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桂深
摘 要:目前,隨著教學目標的不斷調(diào)整,學校將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重點,使其不斷改進教學目標,達到推進教學發(fā)展的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目前教學的關鍵,是目前在校教師所探索的一個問題,下文通過課堂的一個具體實踐“板—塊模型”為例,分析如何加強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物理復習培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板塊模型;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一、課堂教學實踐分析
現(xiàn)對于面臨高考的學生來講,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知識點較多,所以形成一個較豐富的知識系統(tǒng)是比較重要的,使學生們記住重點,掌握解題思路,還有一點就是為了提高同學們的能力、學科素養(yǎng),但是普通高中的老師在進行復習的過程當中[1],重點關注的是同學們的解題方法,解題步驟,在考試的過程當中能夠得到怎樣的分數(shù),并通過題海戰(zhàn)術增強同學們對題目的了解,以達到學生們了解題的目的,使同學們適應題目,得到高分,這種方法如果短時間使用的話,對于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提高還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長期如此,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影響課堂的質(zhì)量,反而改變了教學的意義,會使同學們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
一小部分的人在復習的過程當中會采用做一些精選的題目,通過舉一反三的方法,看到一個物理題目,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對圖進行受力分析,通過題目進行能量和過程的分析,老師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此方法能夠帶動課堂氣氛,激發(fā)同學們對課堂的興趣。在進行板塊模型的學習過程中,主要針對以下典型的習題進行由淺入深的分析,使同學們可以了解題目中的精髓。老師在課堂上將在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下對同學們進行物理教學,使同學們不斷探索。高中物理學科中,進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主要有以下幾點:物理觀念,科學態(tài)度,科學思維,實驗探究。
例如:質(zhì)量M=4.0kg的長木板B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右面放一個小滑塊,滑塊的質(zhì)量為m=1.0kg(可視為質(zhì)點),在剛開始的時候,A、B同時以相同的速度v0=2.0m/s,往左、右兩個方向運動,最后A恰好沒有滑離B板??傻肁、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40,取g=10m/s2,求:
(1)相對運動時A和B的加速度aA和aB的方向和大小;
(2)A離開地面速度相為零的時候,B相對地面運動了多少;
首先應該對本題目進行分析,本道例題主要是一個關于模塊——模型的相關問題,在核心素養(yǎng)角度下使同學們不斷進步。主要是考察同學們對物理題目的受力分析,當滑塊和木板放在一起時需要如何分析,過程和能量分析如何,在本道題目中用到的相關知識主要包括: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守恒定律、運動學公式等等,但是因為木板和地面之間缺少摩擦力,所以,由于木板和滑塊兩者之間動量守恒,由此可見,這道題還是比較基礎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讓學生提出物理問題,然后形成猜想,然后獲得信息以及處理信息。再根據(jù)相應的證據(jù),得出結(jié)論,并作出合理的解釋,形成新的物理思維。
在課堂中,老師應該發(fā)現(xiàn)同學們是否能夠解答出本道題,觀察同學們是否能夠采用受力分析的方法畫出圖,通過物理模型的方法讓同學們更好的分析題目,更清晰的對題目進行受力分析,使同學們能夠更加清楚的理解,能將實際問題中的對象和過程轉(zhuǎn)換成所學的物理模型,能對綜合性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推理,獲得結(jié)論并作出解釋;能恰當使用證據(jù)證明物理結(jié)論:能對已有結(jié)論提出有一句的質(zhì)疑,采用不同方式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舉一反三,得到更好的成績。
第二題,是對題目一的變形,題目是:已知有一個長木板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運動,在t=0時,將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塊放在木板上,木板運動,物塊和木板兩者的質(zhì)量都相等,物塊和木板之間以及木板和地面之間都有摩擦,物塊和木板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剛好與滑動摩擦力相等,物塊一直在木板上。(將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物塊和木板之間、木板和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和μ2;
(2)在t=0時物塊、木板都不運動的時候,物塊對于木板的移動的位移大小。
這個題目屬于高考真題,所以難度比較大,不僅需要同學們從v-t圖像中獲取題目信息,還需要對木板和地板之間存在的摩擦力進行分析,所以過程分析、受力分析的難度都增大了,同學們只能借助看圖、分析圖才能清楚物體的運動過程,為了使同學們能夠解答出本道題,老師為同學們降低了難度,首先讓同學們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物塊和木板兩者的運動分別是怎樣的?畫出木板和物塊運動的示意圖
(2)畫出物塊v-t圖像
學生們在對題目進行分析的時候,可能會覺得A、B共速之后的運動是一個困難的地方,所以,同學們應該做好受力分析,通過分析觀察AB的加速度是否是相等的。經(jīng)過對第一個過程的分析得到兩者在共速之前,物塊A一直向右方向加速,木板B一直向右方向減速;經(jīng)過對第二個過程進行分析得到,物塊A、木板B兩者同時向右方向做減速運動。學生們可以通過運動學的公式得出答案。如果同學們在做這道題的過程中,將過程示意圖以及v-t圖像畫出來,那么題目就好解答了,解決物理科目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看圖、畫圖的能力,然后對圖進行受力分析解答題目[4],后者則是需要老師要在課堂上培養(yǎng)的能力。
物理的學習離不開實驗課程,科學探究的體現(xiàn)主要是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鼓勵學生根據(jù)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猜想、假設并提出問題,歸納總結(jié),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茖W態(tài)度與責任方面主要體現(xiàn)現(xiàn)在所學的每一個知識都是前輩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最終發(fā)現(xiàn)的。提出科學探索的艱難和務實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科學思維的體現(xiàn)主要是讓學生概括抽象、推論等方法。
二、總結(jié)
目前在我國,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能夠獲得多少知識,掌握多少知識,而是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培養(yǎng)同學們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自身的思維能力,提高同學們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教育的真正價值。經(jīng)過實踐課堂的培養(yǎng),使同學們具備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彭前程.積極探索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物理教學[J].中學物理,2016(2):1-2.
[2]江山.實驗探究培養(yǎng)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44(12):3-5.
[3]彭前程,積極探索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物理教學[J].中學物理,20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