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丹
“學習故事”由新西蘭學前教育學者卡爾提出,是一種用來記錄、評價和支持兒童學習的方式。對國外學前教育乃至中小學教育的評價方式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國內對學習故事評價模式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學習故事作為真實情景中完成的結構性觀察和記錄,能提供一種反映兒童發(fā)展的持續(xù)性畫面,能用來記錄和交流兒童學習的復雜性,為教師提供了一種觀察與解讀幼兒學習行為的方法,這種評價模式有其借鑒學習的教育意義與價值。
一、“學習故事”的特點及意義
撰寫學習故事,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樹立“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從“教師立場”轉向“兒童立場”,在活動中尊重幼兒、相信幼兒、走近幼兒、認識幼兒,為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提供更適宜有效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學習一些觀察、記錄、分析和解讀幼兒的科學方法,提高教師觀察解讀幼兒的專業(yè)能力。
學習故事是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的挑戰(zhàn),特別是觀察、解讀和評價幼兒的能力。觀察力作為教師的一項必備專業(yè)能力,能促進每個幼兒個性發(fā)展,因此,教師觀察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在支持、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先了解幼兒的發(fā)展、學習或需求,充分對幼兒的興趣、已有經(jīng)驗、以及“最近發(fā)展區(qū)”作出正確判斷并負責且有效度和信度的專業(yè)觀察。
二、教師在自主游戲中的角色定位
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無法在活動中顧及到所有的活動區(qū),充當?shù)慕巧恰爸R的傳授者,紀律的維持者,矛盾的調節(jié)者”,東走走西看看,未能及時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教師走走看看巡視的多,置身參與和學生共同活動的少,不能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所以我們應該考慮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以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原則,重新審視自己,找到正確的角色定位。在自主游戲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多重的、變化的,而不是單一的、固定的。教師撰寫學習故事應該以兒童為中心,從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和興趣需要出發(fā),站在幫助幼兒學習的角度,思考符合幼兒特點和需要的適宜的學習方法。
1.做一個好“觀眾”,給學生充分的游戲時間
游戲過程是幼兒探索和發(fā)展的過程,在孩子們游戲的時候,教師就是“觀眾”。有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朋友也能自己解決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且他們會相互學習交流,能力強的學生還會指導能力弱的,傳授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所以,老師要盡量放手讓他們按自己的意愿進行游戲。
①故事:小馬合體變身記
周一的早上,我們來到小花園開展水管游戲,小琪和小泓抱來小黃馬,商量要幫助小黃馬變身,小琪拿來小水管,幫助小黃馬長高,小泓拿來大的轉角水管準備幫助小黃馬變強壯。這時候,小晴過來了,她想加入游戲,小泓一開始很拒絕,大聲喊著說:“??!你不要過來,是我先玩的。”小晴說:“我是來幫忙的,我們一起好不好?”小泓聽到幫忙很開心地說:“你來幫我!好吧?!比齻€人繼續(xù)忙碌著,很快小黃馬真的變得不一樣了。小泓自豪地跑去告訴小熹:“你看,我們的小馬變身了?!?/p>
小熹說:“我們讓小紅馬和小黃馬接在一起,兩只小馬一起更厲害!”方案通過,小妍和小熹開始忙碌起來。這時候游戲時間到了,吃水果時間到,你們認真地收拾起玩具,倒是老師覺得有點遺憾,好想看看小紅馬和小黃馬合體變成后會是什么樣子,為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點贊。
②什么樣的變化在這里發(fā)生了?
最近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小泓越來越愿意和小朋友合作,只要是方式讓他接受,他很樂意與伙伴合作了。小晴真誠的幫忙,愉快地加入到合作游戲中。小熹雖然是新來的小朋友,但是和小伙伴相處很好???!小泓主動和她分享成果。通過這個游戲,老師看到孩子們創(chuàng)造力、協(xié)作能力,并且學會溝通與交流,也看到他們從獨立游戲到喜歡合作游戲,從獨自開心到愿意和小朋友們共同分享游戲的快樂。
③機會和可能性
我能感覺到學生對水管游戲有濃厚的興趣,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下次可以給更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游戲。我也好期待小黃馬和小紅馬完成合體的那一刻,合作完成的那一刻該是多么開心的事情。老師同時也期待你們能有創(chuàng)意的游戲,相信你們會玩得更開心。
2.充當“后勤部長”,看見學生的需要,全力支持學生的設想
游戲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當幼兒需要游戲材料時,教師是“后勤部長”。孩子們的興趣隨著生活經(jīng)驗的提升,不斷地提高,教師要給學生支持和幫助。
①故事:植物怎么喝水的呢?
今天是秋游前夕,我們早早吃完午餐,一起來到天臺觀察植物,一開始大家四散和植物交流起來,這時候只見大家都圍著小童,七嘴八舌地在討論,我很是感興趣,于是也過去湊熱鬧,看看大家都在聊什么。這時候小陽說:“你看你看,葉子都是濕濕的,一定是在這里喝水的??!”小童你接著說:“不對不對,泥土也是濕濕的,一定是泥土在喝水?!毙『=釉捔耍骸翱隙ㄊ悄嗤猎诤人?,喝完了再給青菜的?!?/p>
討論和爭執(zhí)還是沒有停止,只見小瑩帶著大家來到小樹下,指著小樹葉子說:“看吧看吧,葉子上都是小水珠。我們可以一起摸摸看啊!”只見你們又認真地摸著小葉子,仔細地觀察起來。
這時候,小凌靈機一動說:“黃老師說我們班的蘑菇每天都要噴水,我們都是噴在它身體上的啊!而且它又沒有泥土,也能喝水?。 ?/p>
于是,他們又開始討論得熱開了鍋,我忍不住問:“對啊,沒有泥土的植物怎么喝水的呢?!葉子能自己喝水的嗎?”
大家都建議說:“我們去班上看看我們的小植物吧?!庇谑牵覀儙е鴨栴}結束了今天的天臺活動,但是真的結束了嗎?
②什么樣的學習在這里發(fā)生了?
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有強烈的愿望,所有一切孩子感興趣的,喜歡的,他們都會自發(fā)地、專注認真地去探索、討論和研究。要盡可能地給于孩子平臺和機會,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充分發(fā)揮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下轉第61版)(上接第60版)動手操作能力。所以今天我們也布置了一個小任務,大家都回去網(wǎng)上找一找,或問問爸爸媽媽,到底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呢?
③機會和可能性
自然角是我們在幼兒園區(qū)角創(chuàng)設中的一個難題,怎樣讓孩子真正的走進自然角,承擔起自然角中的主體責任,讓自然角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植物的擺設,讓自然角永遠的充滿生機是我們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這段期間不光是我們的老師我們還有我們的孩子都越來越關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顧植物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要么就是長期的忘記澆水,要么就澆過多的水,因為他們不了解澆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讓我們的孩子從本質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讓他們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為什么要澆水,該怎么樣澆水。
秋游后,我在班上根據(jù)植物怎么喝水。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討論,綜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雖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種植物要喝的水和喝水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那么接下來我們的自然角有這么多植物,我們又該怎么照顧呢?我們準備開始下一輪問題大搜索。
3.成為孩子的“伙伴”,相信孩子的能力
游戲中,教師除了觀察和指導外,還有必要去和孩子們玩一玩,只有深入到孩子中間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和知道他們在想什么,要干什么。游戲結束后,教師是孩子交流的對象,這時候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提出一些建議。當我們接近孩子的時候,并沒有丟失大人的經(jīng)驗和知識,所得到的,是孩子的信任和熱愛。
①故事:相信的力量
今天小軒早早地回到幼兒園,雀躍地,甚至有點驕傲地走到我面前說:“曾老師,我今天沒有遲到。”我還沒來得及夸他,他已經(jīng)小鳥一般“飛”到謝老師和黃老師那里開心地炫耀了……其實老師心里真的很高興,因為他不再是那個在幼兒園門口帶著焦慮和愧疚哭鬧著不愿意回班上的“馬寶寶”。他長大了,像大哥哥一樣自信地和老師打招呼。看到他認真專注做早操的身影,老師心里由衷感到高興。
早餐后,他開心地說:“曾老師,我今天又是吃第一!”我雙手給他點贊,他滿意地放下碗,漱口擦嘴巴,拿小圖書去了。老師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今天他都不需要提醒,自己把這些事情自覺地做好了。哦……原來他真的長大了,還會教小伙伴看圖書……他用行動告訴我,他很認真,很專注,真的很棒。
記得上個月,他還在為換衣服的事情煩惱。因為不會,所以煩躁、哭鬧,大聲投訴說:“我不會,我就是不會!”我還記得我跟他說:“你試試,你再試試,老師相信你能行!”他在我旁邊一次次地嘗試,我假裝不經(jīng)意地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悄悄地幫忙扯一下衣領,拉一下衣袖,好讓他順利地脫下衣服。然后告訴他:“你看,這不就完成了嗎,你做的很好??!”可是今天,他完完全全自己做到了。
今天,他自覺地在擦桌子,擺放紙巾盒,分發(fā)水果。原來今天是星期五,他是值日生呢,平時需要小伙伴為他服務的寶寶,今天為大家服務。
構建游戲一向是他最喜歡的,每次玩夾子游戲,水管游戲,桌面構建玩具,他都是很認真和專注的,他的作品常常能讓老師拍手贊嘆。只是他通常只停留在自己一個人的創(chuàng)作中。這段時間,他學會了溝通、學會了合作,他會問:“一起來可以嗎?”“我們一起來玩吧!” 看到小伙伴不開心,他還會主動過去安慰。
哦……原來他真的長大了,記得上次戶外活動他構建的迷宮雪糕場,就已經(jīng)很好地表現(xiàn)了他的創(chuàng)意和合作協(xié)商的能力了。還有,最近很少聽到他說:“給少一點青菜。”而是說“老師,今天的青菜很好吃?!痹僖淮未_定,他真的在一天天長大,我衷心地希望他每天都能自信,愉悅,進步。作為幼師,我很高興能這樣陪伴著孩子們快樂地成長。
②這里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學習?
教育即生活,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在學習,每一個進步都是在成長。杜威認為:“生活就是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孩子去吸收,而是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
③機會和可能性
不管什么性格特征的孩子,都需要鼓勵、支持、和信任。真心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自信有能力的學習者。相信孩子身上有著無窮無盡的力量,他們就像一塊璞石,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努力以愛為前提,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輕松、愉悅的成長氛圍。其實“愛”這個詞只是用言語表達真的很虛弱,如果加上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支持的擁抱,這份愛才充滿力量。但愿能把這份力量帶給孩子,努力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小幸運。
三、通過”學習故事“提升教師觀察能力、轉變教師教育理念
通過以上角色定位以及游戲體驗的方式,在運用學習故事觀察孩子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學會注意觀察孩子的游戲興趣和愛好,積累經(jīng)驗,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設計和布置游戲環(huán)境,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游戲環(huán)境和充足的游戲機會,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動中,體會游戲帶來的快樂,了解大千世界,使孩子在游戲中提高學習能力。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在學習故事過程中解決了 “觀察記錄過于主觀,不能準確評價幼兒的學習行為和發(fā)展情況,支持策略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等問題,不只在技術層面的問題的調整,而是在教師理念上的轉變。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明確幼兒是積極的學習者,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可操作的、有潛在教育價值的、能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與探索欲望的學習環(huán)境和材料,讓幼兒在親手操作,親身體驗中發(fā)現(xiàn),推動主動學習的發(fā)生。教師通過撰寫學習故事深入了解兒童是如何學習的以及對于兒童來說學習什么最重要。在開展自主游戲中做到心中有目標,眼里有幼兒,自覺地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為幼兒提供更適宜、更有效的支持引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