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良
摘要:電影以及電視劇最直觀的差異就是時間的長短,因此如何將簡明扼要的電影擴充為電視劇顯然值得考慮,導演不僅僅要考慮到劇情的設計,而且還需要保障劇情不會臃腫、繁雜,只有這樣才能使故事內容以及角色形象更為立體直觀。本文主要將《紅高粱》作為敘述主體,分析了電影以及電視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差異。
關鍵詞:電影;電視劇;人物形象;差異
一、主角塑造方面的差異
從電影方面來看,其人物塑造往往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并且導演通常會采用必要的手段表現。《紅高粱》電影的開頭直奔主題,并且存在畫外音用于描繪“我奶奶”,其明確指出了“我奶奶”要出嫁,而后又敘述了“我奶奶”需要嫁給患有麻風病的福少爺。在出嫁的路上,轎夫根據習俗“顛轎”,但是不論轎夫使用多大的力氣,九兒都始終沒有表現出屈服的跡象。這是電影之中的象征性表現手法。作為當地習俗的“顛轎”所表現出的并不僅僅是九兒的不屈,更是為了表現出當時封建社會下的各種惡習:九兒的父親因為錢財而出賣自己的女兒,將她嫁給一個有錢的麻風病人。而九兒的不屈服則是代表了對封建制度的抵抗,絕對不會屈從于自己的命運。這樣的九兒在電影的開始階段就有所表現,其強硬的性格特征早在九兒出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明確交代,根本原因在于電影時長較短,因此必須要在短時間之內幫助觀眾形成相應的人物認識,篇幅需要精簡短促。
從電視劇方面來看,由于其篇幅足夠,因此往往會鋪墊許多并且為觀眾呈現出更多內容。其中存在九兒與張俊杰相愛的情節(jié),不僅展現出了九兒作為小姑娘的天真爛漫,更展現出了九兒對于傳統(tǒng)封建制度禁錮的反對。一方面九兒相信美好、相信幸福,另一方面則是對九兒勇于和命運斗爭的性格做出了深度刻畫。在電視劇之中,九兒剛剛進入單家大院的時候,雖然對自己的嫂子存在諸多不滿,但是內心卻是希望能夠和嫂子和平共處。但是最后有數次因為嫂子的迫害而導致自己險些喪命,這時九兒才開始與嫂子進行斗爭。因此就電視劇而言,其對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內容是逐層遞減的,電視劇中的九兒在豐滿的刻畫之后,人物形象更為深入人心,并且更為接近于現實生活。九兒深夜坐在桌前為了拯救于占鰲而苦思冥想,而后又在高粱地之中和于占鰲分手,每一個鏡頭都展現出了九兒做事考慮甚微的一面??梢哉f電視劇中的九兒做事更為接近現實生活,就如同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樣,九兒也必須在諸多方面進行取舍。實際上,這也能從側面展現出電視劇是一門接近于現實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而電影則更是象征性地接近于人們內心的美好夢境。
二、小人物線索方面的差異
實際上,不管是電視劇亦或是電影,小人物的設計目的幾乎都是別無二致的:首先,借助小人物來凸顯出主要人物;其次,推進當前的故事情節(jié)。如果從電影方面來看,那么就有必要談論羅漢這一小人物,其在電影之中目睹了九兒與何占鰲在一起之后就自行離開了。而后其再度出現在銀幕之上時,羅漢已經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并且日本人揚言要生剝羅漢的皮。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于共產黨員羅漢的痛恨。但即便日本人做出了多么慘無人道的事情,羅漢都始終沒有屈服,堅守自己的頑強信念。在影片之中的羅漢出場時間并不長,但是卻凸顯出了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為觀眾呈現出了共產黨員為了保衛(wèi)祖國所作出的犧牲以及日本人侵略他鄉(xiāng)之時的丑惡嘴臉。
而就電視劇來看,其中必須要談論的配角則是九兒的初戀張俊杰。在《紅高粱》電影之中并沒有張俊杰這一人物,但是其在電視劇之中的重要性卻和羅漢相差無幾。張俊杰接受過高等教育,并且余占鰲就是由張俊杰帶領才一步步走向抗日之路的,在劇中,張俊杰為了幫助隊伍補充武器以及糧草,變賣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張俊杰的出現一方面對比出了余占鰲身上的“匪氣”,另一方面則是和電影之中羅漢這一角色的用意相同,從側面展現出我國仁人志士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所作出的無懈努力,展現出了一種對國家以及民族的大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紅高粱》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影片,無論是電影亦或是電視劇都具有其獨到的看點,二者在電視劇以及電影的人物塑造方面所應用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二者的人物性格卻是存在頗多近似之處,其中所展現出的沖破封建社會束縛的精神都是相同的。電影以及電視劇的篇幅長短不一,因此廣大導演在進行改編的時候應該揚長補短,互借精華,觀眾在對比的時候就能夠充分理解兩種形式下的表現特色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