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寫作中的“說”表達貧瘠,用語重復,讀來味同嚼蠟。教學中,要用好教材,從經(jīng)典名篇中梳理出“說”的多種表達形式,幫助學生體會其中的“秘密”,進行合適的訓練,讓學生作文中的“說”搖曳生姿。
關鍵詞:寫作教學 表達 對話
寫作中會用到人物的對話,因此“說”這個詞再普通不過了。但是,我相信所有讀者都受不了文章中遍地開花的“你說”“我說”“他說”。表達貧瘠,用語重復,讓人覺得文字很枯燥乏味。請看下面這段對話:媽媽說:“你怎么現(xiàn)在才回來?”我說:“我和同學聊了一會兒?!眿寢屨f:“你以后做事要麻利點,我在這兒停車等你很不方便。”我說:“我知道了?!眿寢屨f:“那我們回去吧。”我說:“好的?!鼻也徽搶υ捴械膬热蓦u零狗碎、絮絮叨叨,單是對話中用的幾個“說”字,就足以讓人覺得單調。
如何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面,把“說”說好呢?我們不妨從教材中摘取一些名家名篇中的對話,來學習幾種“說”的方法,讓“說”搖曳生姿。
一、經(jīng)典名篇學一學
(一)換“說”法:找“說”的近義詞,用其他的“說”
“說”的近義字有很多,如問、答、夸、講、談、敘、言、語、訴、論、道、叫、喊、吼等,都可以代替“說”字。這不僅僅是代替的問題,根據(jù)語境變換所用的字往往可以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比如,“老師道”就比“老師說”更有文味兒,“小明喊”就比“小明說”力度更大一些。如以下例句: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散步》)
當時只得安慰著三妹道:“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只來給你。”(《貓》)
“反正已十二點,電車已沒有,那么再坐一會兒?!痹S先生如此勸著。(《回憶魯迅先生》)
我一定要給他錢,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老王》)另外還有很多能起到“說”字效果的二字詞語或四字詞語,如感嘆、商量、議論、告訴、反駁、講解、討論、交流、斥責等,都比“說”顯得有味道。如以下例句: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
“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嘆。(《臺階》)可想而知,如果上述幾句中的“叫”“道”“勸”“問”“爭辯”“感嘆”都改為“說”,那么人物的語言表達將會多么索然無味。換了其他的“說”之后,表達上更符合語境需要。
(二)不說“說”:不用“說”這個詞,連近義詞也不用
在描寫對話時,并不一定就非得用“說”或者一些近義詞,很多時候可以省略,讓人物直接“說話”。如以下例句: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秋天的懷念》)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散步》)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紫藤蘿瀑布》)
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么會來?……他打折了腿了?!闭乒裾f,“哦!”“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fā)昏,竟偷到丁舉人家里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么?”“后來怎么樣?”“怎么樣?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薄昂髞砟??”“后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保ā犊滓壹骸罚┯袝r,省卻了“說”,語言表達更加干凈洗練。比如,最后一例《孔乙己》中的一連串的發(fā)問,不見一個“說”字,其實處處在“說”,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短衣幫們在喝酒看熱鬧時的狀態(tài);如果加上“說”之類的詞語,反而是畫蛇添足。
(三)表情“說”:用“神態(tài)”表示“說”或在“說”之前加上神態(tài)
如以下例句:父親曾摸著其中一塊的那個小凹凼驚異地說:“想不到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煙槍已經(jīng)用舊了三根呢?!保ā杜_階》)
“那里的話?!”她嚴肅地說?!拔覀兙蜎]有用么?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墻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阿長與山海經(jīng)》)
有一天中午,我從編譯所回來,三妹很難過地說道:“哥哥,小貓死了!”(《貓》)
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老王》)上述幾句都不是簡單的“說”,分別在“說”之前加上了“驚異”“嚴肅”“很難過”“強”等表示神情、態(tài)度的詞或短語,把人物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凸顯出來,增加了表達效果。
(四)動作“說”:帶動作“說”或以動作表示“說”
讓人物的行為去“說話”也是一種描寫對話的手法。這種用行為直接“說話”的手法比用“說”或者一些“說”的近義詞效果要好得多。如以下例句:說到這里,他用手指了指門背后:“你們看,那東西還在呢!”(《驛路梨花》)
三妹常指它笑著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會亂跑呢!”(《貓》)
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周亞夫軍細柳》)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人物的“說”往往會伴隨著一系列的動作。寫作時,我們不妨教學生寫出人物的多感官參與,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眉飛色舞”“聲嘶力竭”等,把人物形象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來,使得人物形象立體豐滿。
(五)換位“說”:把說的內容變換次序
有時,可以把“說”放在前面或中間:“好久不見,好久不見?!币贿呎f著一邊向我點頭。(《回憶魯迅先生》)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懊魈焓钦鲁跻唬逶缫槐犻_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彼帜闷鹉情僮觼碓谖业难矍皳u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保ā栋㈤L與山海經(jīng)》)有時,可以把“說”另起一行,以示強調:海嬰從三樓下來了,背著書包,保姆送他到學校去,經(jīng)過魯迅先生的門前,保姆總是吩咐他說:
“輕一點走,輕一點走?!保ā痘貞涺斞赶壬罚?/p>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阿長與山海經(jīng)》)“說”的位置或前或后,行文上不呆板,不雷同,曲折有致。把某些句子獨句成段,則強調了這句話的分量,借助語言,烘托人物性格中的重要特征。
二、創(chuàng)設情境練一練
上課時,我們應利用好教材,請學生觀察這些來自課文中的對話,從語言形式上體會高明作者精彩紛呈的“說”,探究其中的奧秘,然后再來仿造練習。我創(chuàng)設了兩個情境,請學生在課堂上練習。
【情境1】
“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p>
“什么事兒,爸爸?”
一位學生的仿造內容如下:
1.爸爸說:“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眱鹤诱f:“什么事兒,爸爸?”
2.“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薄笆裁词聝海职??”
3.爸爸對著房間喊道:“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眱鹤訂枺骸笆裁词聝?,爸爸?”
4.爸爸和顏悅色地說:“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眱鹤雍闷娴貑枺骸笆裁词聝?,爸爸?”
5.“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爸爸語氣柔和了起來。“什么事兒,爸爸?”兒子笑嘻嘻地問。
6.爸爸向兒子招了招手:“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眱鹤右涣餆煹嘏苓^來:“什么事兒,爸爸?”
以下是另一位學生仿造的對話描寫:
1.爸爸說:“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眱鹤诱f:“什么事兒,爸爸?”
2.爸爸:“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眱鹤樱骸笆裁词聝?,爸爸?”
3.“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老爹突然召喚我。“什么事兒,爸爸?”我應了一聲。
4.“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卑职值坏赝鲁鲆痪??!笆裁词聝海职??”我忐忑地應付道。
5.“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崩系Φ靡荒樇樵p,比我還小的眼睛一閃一閃地賣萌。兒子說:“什么事兒,爸爸?”我滿臉正氣小心地回答。
6.“兒子,爸爸想跟你聊聊?!卑职譁惲诉^來,拍了拍我,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合在一起捻動了幾下?!笆裁词聝海职??”我捂住自己的錢包,一步一步地挪過去。
【情境2】
老師說:“今天做五道題。”
學生說:“啊?!?/p>
(注:標點符號可以變化。)
一位學生給出了如下幾種“說”的方案:
1.直接說。老師說:“今天做五道題 ?!?學生說:“??!”
2.不用“說”?!敖裉熳鑫宓李}。”“??!”
3.用其他“說”?!敖裉熳鑫宓李}?!崩蠋熢谥v臺上喊道。“?。 睂W生怨聲載道。
4.加上態(tài)度“說”?!敖裉熳鑫宓李}?!崩蠋焽烂C地說?!鞍。 睂W生很不情愿地說。
5.加上神情“說”?!敖裉熳鑫宓李}?!崩蠋熋鏌o表情,十分淡定。“?。 睂W生都張大了嘴巴,好像能吞下一整塊黑板一樣,接著都面面相覷,不由地搖著頭。
6.加上動作“說”?!敖裉熳鑫宓李}?!崩蠋熍呐淖雷?,清了清嗓子喊道?!鞍。 睂W生有的揮動著雙臂,一副哭天喊地的樣子;有的裝作用力將頭向堅硬的桌子撞去,似乎痛不欲生;還有的淡定些,但也怨聲載道地叫著。
回到文章開頭所舉的例子,那位學生對片段做了這樣的修改:“你怎么現(xiàn)在才回來?”媽媽有些不高興地問?!拔液屯瑢W聊了一會兒?!蔽冶Я艘幌聥寢?,笑著解釋道。“你以后做事要麻利點,我在這兒停車等你很不方便?!眿寢尩哪樲D陰為晴,嗔怪著我。我調皮地說:“我知道了?!薄澳俏覀兓厝グ伞!薄昂玫?。”比較一下,效果是否迥然有異了?
千姿百態(tài)地“說”,表面上是在改動文字,實際上是在轉換思想。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述:“語言跟著思想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至落入下乘?!敝旃鉂?談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22。
(梁增紅,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語文教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常州市教育領軍人才,常州市教科院兼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