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軍
摘要:創(chuàng)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素質。目前,我國正在進行一場聲勢浩大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變革,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就學科特點而言,小學的科學教學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多種訓練的機會。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應當改變以往舊的教育觀,樹立“學為主體”的觀念,并根據(jù)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等特點,及時地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去,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063-01
1.更新教育觀念,真正體現(xiàn)“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課堂教學中應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倡導了幾十年,但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跳不出學生圍著教師轉的怪圈。課堂是由教師支配的,教師讓學生聽課、回答問題,讓學生觀察、實驗,讓學生討論……等等條條框框都是教師預先定好、劃好的,學生只能在框子里打轉,任何人也不敢和不能跳出去,跳出去了也要趕緊拉回來,學生獨立思考、判斷和活動的時間很少。教師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條目和知識灌輸?shù)冉虒W目標上,忽視了學生能力、態(tài)度、興趣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下面以《磁鐵的性質》為例來分析3種不同的教例。
《磁鐵的性質》這一課的認知目標是:知道磁鐵的4個性質。不同的教法都能不同程度地達到認知目標的要求,但對于能力素質的訓練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來說,不同教法達到的效果卻大不相同。
教例一: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得出磁鐵的4個特性:磁鐵能吸鐵;磁鐵的兩極磁性最強;磁鐵的同性極相斥,異性極相吸;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然后讓學生熟記這4個特性。在這個教學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教師根據(jù)教材把知識灌輸給了學生。這種教法的特點是重結論、輕過程,只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記憶能力,而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
教例二:教師演示實驗,學生按教師的要求模仿演示過程。學生在模仿操作之后得出結論。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觀眾”變成了“演員”,教師帶著學生一起通過操作達到了認知目標。這種教法是學生跟著老師參與教學過程,培養(yǎng)了模仿能力和部分思維能力,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沒有得到發(fā)揮。
以上兩種不同的教例,是在不同的教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學模式。教例一中教師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教例二中學生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扶”得太多,“放”得太少,課堂上雖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但重模仿輕創(chuàng)新,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未真正發(fā)揮出來。
2.構建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策略
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提到:“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zhàn)略主導地位”。
2.1激發(fā)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較重,但這種好奇心有時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給以解釋的水平上。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促使學生把平常的好奇心發(fā)展成為“科學的好奇心”,擴大學生興趣的范圍,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平時不注意的現(xiàn)象,從而產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溶解現(xiàn)象》這一課時,學生通過實驗知道方糖和高錳酸鉀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學生問: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在水中溶解?這時,我不作任何解釋,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去找答案,讓他們把油、鹽、面粉、粉筆末或一些自帶物品分別放入水中進行實驗。通過自己實驗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興趣高昂,人人參與。
2.2讓學生主動學習,大膽探索
心理學家布魯納在“認知結構”理論中指出:學習是一種能力的建構過程,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一個積極的探索者。實踐證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在參與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求、主動應用知識的能力,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的出發(fā)點,又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落腳點。
要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教師就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實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shù)匕l(fā)揮“主導”作用,提高“導”的藝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和發(fā)問,多一點引導、點撥和激勵,徹底改變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教條做法。如:我在教學《不倒翁》這一課時,本課要求通過兩組對比實驗發(fā)現(xiàn)不倒翁的秘密,從而形成了“上重下輕的物體比較穩(wěn)”這一概念。教學前,我把教材稍作調整,先學習制作一個不倒翁,然后再一起玩,一起研究不倒翁。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可以更直觀,更有說服力。又例如,我在教《磁鐵的性質》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玩’磁鐵,并讓學生演示發(fā)現(xiàn)磁鐵特性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實驗的趣味和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促使學生更主動學習,更樂于探索,更大膽創(chuàng)新。
總之,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努力和配合。對于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時期的育人觀,要更新教學方法,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行探索、求取新知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我國培育好適應21世紀發(fā)展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