了。所以教學中,嘗試用數學繪本閱讀代替課前自學。通過閱讀豐富多彩的繪本故事,學生開始主動研究數學知識,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提前認知。
【案例2】在教學分數前,讓學生閱讀數學繪本《保羅大叔分比薩》。通過閱讀,學生提前了解分數的含義,知道簡單分數的組成,掌握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案例3】在教學找規(guī)律前,讓學生閱讀數學繪本《尋找消失的寶石王冠》。通過閱讀,學生提前明白“什么是規(guī)律?”“有哪些規(guī)律?”“為什么需要找規(guī)律?”
【案例4】在教學周長前,讓學生閱讀數學繪本《柵欄柵欄圍起來》。繪本中“柵欄圍羊圈”的故事,幫助孩子直觀形象地理解了“封閉圖形”的定義。
數學閱讀能力已經成為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需要給學生提供適合的閱讀材料并教會學生閱讀,最終讓學生愛上閱讀,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參考文獻:
[1]萬紅云.基于素材整合的小學數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18,68(31):32-33.
[2]樊陳衛(wèi).數學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教學研究,2017,36(1):20-23.
作者簡介:
張晏,江蘇省揚州市,揚州維揚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