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炯林
摘? 要:解析幾何是高中數(shù)學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同時也是高中數(shù)學當中的難點。很多學生在學習解析幾何的時候找不到良好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解析幾何的教學當中,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特點,找準問題的根本所在,制定良好的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對解析幾何的學習。
關鍵詞:解析幾何;教學方法;高中數(shù)學
解析幾何指借助笛卡爾坐標系,由笛卡爾、費馬等數(shù)學家創(chuàng)立并發(fā)展。它是用代數(shù)方法研究幾何對象之間的關系和性質的一門幾何學分支,亦叫做坐標幾何。由此可以看出解析幾何是為了更加方便、更加容易地研究幾何問題,從而發(fā)明了坐標系,其目的是為了讓幾何問題更加簡單。但事與愿違,很多高中學生在學習解析幾何的時候,反而覺得這種方法讓幾何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良好的策略來改變學生的這種看法。
一、熟悉解析幾何學習的一般方法,了解幾何的應用
想要學好解析幾何必須要有扎實的幾何功底,并且具備一定的代數(shù)知識體系,解析幾何是代數(shù)和幾何的綜合體。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幾何的概念,熟悉幾何圖形之間的關系以及判定標準,這是解析幾何學習的前提。幾何知識主要就是考查學生對幾何圖形之間關系的認識,所以必須要讓學生掌握幾何關系判定的方法。其次,解析幾何要求學生利用坐標系即代數(shù)的方法來解決幾何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加強坐標系的教學方法,如坐標系的畫法,坐標系的解讀。建立恰當?shù)淖鴺讼?,往往能夠讓一些看起來比較復雜的幾何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可以說坐標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高中階段的幾何基本體包括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在教學當中就要讓學生掌握這些幾何體的方程式,通過方程式一眼就能分辨出幾何體,這樣能夠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當然解析幾何方程式的學習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講解,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講解得的更深入一點,學生的習題難度可以適當提高。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或者習題鍛煉當中應當注重學生的基礎能力,扎實學生的基礎。
二、加強客觀世界的認識,建立抽象思維
解析幾何就是利用坐標系,也就是代數(shù)的方法來解決幾何問題,可以說是將抽象的幾何轉化成了具體的代數(shù)問題,利用具體的數(shù)字來展示空間的圖形。想要學好解析幾何的知識,除了讓學生掌握解析幾何的方程知識之外,還要讓學生去熟悉具體的客觀世界。很多學生一直在學校當中進行學習,很少接觸現(xiàn)實的生活,對生活當中出現(xiàn)的圖形了解甚少,這樣就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空間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識,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展示題目當中的現(xiàn)實案例,增加學生的現(xiàn)實知識儲備。同時在進行知識考察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認知范圍,將學生身邊的事物作為例題來對學生進行考查。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解析幾何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重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加強“互聯(lián)網+”的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客觀來講,解析幾何的知識在高中階段的難度還是比較大,既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幾何基礎,同時還要求學生有較好的代數(shù)知識。但是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張,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比較繁重,沒有充足的時間去講解這部分的知識,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在學習當中不能理解這部分知識。互聯(lián)網改變了教學的方式,促進了教學的改革,在解析幾何的教學當中,可以利用微課視頻,來突破知識的重難點。教師在課下認真準備相關的微課視頻,在課堂的教學當中通過多媒體來進行展示,從而讓有限的課堂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手機APP建立師生交流群。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了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在交流群當中進行提問,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樣也能夠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交流群的存在就打破了教學的時空局限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同時除了教師以外其他學生也可以通過交流群來進行數(shù)學問題的交流,這就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解析幾何的學習是高中數(shù)學的重難點,在教學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是當前很多學生學不好解析幾何,不能利用解析幾何的知識解決考試當中的問題?;诖耍處煈撟寣W生熟悉解析幾何的基本解題思維,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扎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加強學生的客觀世界認識,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空間思考能力;另外還要將科技發(fā)展的成果運用在教學當中,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解析幾何能力,才能在考核當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馬健.新課標解析幾何命題分析及備考復習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226-227.
[2]陳桂虎.解析幾何的本源方法與潛在的不變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11):27-29.
[3]季小明.立足知識構建,突出素養(yǎng)提升——以解析幾何復習為例[J].中學數(shù)學,2019(21):19-20.
★ 本文系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十三五重點課題《基于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解析幾何研究》成果之一。編號:LYSXLQ13W-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