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幼
摘 ?要:課程游戲化的內(nèi)涵與關鍵在于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將幼兒從一個等待教育的主體變?yōu)榉e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在課程游戲化的實施中,應當重點關注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在幼兒園自主游戲課程中,情感交流與分享是幼兒教育的基本路徑,因而教師在兒童游戲中的欲望表達,或在失敗、困惑和成功時的自豪感的交流與互動,會對兒童的語言、行為、態(tài)度和情感有所影響,最終有效提高幼兒自主游戲的生存質(zhì)量和教育效率。
關鍵詞:幼兒園;自主游戲;師幼互動;角色扮演
幼兒園教育是幼兒成長發(fā)展的基礎,是活躍幼兒思維的關鍵。我國幼兒教育細則中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的課程教育,要嚴格按照幼兒的發(fā)展需求而進行,要將游戲穿插于課程教學之中,以游戲活動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實現(xiàn)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幼兒園的課程教育,需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幼兒教育標準,需要認真挖掘和剖析幼兒的內(nèi)在發(fā)展需求,需要以游戲活動為課程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以游戲化的體驗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熱情、充盈幼兒的精神世界,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環(huán)境下充分學習知識和探究知識。
一、幼兒園開展自主游戲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方面,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大部分幼兒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所設置的游戲也偏向系統(tǒng)化,不僅限制了幼兒的發(fā)展空間,還嚴重地扼殺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探索欲,從而降低幼兒的好奇心,長此以往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課程游戲化的推進。為此,改變教育教學觀念是順利開展自主游戲課程,作為幼師應當以幼兒的立場展開活動,放手讓孩子自由的成長,給孩子創(chuàng)造自由的空間,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自主樂觀、敢于表達的精神。
另一方面,幼兒階段的孩子有著思想活躍、行為好動等天性,但對于知識的理解依然有所不足,尤其是當課程枯燥乏味時,兒童活躍的個性更會被限制,以致無法開發(fā)兒童的潛能,知識無法和實踐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因而在幼兒園開展自主游戲課程如,既能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望,又可以讓兒童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對兒童的身體也是一個鍛煉的過程。換言之,教育和游戲是相輔相成的,在幼兒園教學當中,適當?shù)亻_展游戲教學,不但更利于兒童的全面發(fā)展,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產(chǎn)生疑問,激發(fā)其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而且對于師幼間的情感交流、語言互動以及思想共鳴有較好的的促進作用,最終增強他們與人、與世界交流的技能。
二、利用自主游戲強化師幼互動的具體實踐
(一)運用多樣化的語言,培養(yǎng)幼兒在互動中的語言能力
游戲中的幼兒園里的各種語言的使用是獨立靈活的師生互動的催化劑,生動有趣的事物和語言溝通的擬人化的方式,可以提高游戲中的獨立利益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例如,孩子在“網(wǎng)魚”游戲中,老師可以使用多種語言,引導孩子以小魚擬人化。這種語言可以在獨立游戲中發(fā)揮感染作用,能有效對比獨立游戲的情境和氛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兒童的觀察,注意兒童游戲中的語言表達和動作,了解兒童在游戲中的思維動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幼兒在互動中的語言能力。
(二)角色扮演,增加兒童對社會人際關系的體驗
在幼兒游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游戲類型就是“角色扮演類”。這也是流傳歷史最悠久,應用范圍最廣泛,也最受孩子喜歡的游戲。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幼兒不僅可以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更為深刻的體驗,也能在行為模擬中完成對整個社會關系的熟悉。比如,扮演醫(yī)生、警察、教師等職業(yè),可以使孩子對這些行業(yè)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會對“職業(yè)”或者說“職責”有了一個最初的概念;而體驗盲人的生活,模擬老人、模擬懷孕母親的生活等扮演游戲,讓孩子對不同狀態(tài)、不同年齡的人有所感受,更讓他們在游戲中激發(fā)對身邊親人、熟悉的人乃至廣義上的所有人產(chǎn)生本能的關愛,激發(fā)他們?nèi)缇磹劾先?、感恩父母的情感?/p>
另外,扮演本身也是一種模仿,模仿的不僅是某一種職業(yè)或某一種身份的人群,更是所有成年人共有的行為特征、思維習慣和世界觀、價值觀。比如,扮演警察的幼兒絕不僅僅模仿只屬于警察的特別行為,如抓捕犯人、偵探破案等,更無可避免地對成人世界的行為(成人所共有的行為)進行模仿,如打電話、見面問候、出行準備、溝通交流等。
(三)小組合作,強化非游戲活動的游戲化體驗
眾所周知,游戲能夠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心智,而幼兒的成長教育離不開游戲活動,同時可以利用充滿游戲性的語言激發(fā)幼兒游戲活動感受,使得非游戲的活動也能游戲化。如利用日常的玩沙活動中玩一些有趣的小游戲,例如沙構(gòu)游戲———“開心農(nóng)場”,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們分為三組。即大力組、細心組、機靈組等,教師扮演老農(nóng)夫。讓三個小組合作,并運用自身的思維共同打造農(nóng)場,教師則在一旁引導學生。最后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農(nóng)場里的蔬菜大豐收,讓幼兒將種在地里的蔬菜收回籃子里,抬回指定的地方。又比如手工課堂中,游戲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各類玩具、道具和輔助材料可以在課堂中實現(xiàn),可以利用紙盒、布條、泥巴、塑料板等自制成所需的道具和工藝品,而自制的玩具更能得到幼兒的喜愛,并且在引導孩子制作的過程中還可以分享環(huán)保理念,幼兒有了直觀的游戲情緒體驗,才能更好融入課程教學中,通過實在的滿足感體會游戲快樂。這樣一來,不僅全面貫徹課程游戲化的教學目的,還能賦予非游戲活動擁有游戲特性,使幼兒更易于接受和喜愛。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一切以兒童快樂學習為出發(fā)點,利用游戲打開孩子的天性,以游戲豐富幼兒的閱歷,幫助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進一步提升幼兒心智,拓寬社交,最終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個性。
參考文獻
[1] ?汪勁秋. 對話:從“好玩”走向“玩好”——以“對話”為視角例談幼兒園自主游戲中的師幼互動策略[J]. 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507(Z1):84-87.
[2] ?于幸佳. 把游戲還給孩子,與孩子在游戲中共歡樂——淺談幼兒游戲活動中師幼互動的問題與策略[J]. 快樂閱讀,2015(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