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軍
【摘? ? 要】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簡單來說,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之下,通過盡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然而,就目前高中歷史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想要達到高效教學,依然存在著很多阻礙。
【關鍵詞】高中歷史? 有效教學?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045
長期以來,受到傳統(tǒng)觀念以及施教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歷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為了考試而教學,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學觀念仍舊停留在歷史理論知識放在第一位,只要能夠運用到考試上的知識便是萬能的,如果考試運用不到的知識,便沒有必要去進行長時間的記憶以及了解。教師在課堂上消耗了太多的時間在理論知識的講授上,使得歷史課堂教學顯得枯燥乏味,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無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yǎng)。本文就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探究,希望對于歷史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歷史教師仍沿用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思路和觀念,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與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講臺上一味地講解,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講和記筆記,這種模式導致課堂教學的僵化和呆板,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更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落后教學模式的局限,導致學生難以接受到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念與思想,只會死記硬背地學習,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為了應試而學習,導致學習效率降低,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歷史是一門比較活的課程,它所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而豐富,能夠涉及多個領域和范圍,教師應當在課本教學的基礎上適當?shù)剡M行拓展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具備良好的歷史素養(yǎng)。因此,對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應當具備廣博的知識,還應當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和授課技巧,才能夠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而現(xiàn)實中有很多教師自身能力和知識儲備有限,難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去體會和感悟歷史的深度與底蘊,教學內(nèi)容的局限與單一導致學生難以接觸到更廣闊的天地,課堂教學效率無法得到保障。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通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在課堂45分鐘時間里滔滔不絕地講授,將知識點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堆砌,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和效果。在這種高強度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枯燥沉悶,學生缺乏聽課激情與興趣。即便是教師慷慨激昂地教學,也很難讓學生有效掌握。在“灌輸式”教學下,教師缺乏對學生接受能力的考慮,最終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課堂教學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歷史其實是一個故事性很強,具有豐富人物關系以及歷史事件的課程,許多學生其實非常想通過歷史課堂來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以及傳統(tǒng)文化,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地調(diào)動同學們對于課堂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一進入歷史課堂就被一種親切、愉快的氛圍,所影響,吸引學生進行歷史理論知識的自主學習。
例如,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充分利用情景再現(xiàn)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當中,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加深同學們對于歷史故事的理解。教師在講授《鴉片戰(zhàn)爭》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學目標是讓同學們了解到鴉片戰(zhàn)爭的起因、存在的意義以及鴉片戰(zhàn)爭的具體內(nèi)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讓同學們進行角色扮演,從而加深同學們對于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為了開拓中國市場、進行原料的掠奪而引起的一場戰(zhàn)爭,而引起這場戰(zhàn)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虎門銷煙。因此,在進行鴉片戰(zhàn)爭教學的時候,應當對于虎門銷煙的內(nèi)容進行主要的講解,并且讓同學們進行情境再現(xiàn),讓同學們站在林則徐的角度進行問題的探討與分析。讓同學們站在英國人的角度分析這場戰(zhàn)爭給他們帶來的利弊,這樣能夠全方面地讓同學們對于鴉片戰(zhàn)爭進行分析,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同學們的綜合探究能力。
三、采用討論式教學法
對于高中歷史來說,這個階段的歷史教學在內(nèi)容上十分的全面,囊括古今中外,雖然內(nèi)容繁多,但其知識體系比較完整,教師不需要每堂課都講授知識,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把握,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其中,采用討論式教學法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比如,我們在學習“中國古代史”這部分的內(nèi)容時,教師不要一開始就一板一眼地講授每個朝代的重要歷史,而是將“中國古代”這一課題拋給學生,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目前已有的知識儲備,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去聯(lián)想中國古代應該是個什么樣子的。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以平等的身份去參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在討論中引導學生的思維,這種教學方法更能引發(fā)學生的認同感。
四、結語
想要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在之前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對教學方式做出整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轉變教學觀念,使之符合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同時,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想要切實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就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相信只要教師和學生高度配合,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李慶華.優(yōu)化課堂提高效率: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成功(教育),2012.
[2]孫曉萱.探究式學習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