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軍科
摘 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是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而優(yōu)化情境導入更能使課堂先聲奪人,營造更為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贏取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心,重點介紹幾種優(yōu)化情境導入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情境導入;優(yōu)化
每一堂新課都是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每堂課的導入直接影響到探索質量。王夫之說:“有其始之,則已之也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堂課的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課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懸念式導入、鋪墊式導入、趣味式導入、情境式導入等。初中信息課教學時數少之又少,筆者認為情境式導入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情境導入是指教師通過語言描述或演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引起其解決問題的欲望和興趣,促使其思維的積極活動,或借此陶冶學生的性情。情境式導入從一開始就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有效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課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優(yōu)化情境導入呢,筆者將結合一些案例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表演法
面對同一對象,如果單純地介紹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就未免單調枯燥,這時我們可以用游戲法,在導入中聯系其他學科,創(chuàng)設情境,進而引到本課所學內容,這未嘗不是一種好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感染計算機病毒常見癥狀這一部分內容時,原先我的設計是從漢語“病毒”一詞引入,提問學生如果人們感染病毒是什么癥狀,進而引入本課學習的計算機病毒常見癥狀,但是這樣效果肯定不佳,所以我略做修改,采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扮演醫(yī)生和病人,創(chuàng)設醫(yī)生診治病人的情境,進行簡單話劇表演,那么人感染病毒的癥狀在學生的表演中展露無遺,這時表演結束,教師順勢提出,那如果計算機感染病毒又將會有什么癥狀呢,這樣優(yōu)化導入,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想一探究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演示法
面對比較枯燥的基本常識時,教師如何避免直白的導入,我的做法是演示法,將介紹之權還給學生,優(yōu)化情境,讓學生演示,讓多個學生參與進來,用學生來感染學生。
例如,在介紹計算機發(fā)展史的內容時,我原先的導入設計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計算機發(fā)展史,但是這樣的設計肯定激發(fā)不了學生的興趣,反而讓其生成厭惡之心,學生心里念叨:又是枯燥的內容,這樣導入效果肯定不佳,我略作修改,設置情境,優(yōu)化導入。我的做法是讓學生自行制作簡單道具,然后讓學生過片式地進行演示,第一個學生拿個“大箱子”進行演示,設計臺詞為:我的爸爸是誰?我的籍貫?我有什么特點呢?這演示的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然后第二個學生拿個帶屁股的“小箱子”,設計臺詞為:這么大屁股,除了我也是沒誰了。這是20世紀的計算機;第三個學生拿著一個“紙板”,設計臺詞為:瞧,我瘦身了。這是液晶顯示器。第四個學生拿著一個比巴掌大點的“硬紙片”,設計臺詞為:縮小藥水的魅力。這是平板。
這樣過片式的演示既滿足了觀演學生的視覺神經,同時別致的臺詞也沖擊著他們的聽覺神經,而演示的學生對于自己所演示的內容也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情境導入別開生面,調動了全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習的欲望,收到了特殊的效果。
三、交叉法
面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的一些專業(yè)術語時,我們可以采用學科交叉的方法進行導入?!秾O子兵法》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取勝者,謂之神?!蹦俏覀冊谥v授信息技術課程時,在導入的設置上不能只拘泥于本學科,可以交叉引入其他學科,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病毒的定義和特點內容時,我原先的導入設計是:將制作的帶有小病毒的文件發(fā)給學生,學生無法打開。這樣的導入設計可能會對學生有所觸發(fā),但是不夠深刻。所以我修改了導入設計,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加入學生感興趣的文學性內容,與語文學科交叉,利用詩句,巧妙嵌入病毒二字。我是這樣導入的:“李商隱有詩云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那么詩中人中了什么毒呢?”學生回答相思之毒,愛情之毒。然后我繼續(xù)發(fā)問:中毒之后的閨中女子狀態(tài)怎么樣呢?學生回答悲催、絕望。然后我又趁勢導入,計算機中了病毒后又怎樣呢?計算機病毒有什么特點呢?這樣的導入剛開始讓局外人產生了錯覺,還以為是一堂語文課呢。但是正是這樣的情境優(yōu)化導入將學生的情趣調動了起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將學生帶入到以“病毒”為核心的情境中,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四、習故法
所謂習故法,是指以舊有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作為跳板,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點,然后合乎邏輯,順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識。這樣的情境導入是利用了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能讓學生很快進入狀態(tài),學習效果顯著。
五、感染法
對于信息技術課程中一些比較有吸引力的內容,我的情境導入做法是感染法。比如,在講解Flash動畫內容時,我自己制作了一個動畫,然后將動畫展示給學生,并且給學生介紹是自己的作品,學生會從心底生發(fā)一股敬佩之心,自己也有了想制作一個屬于自己動畫的強烈內心,這樣的導入正好契合了學生的內心。
總之,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端,有效的情境導入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能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學習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帶來疲勞。”優(yōu)化情境導入的確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王公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優(yōu)化情境導入的應用[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6(7).
[2]郭豐瑛.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優(yōu)化情境導入的應用分析[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