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鎖英
摘 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提升其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所以,如何更加系統(tǒng)、完善的研究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已成為了許多高中政治教師重要的研究課題,并已取得不俗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這些研究成果,以支架教學模式為主體,分析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以期能為高中政治教師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高考改革;高中政治教學模式
筆者認為,從分析支架教學模式的含義、特點和作用入手,繼而研究支架教學模式應用的基本要求,最后再總結支架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學實踐策略,是一條便捷、高效的研究線路,據(jù)此,本文擬按照上述思路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一、支架教學模式概述
支架教學模式是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中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其中的“支架”二字其實可理解為一種形象的比喻,其含義是指教師要為學生的政治學習提供一種或多種概念框架,從而讓學生能由此框架入手,逐步提升政治學習能力。
由支架教學模式的定義可知,其核心在于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作用,從而讓學生可以跟隨教師的思維逐步學習政治知識并提升政治學習能力。同時,支架教學模式還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協(xié)同合作、師生對話、自主探究等方式開拓學生思維并提升其學習能力。
總的來說,支架教學模式是遵循新高考改革理念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其通過構建“引導”和“學習”兩個教學行為之間的關系,讓教師主動為學生搭建上升的學習平臺,而學生置身平臺之上,擁有很大的學習自主權和選擇權,學習壓力更小,學習興趣更高。
二、支架教學模式應用的基本要求
支架教學模式重在課堂教學關系的改造,所以其應用的基本要求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大教學主體進行分析。
首先,支架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第一點,教師要承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即要做到以學生為課堂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期望;第二點,教師要積極學習如何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如何為學生構建更加順暢的學習上升通道;第三點,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不良影響,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政治學習能力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主要標準。
其次,支架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做到以下三點:第一點,學生自身必須端正學習態(tài)度,并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引導工作,把教師當成前行的指向標,而不是盲目自學,以致貽誤學習;第二點,因為學生身處課堂中心,所以其必須要養(yǎng)成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認真實踐的習慣,否則教師搭建了學習支架,學生不主動往上爬,也徒勞無功;第三點,學生必須正視自己的學習情況,認真對待教師對自己的評價,然后對癥下藥,找到提升之法。
三、支架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學實踐策略
(一)基于政治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支架
如果說教學支架比作成腳手架,那政治教學目標就是腳手架的設計圖紙。教師在應用支架教學模式之前,必須要理解、吃透政治教學目標,并據(jù)此分析教學支架中應包含哪些支點(問題)和支桿(知識引導)。
筆者認為,政治教學即偏向理論研究,相對而言學習思路比較清晰,政治教學目標也是中規(guī)中矩,重點包括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優(yōu)化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等幾項要求。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為例,教學過程如果分為三段,而教學支架就設計3層,每一段的內容由支點(生活中的道德品質)和支桿(正確的知識引導)進行支撐,例如在講民族精神時,那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等則為支點,如何培養(yǎng)這些道德品質則為支桿。
(二)明確教學支架的層次以及具體內容
從整體的政治政治層面來說,教學支架的分層應更加系統(tǒng)、合理,最重要是要做到兼顧全局,統(tǒng)籌局部,即像上述中提到的那樣,生活中的道德品質有哪些?如何具象化體現(xiàn)道德品質?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等都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必須依次分層,確定建構順序,此外,依據(jù)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而明確教學支架的層次和內容,則是應用支架教學模式的核心所在。
(三)基于教學支架做教學引導
構建好教學支架后,教師要做的就是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政治。建構主義認為,學生通過與他人合作或是師生回話獲得知識,從而建構學習思路,所以對教師來說,通過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傳達引導意圖是最為快捷而有效的。
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按照以下三點完成教學引導步驟: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拋出問題,即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生活場景,學生能結合教學情景確定下一步的政治學習方向和實踐內容;第二,采用分組教學法,通過分發(fā)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討論政治問題,整理學習素材并確定學習思路,例如“政治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我們應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政治敏感度”等等;第三,為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政治學習思路,教師要設置學習障礙,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例如就深奧的哲學命題進行探究,分析客觀世界與人的主觀行為的關系等等。
(四)以教學支架為目標評價教學
教學支架作為目標,其每一層的內容都可以作為評價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以教學支架為目標的基礎上可采用具象化方式評價教學。例如教師可以把教學支架畫成腳手架的模樣,每一層代表一個學習等級,并包含不同的政治學習目標和評價指標,這樣在評價時,會為學生營造一種“闖關升級”的感覺,從而引導學生明確“闖關任務”,確定“闖關策略”。
結束語:綜上所述,基于對支架教學模式的概述及其應用的基本要求的說明,高中政治教師需要從政治教學目標、教學層次和具體內容、教學引導和教學目標四個方面入手融入支架教學模式,從而發(fā)揮其對高中政治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推動作用。當然,筆者僅以支架式教學模式為例進行分析,所舉教學實例也較為單一,對于其他政治教學模式的研究及其實踐策略還需要各位教師繼續(xù)深入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1]姜新瑜.基于標準,輕負高質,提升教學效能——“3+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課教學差異化的實踐探索[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No.230(02):119-122.
[2]郭惠文.淺談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學[J].都市家教月刊,2016(3):53-53.
[3]余大勝.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政治課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30):172-173.
[4]唐滿意.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探尋[J].教育教學論壇,2017(14).
[5]劉海.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探尋[J].教育科學:引文版:00308-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