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蓮
【摘要】批評的語言直接影響批評的效果,有效地運用批評的語言藝術,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會事倍功半。本文主要對教師批評學生的語言藝術進行探討,提出“尊重學生,言而有度;婉言批評,觸動心靈;因人而異,言之有別;幽默生趣,笑語糾錯”的建議,以期批評達到預定的目的。
【關鍵詞】教師;批評;語言藝術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是被我們很多人視為至理名言的古訓,但對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這句話值得商榷。逆耳的忠言,可能會惡語傷人,未必利于行;而順耳的忠言,如和風細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反而能利于行。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體會到要想使批評達到預期的目的,就應該十分注意批評的語言藝術。
一、尊重學生,言而有度
批評是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改正缺點,激發(fā)他們上進心和學習熱情的一種方式,而不是讓我們譏諷學生、宣泄自己不良情緒的手段。因此,批評的語言要有溫度、要把握好尺度,也就是說要尊重學生,言而有度:教師的批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超越被批評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今天,我們面對的學生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自尊心較強,內心世界是敏感和脆弱的。當我們把“這么簡單你都不會,簡直在浪費我時間……”“作業(yè)都不交,你還是個學生嗎?”等嘲諷、貶低的批評語言噴向學生時,學生內心的痛苦是無法言喻的,帶來的心靈傷害是難以愈合的,批評也就起不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如果我們上面兩句話稍作修改:“從其它方面可以看出你很聰明,動動腦筋,這樣簡單題目,你一定會做!”“你在我眼里一直是個本分的學生,今天缺交作業(yè),能不能給老師講講原因?”同樣的教育學生,不同的說法,帶著溫度與尺度的語言就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了。
二、婉言批評,觸動心靈
“婉言”是與“直言”相對,它是在特定情況下不宜或不必開門見山、一語道破的時候所采用的拐彎抹角的表達方法。婉言批評既能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批評之意,又給學生保全了面子,觸動其心靈,更能使教學環(huán)境始終充滿溫馨和諧的氣氛,可謂一舉數(shù)得。例如,一次某位老師布置課外作文,有一個學生直接從網(wǎng)上抄了一篇文章交差,這學生平時作文水平還是可以的,所以批改時老師并沒有懷疑抄襲,給了高分。評講時還把她的文章作為范文當眾朗讀,沒想到讀不到一半,就有學生說:“老師,這篇文章是抄的!”這位“作者”當時臉紅耳赤,十分難堪??吹剿木綉B(tài),老師也就明白了是什么回事。在這種最容易讓學生無地自容的場合,老師放棄了直言批評的方法,溫言說道:“這篇文章實在太美了,老師也被深深吸引住了,所以讓我們用心欣賞完這篇文章吧,在欣賞之前,我們要特別感謝這位同學,謝謝她為我們推薦了這樣的美文。既然有這樣的慧眼,老師相信她也能寫出同樣美的文章。”老師機智地用“推薦”一詞,既認定了該文是抄襲的事實真相,給當事人一個警醒,也給同學們一個交代,更給鋪設了一個臺階,化解了這位同學的窘境。課后,這位同學主動到老師那承認了錯誤,并表達了感激之情。試想,如果沒有老師婉言應對,結局怎會如此完美?
三、因人而異,言之有別
學生性格氣質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批評的語言要言之有別,這實際上是因材施教原則在語言藝術上的具體體現(xiàn)。例如,對性格內向敏感的學生,批評時要顧及面子、留有余地,批評中含有鼓勵和信任;對性格外向開朗的學生,批評時可開門見山,直接指出其錯誤,并明確告訴其如何改正;對待性格倔強好勝的學生,教師要壓得住火氣,避免正面沖突,冷靜處置。教師批評學生時能恰當?shù)难灾袆e,既能體現(xiàn)對學情的了解,又能顯示因人而異的語言智慧,自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四、幽默生趣,笑語糾錯
中學生處于受教育的階段,自然免不了犯些錯誤,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許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認為,以幽默詼諧的語言來提醒課堂秩序,使學生在笑聲中糾錯,往往比直接批評的效果更好。如一位教師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地面滿是食品包裝紙,還散落有一些瓜子殼,于是不動聲色地說:“我們班吃貨可真多啊,美食已經(jīng)進口內銷了,美食的外衣總得想辦法出口外銷吧?!蓖瑢W們聽了哈哈大笑,那些垃圾制造者馬上動手撿起了垃圾,課室恢復了干凈,講課也就在愉快的氣氛中開始。
如果這位教師進門后大發(fā)雷霆,把扔垃圾的學生罵得狗血淋頭,厲聲命令他們出來打掃,教室雖也會弄干凈,但師生關系、教學氣氛就緊張了。
因此,不管是班主任還是科任老師,要想學生虛心接受批評,我們的批評語言一定要講究藝術,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謀求行之有效的批評方法,力求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讓他們心悅誠服地向改正錯誤,從而達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先營.淺談教育中的批評藝術[J].才智,2012(7).
[2]劉拓.論批評教育的藝術[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