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有
摘 要:數學無處不在,它與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平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結合學情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使數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身邊日常生活事例,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難度,有效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實際生活;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數學無處不在,它與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平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結合學情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使數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使枯燥、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實際問題,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架構為基點構建數學知識體系。身邊日常生活事例,極大地降低了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難度,有效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一、導入生活情境,促進教學效果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學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數學模型、數學公式、數學定理等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在生活事例中尋找恰當的教學素材,將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數學課堂。由于年齡特點,小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事例好奇心強,對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事物往往很感興趣,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小學生的這些實際特質,在教學導入中運用生活情境,以引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點與間隔”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引入這樣的生活情境:(1)在一條長120米的馬路一側要掛彩燈,若每隔6米掛一盞,兩頭也掛,問總共能掛多少盞彩燈?(2)過節(jié)了,家里來了六位客人,加上爸爸、媽媽共八位大人,所有大人都圍著一張大圓桌而坐,因為小孩子比較調皮,要把她們分開。若在兩位大人之間安排一個小孩,問這樣總共能坐幾個小孩?這種導入式的問題既使數學問題得以生活化,又與小學生生活緊密相關,小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不但激發(fā)了小學生的探究熱情,更能促進小學生對這類數學問題的理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加深小學生對“封閉情況下點與間隔數相同,非封閉條件下點比間隔數多一”這種數學關系的理解。小學生很容易探究出事例(1)中的答案是21盞;事例(2)中的答案是8位。
見此,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導入時,一定要能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實現(xiàn)數學問題生活化,使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消除教材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距離感,拉近小學生與數學的關系,以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數學教學效果。
二、運用生活經驗,增強教學質量
構建知識框架,必須要在學習者現(xiàn)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相關知識基礎上,對小學生來說,大多小學數學知識并不是“原始陌生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舊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相應的數學知識體驗,在學校學習數學是他們生活中數學經驗的概括、總結和升華。所以說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充分考慮、利用小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引導小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比如:在學習“三角形按角分類”時,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小組,讓小學生利用事先準備好的量角器自己去測量三角形中各個角的度數。這樣的安排小學生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和活躍。有的測量,有的記錄,從記錄的數據中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總結出“三角形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這樣的教學安排,不但豐富了課堂氣氛,更有利于數學知識的感性理解和鞏固。正是這種貼近小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例,才激發(fā)小學生的濃厚興趣,才引起了她們解決問題的熱情,同時也讓小學生體驗到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使小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三、解決生活問題,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
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都存有好奇心理,都想親自去試一試,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種心理,引導小學生去想、去論、去做、去總結,讓每一位小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學數學、用數學,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
比如:學校要用正方形的彩色地磚鋪地板,可以引導小學生思考:“為什么用正方形的地磚,而不用其他形狀的?”小學生會七嘴八舌地討論這個問題,有的會說:“可能是有空隙吧。”有的會說:“可能為了好看。”有的學生會說:“正方形的四個角之和正好是360度?!苯處熞朴诩皶r總結學生的思考結果。引導學生去探究:“還能用其他的正多邊形嗎?”學生說:“正三角形或正六邊形?!?/p>
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就在生活中,并逐漸養(yǎng)成了用數學思維思考的習慣。通過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生活現(xiàn)象,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實踐證明,要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師就要在數學教學設計中使抽象的數學問題盡量生活化,將實際問題盡量概括抽象為數學模型去解決,引導小學生在生活實踐過程中,對所學數學知識大膽地進行拓展與應用,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讓教學真正從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實現(xiàn)新時代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目的。
總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把數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通過生活,理解數學知識,鞏固所學知識,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和質量。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