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麗
【摘 要】社會在進步的同時,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再是僅僅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開始慢慢形成,此時,良好的語文教育對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學生自身個性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學生個性;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55-01
引言
語文課是學生小學階段必修的基本課程。因此,語文教師對小學生上語文課時,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和鑒賞能力。除此之外,小學教師應該明白自身在課堂上起引導者的作用,而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角,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樹立信心,注重小學生個性的培育,使其在快樂中學習。
一、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上尤為重要,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親密的聯(lián)系,能夠促進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學順利進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1]。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時,要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主動拉近與小學生的距離,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施整個行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這樣做:第一,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改掉以往固有的教學理念。第二,多關心小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友好的交流。多鉆研課本內容,提高自己的語文涵養(yǎng)。第三,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
老師與學生建立親密友好關系的基本前提是互相尊重、理解以及關心,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讓學生扮演課堂的主角,多引導小學生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及時對學生給予肯定,增加學生的自信。在課堂以外的時間,語文教師可以多找學生談談心,知道學生的一些想法,明白學生喜歡怎么樣的上課方式[2]。比如,教師進行《歡迎臺灣小朋友》這一課教學時,可以在課外時間與小學生聊一下在遇到新朋友時,學生一般會做些什么歡迎新朋友的到來,或者課堂上學生會希望教師怎么講這一課。按照以往固有的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單純的教學生認識生詞,然后集體朗讀這一類“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但現在教師可以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組織小學生進行分組扮演,一組扮演本校學生,一組扮演從臺灣來的小朋友,然后鼓舞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組間互相合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組織歡迎活動,這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并在這個教學過程里逐漸培養(yǎng)屬于小學生自己的個性。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平日里需要多收集一些有用的教學信息,及時掌握最新教學動態(tài),擴寬自身眼界,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
二、豐富教學方法,促進語文教師與小學生的互動
經過大量實例表明,語文課程教學牽涉到的事物是方方面面的,而語文教師的教學經驗大多來自日常生活[3]。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及時感知外界變化調整教學思維,勇于變革教學模式,使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將小學生日常生活的事物帶入課堂,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深入淺出,使教學內容有更通俗易懂,小學生對此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語文教師還應該注意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感知到自己是被重視的,以此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接下來是針對豐富教師的語文教學方式和加強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幾點提議:首先,語文教師應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幫助教學。其次,語文教師能夠設置情景教學模式。另外,教師能夠采用問題探討的方式和小學生進行交流。最后,語文教師能夠使用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
比如,語文教師上《我不是最弱小的》這一課時,首先可以使用多媒體放映課文中森林、薔薇花以及下雨的背景圖,接下來,讓學生分別選取課文中“爸爸、媽媽、哥哥、妹妹”的角色,然后設身處地的感受當時的情況,讓學生分別說說在下雨天只有一件雨衣同時又存在比自己弱小的對象時,自己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在學生做出選擇后,語文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會覺得對方比較弱???”、“作為被照顧的一方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使學生在課前主動摸索課文中所包含的道理,然后在課堂上闡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的習慣。當學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且有一定道理的時候,語文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與敢于表達自我的勇氣。當然,小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擾時,語文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能夠順利完成學習。
三、進行課外活動教學,促進小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語文教師僅僅重視小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注重課外教學活動的開展[4]。課外教學活動是語文課程教育的另一種拓展,課外的活動不僅能加深小學生對課堂上學到知識的印象,更能提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這樣做:(1)布置小學生寫觀察筆記。(2)組織小學生進行演講比賽。(3)舉辦話劇演出。
比如,在語文教師在講《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為了讓小學生更好的明白什么樣當的人才叫雷鋒,什么樣的精神才是雷鋒精神,可以提前一個星期左右布置學生寫觀察筆記。小學生可以觀察自己身邊都有哪些好人好事,像同學之間借給橡皮擦、幫忙擦黑板都算。事后,語文教師組織一場演講比賽,小學生可以選出一件令自己印象最深,最打動自己的事對同學們進行演講。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一個情景劇小劇場,讓學生們自發(fā)分組,合作編寫一個關于雷鋒的故事并進行表演,與大家分享雷鋒的事跡,共同傳承雷鋒的精神。這都有利于使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行為,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好的個性。
四、結束語
小學對于學生來講是個性形成非常關鍵的時期,尤其是語文教學,對小學生至關重要,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應該注重對小學生個性的培育,努力豐富教學方式,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教學能力,從多方面入手去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為祖國培育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少群.探究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7(1):56-57.
[2]屈秀琦.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