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毓婉 楊麗珠 孫巖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幼兒人格發(fā)展教師評定問卷(3~6歲)》對我國15個省54所幼兒園共計10409名3~6歲幼兒的人格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評定,結果顯示我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總體水平隨年級增加呈上升趨勢,人格五維度平均得分隨年級增加而升高;小班低控型幼兒所占比例高于中、大班,中班過度控制型幼兒占優(yōu)勢,大班適應型幼兒有所增加;男生女生在人格不同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人格發(fā)展水平低于女生;總體來看,我國幼兒在智能特征、認真自控、外傾性、親社會性四個人格維度上的發(fā)展水平都不高,存在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誠實程度尚需提高、社會性發(fā)展較弱、低控型人格比例較高等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學前教育界應提高對幼兒人格發(fā)展的重視,在遵循幼兒人格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通過提高教師人格培養(yǎng)意識、改善家庭育兒理念、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等途徑來提高幼兒人格發(fā)展水平。
[關鍵詞] 幼兒人格;人格特質;人格類型;人格問題
一、問題提出
3~6歲是幼兒人格的形成時期,[1]這個時期幼兒人格的發(fā)展對于個體童年時期乃至一生的影響都無法估量。[2]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幼兒時期人格發(fā)展情況與其之后的人生進程密不可分。如:幼兒時期責任感發(fā)展更好的個體成年后幸福感更高、友誼質量更好,[3]幼兒時期外傾性和情緒穩(wěn)定性發(fā)展更好的個體成年后社會地位更高,[4]幼兒時期外傾性、自控能力、智能特征發(fā)展更好的個體成年后會擁有更健康的身體,[5]幼兒時期自我延遲滿足能力較強的個體成年后社會交往能力更強。[6]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所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7]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20世紀就提出了“人格教育將會成為社會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自變量和人格完善的引領者”。[8]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主席更是提出了“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fā)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工作目標。這充分表明了人格對于個人、國家、世界的重要意義。幼兒階段是人格發(fā)展的起點也是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期,只有抓住人格發(fā)展關鍵期中的關鍵問題才能從根源上提高幼兒人格水平。[9]了解幼兒階段人格發(fā)展現(xiàn)狀更有利于找到幼兒人格存在的問題,能夠為進一步提高幼兒人格水平做準備。國外關于幼兒人格問題的調查多針對某一人格特質,調查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在人格宜人性、情緒穩(wěn)定性等維度上的發(fā)展均呈下降趨勢,[10]而人格發(fā)展停滯會使反社會性人格、多動性障礙等人格問題的檢出率從50%增加至70%。[11]我國國內對于幼兒人格問題的調查大多針對幾種人格特質或某一個地區(qū)幼兒人格特質進行。有研究表明,5歲以下幼兒情緒問題的檢出率為16%~26%,[12]針對哈爾濱幼兒的一項調查研究也表明幼兒社交問題、攻擊性行為等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6.1%。[13]湖南省幼兒人格現(xiàn)狀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幼兒人格親社會性、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得分偏低。[14]在對我國22個省市24013名4~16歲兒童的行為問題調查中,[15]4727名4~5歲兒童精神衛(wèi)生問題的檢出率為13.6%±2.01%。[16]目前還鮮有以全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現(xiàn)狀為背景探索我國幼兒人格具體問題的研究。由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幼兒人格發(fā)展的程度和存在的問題均有差異,所以不能以已有的國外研究結果代表我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只有以中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現(xiàn)狀為背景,在全國范圍內選取有代表性的樣本對組成幼兒人格的不同特質進行調查,才能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我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現(xiàn)狀、存在的基本問題,并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建議,從而為實現(xiàn)我國幼兒教育目標提供心理學依據(jù)。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楊麗珠團隊歷經15年經三輪研究編制的《幼兒人格發(fā)展教師評定問卷》。[17][18][19]問卷包括:智能特征、認真自控、外傾性、親社會性、情緒穩(wěn)定性五個維度,15個特質,共計60道題。其中智能特征包括聰慧性、探索創(chuàng)新、自主進取、文藝興趣四個特質;認真自控包括堅持自制、認真盡責、攻擊反抗三個特質;外傾性包括善交際、精力充沛、樂觀開朗三個特質;親社會性包括同情利他、合群守禮、誠實知恥三個特質;情緒穩(wěn)定性包括暴躁易怒、敏感焦慮兩個特質。問卷采用Likert 5點計分的方式讓教師對幼兒日常行為是否符合描述情況打分,“非常不符合”為1,“非常符合”為5。其中13、17、22、32、40、42、51、55、58題為反向記分題。在統(tǒng)計時,得分為1分的題目被轉化為5分,2分被轉化為4分,以此類推。該問卷的五個維度與國際大五人格五維度相似,但更具有中國特征,適宜中國幼兒使用。
以智能特征、認真自控、外傾性、親社會性、情緒穩(wěn)定性五個維度計算問卷信度,問卷五個維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分半信度、評分者信度如表1所示,結果表明該問卷信度良好。
表1 問卷五維度信度檢驗
■
以AMOS 21.0為驗證工具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幼兒人格的5因素模型與數(shù)據(jù)擬合良好,各項指標均達到要求(見表2),這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表2 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shù)
■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樣第一層考慮被試取樣所在地區(qū)發(fā)展水平,按照四類地區(qū)各取一半省份的原則,隨機抽取15個省。在第二層抽樣中考慮被試所在市及幼兒園類型等人口學變量。對于四類地區(qū)的劃分采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評價中心每年發(fā)布的“中國發(fā)展指數(shù)”,[20]該指數(shù)由4個單項指數(shù)構成:健康指數(shù)、教育指數(shù)、生活水平指數(shù)、社會環(huán)境指數(shù),可以較為全面和客觀地反映我國各地區(qū)綜合發(fā)展水平。在參考中國發(fā)展指數(shù)聚類分析結果后選取一類地區(qū):北京;二類地區(qū):江蘇、山東、遼寧;三類地區(qū):福建、黑龍江、河北、陜西、湖南、重慶、河南、甘肅、廣西;四類地區(qū):云南、青海。每個?。ū本┖椭貞c除外)選取2個市(1個省會級或副省會級城市,1個普通城市),每個城市選取2所幼兒園(1所公辦,1所民辦),共選取54所幼兒園。共發(fā)放問卷10692份,回收有效問卷10409份,問卷有效率為97.35%。就年齡來看,小班3313人,中班3602人,大班3494人。就被試性別來看,男生5489人,占52.4%;女生4910人,占47.6%。被試年齡、性別分布較為均衡。
(三)施測程序
1. 前期培訓。
在施測前對各幼兒園基地負責人、骨干教師進行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為:《幼兒人格發(fā)展教師評定問卷(3~6歲)》的使用方法、填寫方法及評分方法。
2. 調查階段。
本研究選取15個省54所幼兒園,在每個幼兒園小、中、大三個年級分別選取兩個班級,共選取324個班級10409名幼兒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幼兒人格現(xiàn)狀調查。每名幼兒由本班級主班主任、副班主任兩名教師參與評定,教師教齡均在兩年以上。評分過程中兩名教師分別對同一名幼兒進行評定,評定過程中不能商議,以保證對幼兒評價的客觀公正。在統(tǒng)計過程中如兩名教師的評分者信度高于0.7,[21]則用主班主任對幼兒的評分作為幼兒人格的最終得分。如評分者信度低于0.7(只有兩個班級),則不采用此數(shù)據(jù),在同一幼兒園內選取同年級另外一個班級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測量。
(四)統(tǒng)計處理
研究采用SPSS 22.0進行錄入,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統(tǒng)計和方差分析,使用Mplus 6.0進行幼兒人格類型潛變量分析,考察我國3~6歲幼兒人格發(fā)展的概況。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對幼兒人格主要以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特質變量中心和個體中心。特質變量中心主要討論幼兒人格五維度15個特質的發(fā)展狀況,個體中心主要討論幼兒不同的人格類型,將二者結合共同得出幼兒人格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特點。
(一)我國幼兒人格發(fā)展隨年齡增長呈正向發(fā)展趨勢,水平有待提高
1. 我國不同年級幼兒人格五維度發(fā)展概況。
運用不同年級人格五維度均分表現(xiàn)全國3~6歲幼兒人格發(fā)展水平,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知,我國3~6歲幼兒不同年級人格五維度得分不同,平均得分均在3.0~3.7分之間。其中,小、中、大班智能特征、認真自控、外傾性、親社會性四個維度平均得分在3.0~3.5之間,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小班低于3.5分,中班、大班高于3.5分。根據(jù)Likert五點計分對應的含義,3分表示幼兒的行為 “一般符合”題目描述,即幼兒的行為出現(xiàn)頻次較少,或幼兒出現(xiàn)了題目描述的行為但主動性不夠,該維度人格特質水平有待加強。4分表示幼兒行為 “比較符合”題目描述,即幼兒所產生的題目描述行為次數(shù)較多,主動性較強。其中,3.5分是幼兒整體平均得分的一個臨界點,平均得分在3~3.5分之間時可理解為群體內大部分幼兒在該人格維度或特質下的得分更接近3,平均得分在3.5~4分之間時可理解為大部分幼兒在該人格維度或特質下得分更接近4,所以當幼兒平均得分更接近于4(3.5~4分)時,表明大部分幼兒出現(xiàn)題目描述行為的頻率較高,完成的質量較好,這也是研究者更希望幼兒人格達到的發(fā)展水平。
表3 我國小、中、大三個年級3~6歲幼兒人格五維度描述統(tǒng)計(N=10409)
■
注:***P<0.001,下同
在此基礎上,對小、中、大班幼兒在人格五維度上的得分進行差異檢驗,結果顯示小、中、大班人格五維度均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P<0.001),事后檢驗結果也表明小班五個維度得分顯著低于中班,中班五個維度得分顯著低于大班。由此可知,幼兒人格五維度平均得分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即幼兒人格隨年齡增加呈正向發(fā)展趨勢。
2. 我國不同年級幼兒人格15個特質發(fā)展概況。
為進一步探究我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在小、中、大班幼兒人格五維度描述統(tǒng)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分別進行人格15個特質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事后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我國3~6歲幼兒人格15個特質得分描述統(tǒng)計(N=10409)
■
從表4可知,三個年級15個特質平均得分在2.9~3.7之間。小、中、大班幼兒15個特質平均得分差異檢驗結果顯示,三個年級15個特質間存在顯著差異(P<0.001),事后檢驗結果也表明小班得分顯著低于中班,中班得分顯著低于大班。這也證實了前文結論,幼兒人格隨年齡增加呈正向發(fā)展趨勢。由于相同人格維度下的特質更有可比性,所以分別以人格五個維度為單位對幼兒人格特質發(fā)展特點進行分析。
(1)智能特征維度。
事后檢驗結果表明,小班智能特征維度中得分最低的特質為探索創(chuàng)新特質(2.93分),得分顯著低于文藝才能、自主進取、聰慧性特質(t=-3.197,P<0.001;t=-8.389,P<0.001;t=-17.666,P<0.001),中班智能特征維度中得分最低的特質也為探索創(chuàng)新特質(3.13分),顯著低于其他三個特質(t=-7.230,P<0.001;t=-5.096,P<0.001;t=-17.354,P<0.001),大班智能特征維度中得分最低的特質依然是探索創(chuàng)新特質(3.28分),顯著低于其他三個特質(t=-7.995,P<0.001;t=-5.515,P<0.001;t=-16.918,P<0.001)。通過比較可知,幼兒在智能特征維度中得分最低的特質為探索創(chuàng)新,得分最高的特質為聰慧性。幼兒的探索創(chuàng)新特質主要反映幼兒思維的開放性和新異性,幼兒喜歡探究和提問,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聰慧性特質主要反映幼兒的悟性、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頭腦反應速度等智力特點。小班主要存在的問題為好奇心較少,缺少求知欲,思維靈活性一般,想象力需要提高。中班表現(xiàn)的問題為探索持久性一般,對事物的好奇停留在表面,尚不能形成獨特的想象力。即使到了大班,探索創(chuàng)新特質也沒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幼兒有一定的好奇表現(xiàn),但缺少實際探究問題的行為,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有待提高。幼兒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表現(xiàn)在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表現(xiàn)在幼兒對問題的探索以及游戲中的創(chuàng)意想象方面。例如,探索創(chuàng)新特質發(fā)展較好的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并能夠主動地動手動腦探索答案。在游戲中也能夠出現(xiàn)別出心裁的想法,比如會把變形金剛和太空船組合形成宇宙人,將自己喜歡的粉色和喜歡的小兔子畫在一起創(chuàng)造“粉紅兔子”的形象。而探索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較差的幼兒對周圍的很多問題和現(xiàn)象不感興趣,不會經常主動提出各種問題或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游戲時依賴于成人的指示語言,完全模仿教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玩法,沒有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
(2)認真自控維度。
事后檢驗表明,小班認真自控維度的三個特質中得分最低的為堅持自制(3.01分),平均分顯著低于其他兩個特質(t=-5.440,P<0.001;t=-22.688,P<0.001),中班得分最低的特質也是堅持自制(3.26分),平均分顯著低于其他兩個特質(t=-6.063,P<0.001;t=-17.564,P<0.001),大班堅持自制特質平均分(3.41分)依然顯著低于其他兩個特質(t=-5.137,P<0.001;t=-14.753,P<0.001)。堅持自制特質主要反映幼兒做事的毅力及自我克制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遵守已有規(guī)則,在完成任務時能夠堅持不懈直到困難解決。幼兒在認真自控維度中得分最高的特質為攻擊反抗,攻擊反抗特質表示幼兒與外界出現(xiàn)沖突時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xiàn)在幼兒能夠在沖突環(huán)境中抑制自己的沖動,約束自己的行為,順從外在環(huán)境的要求。攻擊反抗特質為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表示幼兒越能約束自身的行為,順從外界的要求。幼兒堅持自制特質得分較低,小、中班幼兒堅持自制的得分表明大部分幼兒自控力不足,堅持性差,不遵守規(guī)則,東西擺放不整齊。大班與中班相比,堅持自制能力較好的幼兒人數(shù)有所提升,但平均分仍達不到3.5分以上,需要提高。通過認真自控維度的整體得分能夠看出我國幼兒更善于服從外界的要求,但在遵守規(guī)則、堅持性等方面仍需提高。
(3)外傾性維度。
事后檢驗表明,小班幼兒外傾性維度中得分最低的為善交際特質(3.05分),平均分顯著低于其他兩個特質(t=-12.07,P<0.001;t=-6.205,P<0.001),中班幼兒善交際特質得分(3.26分)顯著低于精力充沛特質(t=-9.114,P<0.001),但與樂觀開朗特質差異不顯著,大班幼兒善交際特質得分(3.37分)顯著低于其他兩個特質(t=-8.508,P<0.001;t=-2.762,P<0.01)。結果顯示小班、大班幼兒外傾性維度中善交際特質得分最低,中班幼兒善交際特質和樂觀開朗特質兩個特質得分較低且差異不明顯,精力充沛特質是幼兒外傾性維度中得分最高的一個。精力充沛特質主要反映幼兒活潑好動、調皮等特征,表現(xiàn)為幼兒長時間活動不容易疲憊。樂觀開朗特質主要表現(xiàn)為幼兒遇到困難不退縮,能樂觀積極地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善交際特質主要反映幼兒與教師和同學交往的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基本的交往技巧。根據(jù)幼兒不同年級的得分可知,小班幼兒外傾性維度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大部分幼兒比較害羞,不善于表達自己。中班幼兒存在的問題除了大部分幼兒比較害羞之外,還有大部分幼兒膽子比較小,缺乏自信心。大班幼兒能夠與別的小朋友友善相處,但有時會害羞怕生。小、中、大班幼兒外傾性維度上表現(xiàn)出的問題不同,其中中班幼兒問題較為復雜,三個年級幼兒的共同問題在于與人交往過程中較為被動,有害羞內向的表現(xiàn)。
(4)親社會性維度。
小、中、大班的幼兒親社會性維度中不同特質的得分不同,通過事后檢驗可知,小班親社會性維度中得分最低的為誠實知恥(2.97分),顯著低于親社會性維度中的其他兩個特質(t=-6.079,P<0.001;t=-8.515,P<0.001),中班幼兒得分最低的特質也是誠實知恥(3.12分)(t=-12.170,P<0.001;t=-16.666,P<0.001),大班幼兒得分最低的特質依然是誠實知恥(3.25分)(t=-13.233,P<0.001;t=-16.570,P<0.001)。小、中、大班誠實知恥特質得分均是同年齡段15個特質中得分較低的特質,平均分均沒達到3.5分以上,這說明小、中、大班大部分幼兒誠實知恥特質還是處于3分的水平。誠實知恥特質主要反映個體的信用特點,表現(xiàn)為幼兒做錯事后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感到羞愧、難為情,且能如實告知大人事實的真相。我國幼兒誠實知恥特質的問題為,不能主動認識自身的錯誤并進行反省,需要外界的提醒和約束。除此之外,在親社會性維度中幼兒合群守禮特質得分最高,大班已達到3.55分,說明大部分大班幼兒在合群守禮特質上已達到4分水平。合群守禮特質主要反映幼兒在人際交往中的親和力及行為的適宜性,主要表現(xiàn)為幼兒對他人有禮貌,與同伴相處融洽,共同游戲。這種低誠實知恥高合群守禮的分數(shù)表明,我國大部分幼兒有禮貌、有合作游戲意識,但是在面對錯誤時不能主動承認、內疚感較少。例如,幼兒在幼兒園的游戲過程中愿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當游戲結束教師分發(fā)小禮物的時候,有的小朋友會覺得其他小朋友的小禮物漂亮就直接去拿,即使教師告訴幼兒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并讓幼兒道歉,幼兒也并不覺得做了一件錯誤的事。這種內疚感弱的行為就是誠實知恥特質發(fā)展較差的表現(xiàn)之一,誠實知恥特質發(fā)展較好的幼兒在教師提醒下能夠認識自身錯誤的行為,并將小禮物歸還。
(5)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
在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的兩個特質中,小班暴躁易怒特質分數(shù)顯著高于敏感焦慮特質(t=5.028,P<0.001),中班暴躁易怒特質得分也較高(t=4.969,P<0.001),大班幼兒暴躁易怒和敏感焦慮兩個特質得分差異不顯著。這兩個特質得分為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幼兒暴躁易怒、敏感焦慮程度越低。暴躁易怒得分越高的幼兒在面對挫折時越平靜,越容易安撫。敏感焦慮得分越高的幼兒越能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變化,也容易保持愉快穩(wěn)定的情緒。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得分是人格五個維度中得分較高的一個,由此可見我國幼兒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與其他四個維度相比發(fā)展較好,但平均分還沒達到4分以上,仍有上升的空間。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中敏感焦慮特質得分較低,這說明大部分幼兒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而不是憤怒的情緒。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敏感焦慮的類型不同,小班幼兒主要表現(xiàn)為分離焦慮,中班幼兒表現(xiàn)為軀體傷害恐懼,大班幼兒表現(xiàn)為社交恐懼。[22]例如,小班幼兒害怕與父母分離;中班幼兒怕黑、怕狗、怕昆蟲;大班幼兒害怕向成人尋求幫助,害怕向老師提出問題。
通過對幼兒人格五維度15個特質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人格總體得分在3~4分之間,沒有4分以上的特質,呈中等偏下水平。不同維度中得分較低的特質是幼兒人格中發(fā)展較薄弱的部分,優(yōu)先培養(yǎng)這些特質會有助于幼兒人格的發(fā)展。
3. 我國不同年級幼兒人格類型分布概況。
在討論了特質變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個體中心角度探討幼兒人格類型的現(xiàn)狀。本研究使用Mplus作為幼兒人格類型數(shù)據(jù)處理工具,基于自我控制和自我適應理論,使用潛在類別分析對幼兒人格進行類型劃分,[23]將幼兒人格類型劃分為低控型、過度控制型和適應型三大類。如表5所示,小、中、大班過度控制型幼兒所占百分比分別為57.9%、56.3%和51.3%,低控型幼兒所占百分比分別為21.5%、18.2%、18.5%,中班、大班低控型幼兒比例逐對比較差異不顯著。小、中、大班適應型幼兒比例分別為20.6%、25.5%、29.9%,逐年增加。低控型幼兒是三種人格類型中發(fā)展較差的一類,這類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現(xiàn)為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做事沖動任性,易激動興奮,有經常性的冒險行為,情緒穩(wěn)定性較差,延遲滿足能力弱。容易存在攻擊性、破壞規(guī)則秩序的問題,做事缺乏恒心,拖延,人際交往能力差,幼兒園中朋友數(shù)量較少。[24]通過教師評定調查顯示,低控型幼兒約占幼兒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這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重視。計算小、中、大班三種人格類型的人數(shù)和百分比,進行檢驗,結果顯示,隨著年齡變化,幼兒人格類型變化明顯。其中低控型幼兒小班比例顯著高于中班(P<0.001)、大班(P<0.01),中班、大班之間差異不明顯(P=0.71)。小、中班過度控制型幼兒比例顯著高于大班(P<0.001,P<0.001),小、中班比例差異不顯著(P=0.16)。適應型幼兒隨年齡增長比例增加,小班比例顯著低于中班(P<0.001),中班比例顯著低于大班(P<0.001)。從幼兒人格三個類型比例來看,小班低控型幼兒所占比例比中、大班高,中班過度控制型幼兒占優(yōu)勢,大班適應型幼兒在發(fā)展。
(二)我國女生人格發(fā)展普遍優(yōu)于男生
1. 我國幼兒人格五維度性別差異分析。
在分析了全國3~6歲幼兒人格五維度15個特質描述統(tǒng)計結果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探究我國不同性別的幼兒人格五維度發(fā)展情況,對我國3~6歲不同性別幼兒人格五維度平均數(shù)進行差異分析,具體得分情況如表6所示,小、中、大班女生在智能特征、認真自控、親社會性三個維度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男生(P<0.001),小、中班男生女生在外傾性、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上差異不顯著。大班幼兒女生外傾性分數(shù)高于男生,男生情緒控制維度高于女生。總體來看,女生在人格大部分特質上的發(fā)展要優(yōu)于男生,人格整體發(fā)展情況比男生好。
2. 我國幼兒人格15個特質性別差異分析。
在比較3~6歲幼兒人格五維度性別差異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不同性別幼兒人格15個特質之間的差異檢驗,結果如表7、表8、表9所示,小班女生與男生善交際、暴躁易怒、敏感焦慮特質差異不顯著,精力充沛特質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其余11個特質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中班與小班結論一致。大班幼兒男生女生敏感焦慮特質差異不明顯,精力充沛、暴躁易怒特質男生高于女生,其余人格特質平均分均為女生高于男生。將不同性別幼兒人格特質得分差異與人格五維度得分差異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性別差異在外傾性維度上小、中班表現(xiàn)不顯著,但在外傾性維度下精力充沛、樂觀開朗兩個特質上均表現(xiàn)為差異顯著,其中精力充沛特質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樂觀開朗特質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這說明男生女生外傾性水平差異不大,但體現(xiàn)外傾性的表現(xiàn)有所不同。男生主要表現(xiàn)為活潑好動,女生表現(xiàn)為樂觀、容易與同伴和長輩交流。大班外傾性維度性別差異顯著,外傾性維度下三個特質中男生精力充沛維度得分較高,女生善交際、樂觀開朗特質得分較高。另外,在大班情緒穩(wěn)定性維度中的暴躁易怒特質上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說明在大班階段男生控制情緒的能力比女生稍強。
3. 我國幼兒人格類型性別差異分析。
對小、中、大班男生女生三種人格類型的人數(shù)和百分比進行雙比率檢驗,結果如表10所示,小班適應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要顯著高于同類型男生,低控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要顯著低于同類型男生,過度控制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顯著高于男生。中班適應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要顯著高于同類型男生,低控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要顯著低于同類型男生,過度控制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顯著低于同類型男生。大班適應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要顯著高于同類型男生,低控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要顯著低于同類型男生,過度控制型幼兒女生人數(shù)與男生人數(shù)差異不明顯。總的來說,小、中、大班女生適應型幼兒人數(shù)比男生多,低控型人數(shù)比男生少。從個體中心角度看,女生比男生發(fā)展好。
四、討論
(一)我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特點
1. 幼兒人格隨著年齡增長發(fā)展呈上升趨勢。
對幼兒人格特質和人格類型的分析都顯示出,我國幼兒人格隨年齡增長發(fā)展越來越好,但不同年齡段也有著自身的發(fā)展特點與發(fā)展問題。除了小、中、大班共有的四個較為明顯的人格問題之外,每個年級也有本身較為獨特的人格問題。小班幼兒對藝術活動興趣不足,動手操作能力一般,害怕與父母分離。中班幼兒積極性較差,不會主動認錯,會怕黑、怕狗、怕昆蟲等能夠傷害自己的東西。大班幼兒有時不能做決定,害怕向成人尋求幫助,害怕向老師提出問題。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面臨的人格問題與人格發(fā)展特點有關,如敏感焦慮特質在不同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小班幼兒正處在依戀的成熟期,母親是幼兒情緒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25]當與母親分離時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分離焦慮。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對環(huán)境認識程度的加深,幼兒開始慢慢產生軀體傷害恐懼。大班的幼兒開始產生社會交往行為,其敏感焦慮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交往的焦慮中。
另外,小、中、大班幼兒人格整體發(fā)展水平呈上升態(tài)勢,這與幼兒的大腦發(fā)育、功能完善密不可分,[26]包括語言、邏輯能力、規(guī)則意識、自我意識等方面。首先,幼兒的大腦結構狀態(tài)的變化讓人格水平提高變?yōu)榭赡?,在此階段幼兒大腦重量接近成人腦重,大腦皮層結構中額葉面積增長快,大腦抑制機能不斷發(fā)展。[27]大腦抑制機能是幼兒認真自控和情緒穩(wěn)定性重要的生理基礎,隨著大腦抑制機能的發(fā)展,幼兒人格水平不斷提升。其次,幼兒認知和語言能力在此期間迅速發(fā)展,幼兒有更強的心理表征能力,6歲幼兒的詞匯量比3歲時增長3~4倍,[28]這就為其智能特征維度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最后,幼兒時期是自我概念建立的關鍵時期,[29]幼兒開始將自己作為獨立的個體與外界進行溝通,這會成為幼兒的外傾性、親社會性維度發(fā)展的鋪墊。另外,幼兒人格會隨年齡增長逐步完善的現(xiàn)象也反映了幼兒人格存在一定的自我修復性,這種自我修復性表現(xiàn)為大多數(shù)幼兒的問題行為或行為偏差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體機能的完善、心理功能的成熟而逐步得到改善。[30]有研究表明,幼兒的問題行為會隨著年齡的上升而表現(xiàn)出整體下降趨勢。[31]幼兒行為發(fā)展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自動糾正人格問題的傾向,這并不意味著幼兒人格問題不應得到重視,正是由于幼兒的這種人格的自我修復性反映出幼兒人格是可塑的,應當針對幼兒不同階段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
2. 男生人格水平較女生相比更需提高。
人們通常認為女生比較乖巧、聽話,小的時候比較聰明。這點在我國幼兒人格現(xiàn)狀調查中也得到證實:女生在幼兒期智力發(fā)育較男生相比更好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強,做事更認真,更容易與他人合作。而男生的人格特點則表現(xiàn)精力旺盛,語言能力弱,與人溝通能力不強,堅持性較弱,缺乏同情心。該結果也為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目前我國男生人格發(fā)展存在較大的問題。
男生人格問題形成的原因主要可分為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兩大方面。男女人格差異的形成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研究表明,女生在社會性、行為控制上的得分都比男生高,這從進化學的角度來看有利于繁殖后代。[32]也有研究表明男生由于受先天氣質和神經特點的影響更大,所以與女生相比男生人格中堅持性等特質的發(fā)展較差。[33]社會因素對男生人格問題的影響較為復雜,主要表現(xiàn)為親子關系、社會刻板印象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調查研究顯示,在親子關系中男生獲得的支持更多,[34]這種支持帶來的溺愛和縱容會使男生的人格問題更明顯。研究發(fā)現(xiàn)對男生的溺愛會導致心理脆弱、抗風險和壓力能力減弱,表現(xiàn)出情緒行為異常,缺乏社會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遇事退縮、感情淡漠等問題。[35]社會因素中也要考慮不同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行為期待導致的男孩人格問題。[36]社會鼓勵女孩友善、合作、有責任感,對于男孩則希望他們不能哭、不能玩娃娃、張揚個性、有競爭性[37]等。這就間接導致了男孩人格中缺少同情心、不善于溝通、攻擊性強等問題。另外,社會因素對于男生人格的影響還表現(xiàn)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研究表明父母對女生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多為關注及保護,男生多為拒絕和放任,[38]這表明家長對女孩子的關注度更高,要求也更為嚴格。另外通過作者的實地調查,幼兒園小、中、大班父母為女生報的興趣輔導班的數(shù)量要遠大于男生,對女生形體、音樂、美術、學業(yè)上的重視程度也較高。
(二)當前我國幼兒人格主要存在的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當前我國幼兒人格小、中、大班不同特質得分均在3.7分以下,發(fā)展呈中等偏下水平,亟須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對幼兒人格五維度15個特質得分進行分析的結果主要反映出我國幼兒現(xiàn)存的四個較為明顯的人格問題: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堅持性不夠、有時不夠誠實、不善于與他人交往。
“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是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國家對于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是知識經濟興起、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39]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創(chuàng)新能力可從四個方面來培養(yǎng):摒棄偏重書本知識的教學方法,不按照固定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模式,反對“定于一人私見”的教育原則,側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目的。[40]參照陶行知先生的標準可知我國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缺失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和幼兒園教育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注重集體性而忽視個體需求,“標新立異”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否定和批評,久而久之孩子會出現(xiàn)依賴、求同的心理,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素質的教師對課程的調整更為靈活,領悟性高,能準確把握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念,能及時根據(jù)幼兒的反應做出教學調整。[41]但當代很多教師在創(chuàng)新理念遷移方面存在很多困難,幼兒一旦思維發(fā)散,便不適于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教育管理,這對經驗不足的教師挑戰(zhàn)難度較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42]另外,應試教育致使家長和老師都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成績,很少去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認同和跟隨家長、老師的觀念,希望幼兒園大班教授小學一年級的知識。這些觀念都違背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桎梏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性。
堅持自制作為認真自控維度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有效預測幼兒未來的成功。[43]影響幼兒堅持自制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三大類。在生理因素上,腦成熟因素與幼兒的自我控制發(fā)展密不可分,鑒于自我控制包括堅持性和沖動抑制性,[44]所以腦成熟因素也是影響幼兒堅持自制特質的重要因素。有研究通過對比不同自控水平幼兒的腦電指標發(fā)現(xiàn)自控能力較低的幼兒大腦額葉和頂葉對應功能區(qū)發(fā)展還不成熟。[45]由此可見,生理因素是幼兒堅持自制特質發(fā)展的基礎因素。影響幼兒堅持自制特質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幼兒氣質和動機。研究表明,氣質活動性、氣質情緒性強的幼兒,堅持自制水平低,這符合幼兒自身的實際情況。幼兒活動強度大,情緒表達強烈可以直接導致其多動、堅持性差、抑制性差。[46]另外,堅持性不強在早期的心理學理論中被解釋為實現(xiàn)一個目標但沒有得到獎賞時而產生的趨向反應,[47]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堅持性與內在動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48]幼兒的堅持性差是由于其堅持的內在動機不足,例如,有的幼兒在午睡前不能將自己的衣服疊好,這就反映出了幼兒沒有完成這個動作的動機,他們認為整理了衣服也沒有任何激勵。這就提示教師和家長要促進幼兒形成內部動機,幫助幼兒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從而提高幼兒的堅持性。最后,幼兒堅持自制特質發(fā)展與同伴關系、教師期望、家庭等環(huán)境因素有關。研究表明,教師期望無論是在個體還是班級的層面上對認真自控均有正向的預測作用,[49]教師對幼兒期望越高,幼兒與教師的關系越緊密,[50]幼兒的自制能力發(fā)展的越強,反之亦然。良好的同伴關系更有利于幼兒“去自我中心化”,使幼兒在與同伴產生矛盾時控制自己的行為解決人際沖突。家庭因素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中等有利于幼兒沖動抑制性的形成,家庭收入越低幼兒沖動抑制性越強。[51]
誠實知恥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從古至今國人的立身之本??鬃釉f過“民無信不立”,周恩來總理也強調“老老實實,實事求是”。幼兒誠實知恥的分數(shù)較低反映了幼兒人格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幼兒撒謊問題。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大部分幼兒在4歲左右均已出現(xiàn)說謊的行為,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說謊的發(fā)生概率會呈現(xiàn)上升趨勢,[52][53]有研究以《幼兒說謊問卷教師報告(CFS-TF)》對3~6歲幼兒說謊頻率進行測量,結果表明大部分3~6歲幼兒均有過說謊行為。[54]本研究調查結果也表明幼兒說謊現(xiàn)象普遍存在,所以分析幼兒說謊的原因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是非常必要的。按照已有實地調查和研究內容將幼兒有意說謊的原因主要歸納為三種:違規(guī)后的策略、懲罰性環(huán)境的產物[55]和謊言育兒的結果。其中,違規(guī)后策略是指幼兒在違反規(guī)定后用說謊來彌補,研究表明學齡前的幼兒就會以“破壞證據(jù)”“制造虛假痕跡”等方式掩藏自身的違規(guī)行為。[56]懲罰性環(huán)境是幼兒說謊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壓力較大的環(huán)境中,幼兒會通過自身經驗和觀察學習逐漸懂得說謊可以讓自己更安全。[57]由于幼兒心理認知發(fā)展水平的局限性,往往對環(huán)境判斷有所偏差。幼兒由于畏懼懲罰會產生通過說謊來達到自我保護的心理。最后,幼兒說謊的現(xiàn)象與謊言育兒的情況密不可分。研究表明,超過30%的幼兒的撒謊行為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幼兒誠信行為的養(yǎng)成意義重大。[58]幼兒獲得新行為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觀察學習。[59]有研究表明謊言是一種被父母普遍用于影響兒童行為的工具。[60]譬如家長會用“你不好好吃飯下頓飯就不要吃了”“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下次就帶你去動物園”等帶有欺騙色彩的話語來教育幼兒,并且大部分家長認為此種程度的說謊是可以接受的。幼兒有機會在生活中不斷模仿學習這種說謊的方式,從而產生說謊的行為。
善交際是反映幼兒與外界溝通的重要特質,是個體人生中社會化的起點,也是幼兒立足于社會的基本需要。幼兒善交際特質的影響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心理因素中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影響較大的是幼兒氣質,研究表明氣質會影響幼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61]從而影響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62]幼兒氣質中的社會抑制、反應性和專注性發(fā)展越差,社會交往能力也越差。影響幼兒社會性水平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家庭心理環(huán)境、父母教養(yǎng)方式等家庭因素。父母的嚴厲懲罰、過分干涉、拒絕否認的行為均會影響幼兒與同伴和教師的交往能力。[63]積極型的父母最有利于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形成,但研究顯示積極型的父母大約占半數(shù),[64]故此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弱也屬意料之中的事。布朗分布倫納(Bronfenbrenner)在《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學》一書中也提出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影響因素。[65]隨著當代社會智能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成年人沉迷手機,成為“低頭族”,[66]幼兒缺乏溝通環(huán)境,不能很好地與他人溝通,從而導致善交際特質發(fā)展較弱。但總的來說,幼兒善交際特質的發(fā)展主要與他們是否可以結交朋友,是否愿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看法有關,所以可以通過后天的鼓勵和培養(yǎng)使幼兒提高善交際能力。
五、教育建議
通過對目前我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能夠得知,幼兒人格水平與幼兒生物因素、幼兒園、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四個因素相關性更強。因此,應針對這四個因素提出教育建議。
(一)順應幼兒人格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幼兒健全人格
通過對我國幼兒人格現(xiàn)狀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部分人格問題與自身生物因素相關。如幼兒的堅持自制特質發(fā)展與大腦成熟程度密不可分,幼兒的善交際特質與氣質相關性很強。這就提示研究者,對于幼兒人格問題的預防和改善應建立在了解幼兒人格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之上。通過對不同年齡階段幼兒人格發(fā)展的現(xiàn)狀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人格水平會提高,并且會修復一些人格問題。這也提示研究者,幼兒人格可塑性強,可根據(jù)幼兒人格不同特質發(fā)展的關鍵期和特點培養(yǎng)幼兒人格,從而改善幼兒人格問題。
以幼兒堅持自制特質為例,闡釋如何按照幼兒人格特質發(fā)展的特點和關鍵期培養(yǎng)幼兒人格。研究表明幼兒人格中堅持自制發(fā)展的關鍵期為3.5~4.5歲。[67]在幼兒3歲到3歲半時,大多數(shù)幼兒還處于“被動控制階段”,他們可以順從教師的指令,但教師不在場時多數(shù)幼兒會違反規(guī)則。此時可以采取一些教育措施、強化手段和行為訓練促進幼兒自我控制行為的發(fā)展。比如,可以采用“禮物延遲”的手段進行訓練,教育者可以展示一種對幼兒有吸引力的獎勵物,但是只有幼兒按照要求堅持了一段時間后才能得到獎勵,以此來鍛煉幼兒的堅持自制特質。在堅持自制特質發(fā)展的關鍵期(3.5~4.5歲),即“他人控制向自我控制過渡階段”,幼兒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逐步提高,堅持自制特質迅速發(fā)展,[68]這個階段的幼兒雖不能時刻控制自己的行為,但在教師的提醒下可以控制自己。教育者應該培養(yǎng)幼兒“內外兼修”的能力,在內加強幼兒對行為規(guī)則的認識,在外引導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將外在規(guī)則轉化為內在需要。在關鍵期之后(4.5~6歲),幼兒逐步過渡到“自主控制階段”,這個階段要重點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控制的能力,可以鼓勵幼兒在自身不犯錯的基礎之上糾正其他人的行為。只有順應了幼兒人格發(fā)展的特點,抓住幼兒不同人格特質發(fā)展的關鍵期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人格發(fā)展。
(二)優(yōu)化幼兒園環(huán)境,提高教師人格培養(yǎng)意識
教師對幼兒人格形成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研究中很多幼兒人格問題產生的原因也指向了幼兒園和教師。如教師的創(chuàng)新理念會影響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正確的教師期望、良好的師幼關系能夠提高幼兒的堅持性等。幼兒園主要通過其整體環(huán)境和教師來影響幼兒人格的形成,為了促進幼兒人格水平提高,幼兒園應著力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教師意識培養(yǎng)。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重點包括保持班級良好秩序,合理安排學習活動,營造安全、寬松、彼此尊重的班級氛圍[69]等。更輕松更安全的環(huán)境會減少幼兒的自我保護心理,有效減少幼兒說謊行為。當代教師應善于挖掘幼兒人格中的閃光點,對幼兒良好的行為予以鼓勵,強化幼兒內在動機。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人格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進行改善。如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性別的不同在人格培養(yǎng)內容上有所側重,注重培養(yǎng)男生的友善、同情特質,注重培養(yǎng)女生的競爭意識等。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提高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鼓勵幼兒的探索創(chuàng)新行為。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對幼兒有合理的期望,保持良好的師幼關系。皮格馬利翁效應提示教師們,幼兒會不自覺地接受教師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教師相信幼兒可以克服自身人格問題,人格水平能夠改善和提高時,也會將這種暗示傳達給幼兒,從而促進幼兒人格發(fā)展。
(三)改善家庭育兒理念,運用正確教養(yǎng)方式
從研究結果可見,與幼兒人格問題關系最緊密的因素就是家庭。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影響幼兒堅持自制特質的形成,父母謊言育兒的教養(yǎng)方式會使幼兒產生說謊現(xiàn)象,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影響著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對幼兒人格的影響體現(xiàn)在幼兒人格發(fā)展的方方面面,研究也表明家庭中親子互動對幼兒人格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70]
為了預防和改善幼兒人格問題,家長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民主的環(huán)境,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榜樣,善于與幼兒溝通,努力成為“積極型父母”。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民主的家庭環(huán)境。民主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關鍵是擺正幼兒在家中的地位,要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既不溺愛也不忽視。如果在家庭中幼兒處于被溺愛的地位,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總是優(yōu)先,那么一旦在幼兒園中享受不到這種待遇則會產生極大的不平衡,就不易于與同伴建立和諧、親密的友誼關系,還會影響到教師對其指導教育的方式。[71]幼兒人格的性別差異分析也反映男生人格的問題較女生更為嚴重,人格問題與父母過于關注或忽視幼兒都有關系。家長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鼓勵幼兒獨立、自主,對幼兒人格水平的提升有積極促進意義。其次,父母要做好榜樣作用,減少謊言育兒的教養(yǎng)手段。研究表明幼兒的說謊水平與錯誤信念水平相關較大,[72]這也提示了家長要教給幼兒誠信理念,及時糾正幼兒說謊的錯誤行為。最后,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人格的影響范圍較廣,通過比較可知“積極型”的父母對幼兒人格發(fā)展促進作用較大?!胺e極型”父母對幼兒成長有正確的看法,有比較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愿意積極主動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注重與孩子的交往,愿意與幼兒園積極配合。[73]“積極型”父母養(yǎng)育的幼兒在自尊、自信、社交、利他、探索等人格特質的發(fā)展上均好于其他教養(yǎng)方式養(yǎng)育的幼兒。
(四)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形成中國特色文化
社會環(huán)境作為影響幼兒的宏觀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人格發(fā)展。如傳統(tǒng)文化中的“集體性”弱化了幼兒“標新立異”行為的出現(xiàn),社會對于不同性別幼兒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男生女生的人格均衡發(fā)展。在促進幼兒人格發(fā)展的道路上,應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去粗取精地選擇適宜的傳統(tǒng)文化,以新時代中國特色文化為導向促進幼兒人格發(fā)展。
在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方面,首先要給予幼兒一個適宜生活、學習的物質環(huán)境,并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源以滿足幼兒的需求。另外,隨著電視機、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社會媒體作為精神環(huán)境之一對幼兒人格形成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大。媒體對幼兒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親社會性、攻擊行為與探索創(chuàng)新等方面。電視中的暴力行為、商品廣告會導致幼兒人格問題的增多,[74]長時間沉迷于電視、電腦也會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閱讀能力下降,[75]因此,社會應當規(guī)范媒體節(jié)目的內容及時長,使其在幼兒人格形成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在文化選擇方面,應當摒棄“重男輕女”“槍打出頭鳥”的傳統(tǒng)思想,秉承“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原則,繼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誠實守信、自主進取、合作守禮等),結合西方杰出文化(如探索創(chuàng)新),形成適應中國幼兒人格發(fā)展的中國特色文化。另外,還需要弱化社會對男生女生的刻板印象,不應該弱化或強化培養(yǎng)某一性別中的某幾種人格特質。幼兒人格是由不同人格特質構成的整體,只有這些人格特質健康、均衡的發(fā)展才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19]楊麗珠,張金榮,劉紅云,等.3~6歲兒童人格發(fā)展的群組序列追蹤研究[J].心理科學,2015,38(03):586-593.
[2]MYSZKOWSKI N, STORME M, TAVANI J L .Are reflective models appropriate for very short scales? Proofs of concept of formative models using the Ten-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9,87(2):363-372.
[3]HAMPSON S E. Mechanisms by which childhood personality traits influence adult well-being[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17(4):264-268.
[4]STAFF R T, HOGAN M J, WHALLEY L J.Childhood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neuroticism and openness contributes to social mobility: a study in the Aberdeen 1936 Birth Cohort[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7(114):206-212.
[5]HAMPSON S E, GOLDBERG L R, VOGT T M. Mechanisms by which childhood personality traits influence adult health statu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healthy behaviors[J]. Health Psychology,2007,
26(1):121-125.
[6]楊麗珠,王江洋.兒童4歲時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對其9歲時學校社會交往能力預期的追蹤[J].心理學報,2007(04):668-678.
[7]蔡元培. 中國人的修養(yǎng)[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2:183.
[8]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92-198.
[9]楊麗珠.中國兒童青少年人格發(fā)展與培養(yǎng)研究三十年[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31(01):9-14.
[10]LAIDRA K, FRUYT F D, KONSTABEL K. Assessing childhood personality with the estonian short version of the hierarchical 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HiPIC)[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7(112):31-36.
[11]KREEKES N, FALK O, BRANDSTROM 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haracter maturity in child aggressive antisocial behavior[J].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2017(76):129-137.
[12]田甜,胡幼芳.兒童早期情緒和行為問題篩查與評估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06):1441-1443.
[13]高鵬,馬龍,崔晶,等.哈爾濱市1722名4~5歲兒童行為問題調查[J].中國校醫(yī),2018,32(11):809-811.
[14]趙南.湖南省3~6歲幼兒人格發(fā)展現(xiàn)狀與特點[J].中國特殊教育,2013(8):92-98.
[15]忻仁娥,張志雄.全國22個省市26個單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兒童行為問題調查:獨生子女精神衛(wèi)生問題的調查,防治和Achenbach’s兒童行為量表中國標準化[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2(1):47-55.
[16]唐慧琴,忻仁娥,林霞鳳.全國22省市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兒童行為問題調查之二:4727名學前兒童心理衛(wèi)生問題[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3(1):9-11.
[17]劉雯,楊麗珠.3~6歲幼兒個性結構研究[J].心理科學,1999 (5):459-460.
[18]楊麗珠,張野,劉文.基于教師描述的幼兒個性結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學,2004(3):575-579.
[20]袁衛(wèi),彭非.中國發(fā)展指數(shù)的編制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21(2):1-12.
[21]鄭日昌.心理測量[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81.
[22]王美芳,張燕翎,于景凱,等.幼兒焦慮與氣質、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03):371-373+397.
[23]JOHN B. The Bowlby-Ainsworth attachment theory[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979,2(4):222.
[24]ROBINS R W, JOHN O P, CASPI A. Resilient, overcontrolled, and undercontrolled boys: three replicable personality typ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1):157-71.
[25]FRUYT F D, MERVIELDE I, LEEUWEN K V. The consistency of personality type classification across samples and five-factor measures[J].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2,16(S1):57-72.
[26]TREIT S, LEBEL C, BAUGH L. Longitudinal MRI reveals altered trajectory of brain development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in 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s[J].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3,33(24):10098-10109.
[27]林宏.學前兒童保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4.
[28]雷靂.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40.
[29]楊麗珠,劉凌,徐敏.早期兒童自我認知發(fā)生發(fā)展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47.
[30]王練.學前衛(wèi)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07.
[31]岳永華,張光珍,陳會昌.兒童的依戀類型與其問題行為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0(2):318-320.
[32]KOCHANSKA G, COY K C, MURRAY K T. The 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ion in the first four years of life[J]. Child Development,2001,72(4):1091-1111.
[33]LAGATTUTA K H. When you shouldn’t do what you want to do: 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desires, rules, and emotions[J]. Child Development. 2005,76(3):713-733.
[34]蒲少華,盧彥杰,吳平,等.父親在位問卷簡式版的制定及在大學生中的信效度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04):438-441.
[35]景云.家庭結構變遷下家庭教育問題及解決途徑[J].教育評論,2019(01):49-52.
[36]ZHURAVLEVA I, SAKHAROVA T. Self-present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J].European Proceedings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8(43):688-694.
[37]劉秀麗.論科學的性別教育[J].教育研究,2013(10):127-133.
[38]劉國艷,王惠珊,連光利,等.中國城市12~36個月幼兒情緒社會性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5):3534-3537.
[39][42]葉上雄.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教育學刊,2000(2):8-11.
[40]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50.
[41]楊莉君,李雨姝.湖南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之師資保障體系的建構[J].學前教育研究,2013(9):56-62.
[43]蔣虹,呂厚超.青少年未來時間洞察力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堅韌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7(3):321-327.
[44]楊麗珠,沈悅.兒童自我控制的發(fā)展與促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281-282.
[45]孫巖,金芳,何明影,等.游戲訓練提高幼兒自我控制能力:來自ERP的證據(jù)[J].心理科學,2015,38(05):1109-1115.
[46]楊麗珠,沈悅,馬世超.幼兒氣質、教師期望和同伴接納對自我控制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2,35(06):1410-1415.
[47]AMSEL A. Frustrative nonreward in partial reinforcement and discrimination learning: some recent history and a theoretical extens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62,69(4):306-328.
[48]DECI E L,VALLERAND R J, PELLETIER L G.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3-4):325.
[49]楊麗珠,李淼,陳靖涵,等.教師期望對幼兒人格的影響:師幼關系的中介效應[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6,32(06):641-648.
[50]RUBIE-DAVIES C M. Teacher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of student attributes: is there a relationship?[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9,80(1):121-135.
[51]周少賢,陳尚寶,董莉.3~6歲幼兒獨立性和自我控制的發(fā)展特點及家庭影響因素[J].學前教育研究,2004(11):42-45.
[52][72]徐芬,王衛(wèi)星,張文靜.幼兒說謊行為的特點及其與心理理論水平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5(01):73-78.
[53]WILSON A E, SMITH M D, ROSS H S. The nature and effects of young children’s lies[J]. Social Development,2003(12):21-45.
[54]董會芹,劉倩,張文新.幼兒說謊與問題行為、家庭功能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01):174-177.
[55]趙志霞.學前兒童謊言行為的發(fā)生與原因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6(02):46-53.
[56]劉秀麗,車文博.學前兒童欺騙及欺騙策略發(fā)展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4):237-243.
[57]TALWAR V, LEE K. A punitive environment fosters children’s dishonesty: a natural experiment[J]. Child Development,2011,(81):581-596.
[58]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M].陳欣銀,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7-19.
[59]HASTINGS P D, ZAHN-WAXLER C, ROBINSON J A,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rn for others in children with behavior problem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0,36(5):531-546.
[60]HEYMAN G D, HSU A S, FU G, et al. Instrumental lying by parents in the US and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2(1):1-9.
[61]趙艷林,張林,周盈英.大學生氣質因子對人際交往困擾的影響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06):707-709.
[62]劉文,彭菲菲.幼兒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及與氣質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26(03):245-250.
[63]俞國良.學習不良兒童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其與社會性發(fā)展的關系[J].心理科學,1999(05):389-393+477.
[64][73]鄒萍,楊麗珠.父母教育觀念類型對幼兒個性相關特質發(fā)展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182-187.
[65]BRONFENBRENNER U. The er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M]. 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35-45.
[66]丁倩,孔令龍,張永欣.父母“低頭族”與初中生手機成癮的交叉滯后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5):952-955.
[67]沈悅,楊麗珠,方樂樂.3~6歲兒童自我控制發(fā)展特點及其教育建議[J].教育科學,2015,31(01):68-74.
[68]BRONSON M B. Self-regul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nature and nurture[J]. Canadi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Review, 2005, 14(3):87.
[69]JOANNE HENDRICK.兒童全人教育[M].林翠湄,譯.臺北:心理出版社,2005:125.
[70]袁紅梅.從艾里克森人格發(fā)展?jié)u成說看良好親子關系模式的創(chuàng)立[J].學前教育研究,2004(9):32-33.
[71]劉杰,孟會敏.關于布郎芬布倫納發(fā)展心理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2):250-252.
[74]LENNINGS H I B, WARBURTON W A. The effect of auditory versus visual violent media exposure on aggressive behaviour: the role of song lyrics, video clips and musical ton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1,47(4):780-799.
[75]卜衛(wèi).大眾媒介對兒童的影響[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14.
Investigation and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on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tatus of 3~6-Year Old Children in China
Yuwan Gao, Lizhu Yang, Yan Sun
(School of Psycholog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eachers used the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eacher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3~6 years old)” to evaluate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tatus of 10,409 children aged 3~6 years in 54 kindergartens from 15 provinces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dimensions in Children’s personality which are agreement, intellectual, conscientiousness and moderate extraversion have a moderately low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children’s personality has some protruding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novation ability, low proportion of honesty, weak in sociality, undercontrolled personality type has more proportion than except. Secondly, the level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ri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es. As for the type of personality, the proportion of undercontrolled personality type in junior kindergarten is more than the other two grades, the overcontrolled personality type is dominant in middle kindergarten, and the majority personality is the developing type in senior kindergarten.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between boys and girl. Girls have a higher development level than boy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preschool education field. Personality of children could rise up by some effective means, such as, aware of the characteristic about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mproving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ning consciousness, improving family parenting concepts, optimizing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Key words: children’s personality, traits of personality, types of personality, problems on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