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朋
【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要。高中歷史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是文科高考的必考科目,因此,高中歷史教學一直都是高中階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高中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已經(jīng)是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本文從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概述進行分析,探究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 學科素養(yǎng)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71-01
0
在新課程的改革的不斷推進下,核心素質教育和傳統(tǒng)課堂改革已經(jīng)成為當前的素質教育的焦點,高中歷史的教學任務除了單純的教授知識以外,更加強調最學生的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對歷史的理解、辯證思維和應用知識的傳授,高中歷史教師要主動的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步伐,為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制定新的策略。
一、高中歷史學科素養(yǎng)概述
中國社科院的吳偉教授認為歷史學科素養(yǎng)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化和學生自己的日常積累,獲得的歷史知識、能力和意識以及歷史情感、價值觀念,這些有機構成的整體就是歷史學科素養(yǎng)。歷史學科素養(yǎng)是能夠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從歷史和歷史學的角度去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歷史學科素養(yǎng)作為一種心理品質,在學術界主要表現(xiàn)為具有對史實的敏銳性,能夠快速和敏銳的發(fā)現(xiàn)和捕捉問題,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因而,能夠有效的將歷史知識進行整合,提高知識的準確性和連貫性。而且,由于對于歷史知識具有更加快速的吸收和思考能力,具有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刻、更加廣闊、更加獨特。他們在對待歷史知識時,不會只停留在歷史知識的表面,而是會更加深入的思考問題,視野也更加廣闊。
在研究中,通常將歷史學科素養(yǎng)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對歷史高考真題進行整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歷史學科的考察,都是源于教材,雖然難度和教材相比較高,但是,歷史教材是考察的基礎,因此,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最為基本的要素就是能夠熟練的掌握學科基礎知識;第二,歷史學科思維。在對基礎的學科知識進行掌握的基礎上,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沒有科學的思維,就不能順利的解決實際問題,歷史中的一些邏輯性強的問題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第三,歷史學科能力??荚囍袑τ跉v史學科的考察不僅僅是考察學生對歷史教材掌握的熟練程度,還要考察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包括閱讀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說明和判斷能力、論證能力等,還會對學生調動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進行考察,要求學生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事物進行描述和分析論證;第四,多元的科學史觀。歷史和其他學科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研究對象既包括過往的事件,又包括當下和未來的事件,學習歷史必須要具備科學史觀,包括唯物史觀、文明史觀和整體史觀;第五,學以致用的能力。歷史學科的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對歷史的研究,來對現(xiàn)實進行研究,以古知今、以古鑒今,形成學以致用的能力對古今事件進行研究,服務現(xiàn)實;第六,具有學習持久力。歷史學科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包括對歷史學科的持久的學習能力,能夠持久的對歷史展開學習。
二、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當前,高中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中最為欠缺的就是閱讀能力,由于閱讀能力的不足,使得學生在解題時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不能很準確的理解歷史知識和考試題目。在這種情況下,高中歷史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具備最為基礎的能力,然后再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等其他能力進行開發(fā)和培養(yǎng)。例如,在展開歷史的教學時,多為學生進行拓展,發(fā)放與本節(jié)課堂所學的內容相關的閱讀資料,讓學生自主閱讀,并在閱讀完后,就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等展開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和提煉信息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第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yǎng),對歷史知識和真題研究透徹,分析考點和考綱,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各自的思維能力進行了解,提高培養(yǎng)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第二,引導學生樹立歷史時間觀,歷史學科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歷史事件,而歷史事件是以時間為線發(fā)展的,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歷史時間觀,就能夠為學生提供研究歷史的一個科學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第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歷史思維的形成不是教師單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探究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等。例如,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進行自主預習,并讓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的背景、影響等問題進行分析、探究。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
課堂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陣地,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教師就要對歷史的課堂進行完善,尤其是創(chuàng)新課堂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記憶,形成自己的歷史框架。例如,在學習“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全部的歷史故事進行梳理,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分析,當學生對本課的知識學習之后,讓學生以時間為線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為大家講述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素養(yǎng)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的,需要高中教師持之以恒的堅持,只有在日常的教學中貫徹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的工作,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鐘祖華. 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 2017(8):104-104.
[2]李妍.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導學, 2017(21):83.
[3]劉玉紅.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