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培育當代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促進他們文明素質的提高,對維護國家穩(wěn)定和社會和諧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高校在校生中開展并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質量。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參與,筆者在本文中就培養(yǎng)高校在校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培育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路徑
進入新世紀后,國家經濟獲得快速發(fā)展,互聯網日益普及,社會上出現多種文化思潮,這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培養(yǎng)高校在校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顯得極為重要。筆者在本文中就培養(yǎng)高校在校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培育效果。
一、充分發(fā)揮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核心作用
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校,因此高等院校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當代高校應該自覺肩負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
1.要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導作用
在大學生眾多課程中,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三觀的形成中處于重要地位,成為高校在校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作為高等院校思政教師,首先應該充分認識到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主動講精、講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讓學生對其內涵深刻的理解,能夠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作用和價值。在課堂上多江姐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去感染和引領學生,和執(zhí)教內容相結合,帶領學生深入社區(qū)開展公益活動,把社會公益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
2.要重視學校管理部門的重要作用
高校能夠公平、公正、平等的對學生經管理,會對高校生的民主、平等、公正意識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高校學生工作部門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加以注意,如學生的評優(yōu)評先、入黨等這些和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活動,一定要秉承公平、公正意識。萬全按照既定的評選辦法,堅持原則,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參選學生。嚴格評選程序,充分聽取廣大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內心所想。唯有如此,才能把民主、公平、公正意識向學生傳遞,讓這些意識成為他們今后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二、充分發(fā)揮家庭在培養(yǎng)敬業(yè)、誠信、友善意識中的積極作用
我們都知道社會的細胞是家庭,這也是孩子們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取向。習總書記層談過好家風的重要性。所以,在培育當代當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應該對家庭的重要性加以重視。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在誠信、敬業(yè)和友善意識培育的過程中,家庭的重要性。
1.父母的敬業(yè)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崗、敬業(yè)意識
大學生即將面臨工作,處于對自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階段。學生家長所從事的職業(yè)會對學生今后的擇業(yè)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家長對自身從事工作的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今后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家長對工作是否愛崗敬業(yè),是否有敬業(yè)意識,大學生會從中學到很多,因為他們正處于形成良好職業(yè)觀的重要階段。所以,社會上應該重視并積極倡導家長為子女做好正確示范引領作用,在社會上大力倡導愛崗敬業(yè)典范,廣泛宣傳事跡。從個人角度來看,作為大學生家長,應該秉承為孩子負責的態(tài)度,自覺培養(yǎng)孩子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培育他們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
2.父母的誠信、友善行為有利于大學生誠信、友善態(tài)度的形成
從人的角度來看,社會和諧就是人與人之間友善誠信。不僅如此,誠信和友善也是文明、民主社會的必然要求。相關研究表明,在影響大學生誠信、友善形成的眾多因素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因素。父母在鄰居之間、朋友之間等各種生活瑣事之間表現的是否誠信、友善,給大學生帶來正確、直觀的示范,大學生也會直接效仿父母的為人處世方式。所以,作為大學生的家長,為了孩子今后更好的發(fā)展,應該具有友善、誠信的行為,社會也應該大力倡導宣傳誠信、友善事跡,以便于更好的培育高校在校生的誠信、友善意識。
三、充分發(fā)揮社會培養(yǎng)大學生愛國、法制意識的主渠道作用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由于人生活在社會之中,所以社會必然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思想意識。家庭、學校對比社會來講,對學生的法制、愛國意識的培養(yǎng)相對較差。所以,我們必須站在社會的角度對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愛國意識加以培養(yǎng)。
1.利用各種手段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意識
大學生具有豐富的感情,他們嫉惡如仇,因此該群體的思想意識表現出較強的可塑性。我們要對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充分的利用,以此為突破口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要利用好網絡、報紙等媒介,在社會上形成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讓大學生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愛國主義的魅力。高校應該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jié)、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主題黨日、國難日等,集中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愛國主義,還應該充分利用國內、國際熱點話題,激發(fā)在校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2.利用法制案件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制思維
當前,國家致力于依法治國建設,徐徐拉開依法治國的大幕。同時,社會上在致力于糾正冤假錯案,也充分彰顯了國家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和毅力,增強人們依法治國的信心。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案件,在大學生群體之間廣泛的宣傳,走進課堂,走進圖書館,走進宿舍,從這些案件中教育和啟發(fā)大學生,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國家的法制在不斷完善,這對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當前經濟發(fā)展速度穩(wěn)中求進,不斷擴寬民主渠道,社會上存在多元的文化,在此背景下,對當代在校大學生進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到家庭、社會在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的作用,高校在發(fā)揮核心作用的同時,要積極聯動社會和家庭,以更好的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培育。
參考文獻:
[1]李春梅, 魏忠明, 劉會亭. 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J]. 湖北社會科學, 2010, 2010(9): 196-198.
[2]陳匯. 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析——以底線倫理到終極價值的轉換為視角[J]. 教育探索, 2011(6):124-126.
[3]陶紹興, 朱芬華, 計宏亮.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探究[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 32(5):81-84.
作者簡介:孔源,女,1988年05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漢族,研究實習員,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藝術理論研究,大學生黨建與思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