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潤媚
摘要:學習習慣需要在學習中反復的練習和培養(yǎng),才能形成自主的學習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但在農村小學教學課堂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比較陳舊,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才能增強農村小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農村小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
農村小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但許多農村小學教師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認為只要用嚴厲的要求約束學生就能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部分農村小學生存在惰性心理,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課下作業(yè)不感興趣,過于嚴厲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出現(xiàn)抵觸的學習心理,降低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1 農村小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作用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農村小學教師應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知識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能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首先,想要在農村小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調整好教學內容、組織多樣化的校園活動、利用適當的制度約束學生等,有利于完善教學體系的構建,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合理準確的依據。其次,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能自覺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教學為主要目標,不僅能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最后,在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學生能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做到文明禮貌以誠待人,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 農村小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
目前,在農村小學中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懂得認真學習,協(xié)助教師做好班級工作,還有部分學生有較好的學習表現(xiàn),能在教師的管理下認真學習,但大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行為懶散,缺乏遵守紀律和制度的意識,對待作業(yè)的態(tài)度也不認真,無法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習成績也比較差。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原因:
2.1 缺乏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家庭教育與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家長不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會導致學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大多數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較低,缺乏豐富的知識儲備,加上工作原因很少有時間輔導學生學習,也沒有精力學習先進的知識信息,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這不僅增加了學校教育教學的難度,還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影響了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2.2 受錯誤社會風氣影響
小學生年齡尚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和事物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xiàn)代化社會背景下,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互聯(lián)網廣泛應用到學生的生活中,小學生信息辨別能力和是非觀念還不成熟,一些不良的社會信息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3 農村小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
3.1 采用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學習
科學規(guī)劃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扎實的知識基礎,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農村小學教師應認識到教學課堂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記憶課本知識,還要保證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目前有許多農村小學為了教學效果,采用枯燥的教學方法,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導致學生學習壓力過大,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想要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必須要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安排一些游戲類的教學活動,這樣既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合作表演情景劇,將學到的知識表演出來,以此來消除學生對學習的抵觸心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娛樂中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2 樹立榜樣作用,增強激勵效果
小學生有著很強的模仿性,教師可以利用激勵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名人效應,為學生講述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來啟發(fā)學生,如聞雞起舞、鑿壁偷光、韋編三絕等成語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使學生養(yǎng)成堅毅的品質,自覺投入到學習中。其次,教師還可以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農村小學生對教師抱有崇敬的心理,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學習的規(guī)定自己先要做到,用自己的良好品行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前到教室做準備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在板書時要字跡工整,不亂涂亂抹,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以此來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最后,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樹立小榜樣,定期評選學習之星,選出學生身邊的學習榜樣,以此來激勵學生學習和進步。例如每個月評選學習標兵、衛(wèi)生標兵、禮儀標兵等,使學生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3.3 教授學習方法,解決學習困難
想要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將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在探究和反思中增強學生效果。在以往的教學,教師經常會問學生懂了嗎,還有不會的地方嗎,學生往往會回答聽懂了,沒有不會的地方。但實際上還有許多學生存在問題,但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好意思提問教師問題,這一點在學生的作業(yè)上就能反映出來。因此,教師需要悉心引導學生,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主動提出自己的疑問,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問題,大膽提出自己的質疑,這樣才能使農村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同桌間互相提問,學生在面對同伴時心里比較輕松,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索問題,自己的結論分享給大家,這樣能使學生在互相提問、主動探究中鍛煉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4 組織教學活動,鞏固教學效果
豐富的教學活動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農村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外活動,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設立興趣小組,并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例如有些學生喜歡中國古典詩詞,教師可以成立詩詞小組,讓學生一同朗讀和鑒賞古詩詞;有些學生對數學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數學小組,開展計算大賽;對于想象力豐富,喜歡趣味故事的學生可以開展故事創(chuàng)作大賽,鼓勵所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課外活動,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利用輕松、有趣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可以在活動中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從而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和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的過程,需要關注到學生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為學生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農村小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教學,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才能促進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潘志華.如何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
[2] 周淑紅,王欣巖,李婷婷,劉丹.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現(xiàn)狀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17).
[3] 韋海輝,黃忠文,黃濤,等.農村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沙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