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名
摘 要:西方經濟學在經濟學科領域中占據主體地位,是學習所有其他經濟分支學科的基礎,具有理論和方法論凸顯性強和思維嚴謹性、貼近現(xiàn)實性等特點。為提高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課程的興趣,“微助教”和講授模式相結合的方式能使學生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了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使教育過程真正實現(xiàn)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微助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7-0143-04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特點和學科地位
《西方經濟學》是財經類高校重點的學科專業(yè)課,1992年國家教委明確指出《西方經濟學》成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12門核心課之一,并且也是本??圃盒:透呗毟邔T盒5雀咝F毡殚_設的一門主要專業(yè)課?!段鞣浇洕鷮W》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板塊,每個板塊都有自身的特點,并且強調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的能力。
(一)理論和方法論凸顯性強
從微觀經濟學上看,亞當·斯密和大衛(wèi)李嘉圖針對經濟問題的分析、思考以及理論構建,均為馬歇爾和凱恩斯分別創(chuàng)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同時數(shù)學和物理研究方法的應用也豐富了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分析具體經濟問題的研究方法,并且隨著研究方法的不斷推進,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研究方法也越來越完備。該課程也體現(xiàn)了理論性和方法論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同時馬克思理論也在西方主流經濟學發(fā)展過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思維嚴謹性
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課程的過程中,更加強調了經濟思維的訓練。從微觀經濟學看,隨著數(shù)學方法的不斷應用,例如求導判斷消費者最大效用、博弈論中貝葉斯方法的應用,乃至古諾寡頭壟斷和伯川德寡頭壟斷之間的差別,均體現(xiàn)微觀經濟學嚴謹?shù)乃季S方式。不僅在微觀經濟學中體現(xiàn)了這種嚴謹性,在宏觀經濟分析中亦如此,雖然宏觀經濟分析討論了更加宏大的經濟層面,但這更恰恰說明思維嚴謹?shù)闹匾?。例如分析宏觀經濟增長及進行宏觀經濟周期預測時,需要學生能夠從特定角度和特定時期,分析出影響宏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經濟增長變化周期是眾多經濟行為合力的結果,彼此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抓住經濟增長周期變化的主要因素,需要嚴謹縝密的思考。
(三)貼近現(xiàn)實性
雖然在經濟學研究中,特別是在數(shù)學方法的應用,如導數(shù)、泰勒公式及拓撲數(shù)學的應用,使得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課程過程中,顯得格外抽象且晦澀難懂,但是要清楚地認識到,西方經濟學主要服務對象和目的,是為我們個人、為政府提供相關政策進行服務。事實上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我們分析的經濟現(xiàn)象并未脫離現(xiàn)實生活,研究的問題也并非“高高在上”,例如商品選擇多樣性所帶來的效用最大化、“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電商行業(yè)的寡頭壟斷以及收入分配的福利選擇等等,均體現(xiàn)了西方經濟學研究、分析及解決現(xiàn)實性問題的特點。因此如何使用掌握的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經濟問題變化發(fā)展背后隱藏的經濟理論,是學習本課程的重要特點。
西方經濟學在經濟學科領域中占據主體地位,是學習所有其他經濟分支學科的基礎。只有掌握好西方經濟學相關理論,才能夠為學習其他門類的經濟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論是對于傳統(tǒng)經濟學,諸如勞動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等傳統(tǒng)經濟學門類,還是新型發(fā)展的福利經濟學、規(guī)制經濟學,甚至是對于社會學等相關學科而言,西方經濟學都是其必須掌握的學科基礎課程。
二、學生特點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一)經管類高校學生特點
經一線教師反饋,當前入學的財經類院校本科學生,在中國現(xiàn)有教育制度環(huán)境下,應試能力較強,但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學生在大學之前主要接受的是“灌輸式”教育,接受的知識較全面,但大學時代的學習更加凸顯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從高中進入大學,初始階段很多學生很難將已經掌握的知識充分調動起來。其次,初入大學的學生在獨立思考方面幾乎無從下手,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在理解經濟問題背后的經濟理論和運用經濟理論解決經濟問題方面,將會遇到較大的困難。最后,由于多年“填鴨式”應試教育模式,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中遇到教學難度較大的經濟理論時,更傾向于接受老師講授的模式,主動學習能動性較差。
(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講授西方經濟學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首先,在教材選擇方面,應更注重多樣性。由于西方經濟學的微觀部分理論構建比較完整,很難在微觀理論結構上有所突破,因此在教材選用上,會長時期選用同一本教材。在宏觀部分雖然近20年來宏觀理論有了一些長足進步,但所涉及的宏觀理論較難,不易被初學經濟學的學生所接受。其次,在教學過程方面,教學形式比較單一。由于學生在大學之前的學習階段,并未真正接觸過經濟學相關知識,因此一線教師在講授本課程的過程中,基本上就是“一言堂”,學生并不能接收到充分的知識,這降低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導致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抬頭率低的主要原因。再次,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案例缺乏的現(xiàn)象。僅以本校教學情況看,一線教師均認為教好西方經濟學,課堂中充足的案例分析是學生能夠較好掌握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的必要條件。但是微觀和宏觀課程學時不足,一學年微觀和宏觀均僅為51課時,微觀部分分為13章內容,宏觀部分分為12章內容,課時較緊張,所以在有些章節(jié)的講授過程中,不得不縮減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案例分析,客觀上加大了學生準確扎實掌握西方經濟理論的難度。最后,教師知識結構有待進一步加強。由于在講授西方經濟學過程中長期僅使用一本教材,客觀上導致教師知識結構更新較慢,脫離經濟學理論發(fā)展前沿,這不利于學生及時更新更深層次的知識,不利于學生培養(yǎng)分析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能力。西方經濟學是所有經濟學科的理論基礎,是理解經濟學的“主干”,但仍需要“枝葉”的配合,在很多西方經濟學章節(jié)中,需要勞動經濟學、福利經濟學、財政學等相關知識共同配合,才能夠使學生充分理解相關經濟學原理。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嘗試
(一)教學方式種類多樣化與適應性
隨著中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方式也得到了長足進步。教學方式從最初的板書形式,逐漸向信息化、多樣化進行轉變。例如PPT與講授方式的結合、案例“一脈式”教學方式、慕課進入課堂、翻轉課堂的應用以及“雨課堂”和“微助教”信息化教學等等。教學方式方法本身并無優(yōu)劣之分,只是在于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否適合于不同課程知識的傳遞。例如,當前翻轉課堂被大量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翻轉課堂具有相當優(yōu)勢,其創(chuàng)始人亞倫·薩姆斯和喬納森·伯格曼認為翻轉課堂做到教與學之間的轉變,以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且客觀上實現(xiàn)了學生上課前的充分預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不可否認,翻轉課堂具有諸多優(yōu)點,但翻轉課堂并不適合所有學科。從經濟學科角度看,翻轉課堂可能適合于經濟學方法論、勞動經濟學及人口經濟學等學科,這是因為,學生已對經濟學有過了解,并且對這些學科所研究的經濟現(xiàn)象有所認知。但對于初始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同學來說,進行翻轉課堂將使得同學更加茫然,無從下手,因此找到一種適合的教學方式仍值得一線教師進行不斷嘗試和探索。
(二)基于“微助教”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探索
作者在近3年的6個學期中,針對學習西方經濟學課程的20多個班級,也進行了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嘗試的主要內容為把“微助教”信息化模式與講授形式結合起來,近3年來在華北地區(qū)教師“微助教”使用頻率上,有2個學期排在前十名,1個學期排在前20名。在使用“微助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靈活的提問方式、PPT教案上傳功能、多種類的考試形式以及課后討論版塊,都對西方經濟學教育教學方式轉變給予一定幫助,為教師能夠使學生掌握和理解本課程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方式。
四、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果
通過“微助教”和講授模式的相互結合,并經過3年的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可以從中看到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所獲得的一些成果。
(一)“微助教”和講授模式的相互結合,能使學生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通過“微助教”和講授方式相配合,學生成績得到明顯提高,特別是在不考慮平時成績的基礎上,試卷成績得到大幅度提升。分析其原因發(fā)現(xiàn):首先,學生瀏覽PPT課件的頻次逐年增加,并且瀏覽的時間越來越長。PPT上展示的是講授各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可能在上課期間對不理解的知識點不好意思向老師進行提問,對有些知識理解不深刻甚至不懂,長期積壓不理解的經濟理論,將對學生理解西方經濟學整體框架形成障礙。但學生通過課前和課后瀏覽PPT,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鞏固已理解的經濟理論;另一方面也能夠重溫教師課堂講授內容理解欠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其次,在教學期間不同階段所留作業(yè),學生能夠進行認真思考,由于學生能夠在答題后瀏覽正確答案,學生會針對錯誤試題所涉獵的知識點,在教學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同時教師也能夠看到學生回答每道題的正確率,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已授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查漏補缺,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最后,靈活的提問方式,客觀上督促了學生在課堂學習集中度,提高了學生上課期間的抬頭率,便于跟上教師講課進度,從而提高期末考試成績。從教育學研究上看,學生在上課期間,思維最為集中的時間,大約只有15至20分鐘,其他時間學生思維不集中不可避免。如何在學生思維不集中的階段,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微助教”這種靈活的提問方式——隨機回答模式是非??尚械?。學生由于不知道會提問到誰,當想“開小差”時,不得不強迫自己認真聽課,因此使學生在50分鐘課堂中保持了較高的學習效率。
(二)“微助教”和講授模式相互結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一方面,在“微助教”和講授模式相互結合下,學生對于西方經濟學相關理論的理解,從不懂向懂逐漸轉變,在此過程學生能夠從掌握的知識中獲得滿足感,這將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微助教”平臺,教師也會給學生留下大量的課后討論。課后討論是相關經濟理論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延展,特別是對當前熱點問題的經濟分析,這些討論并不枯燥,例如“高房價的經濟分析”“大學男女交往的成本收益分析”“中美貿易戰(zhàn)背后的經濟內涵”“金融領域中的灰犀?,F(xiàn)象”等等,學生在課后討論時,表現(xiàn)出極大的討論熱情。這些現(xiàn)象說明學生并非不愿意學好西方經濟學課程,只不過不知道從何下手,僅此而已。通過課后討論,一方面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興趣與愛好,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發(fā)展了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通過“微助教”和講授模式相互結合,能夠促進學生逆向思維能力,西方經濟學不僅僅要求學生先學會后應用,更加強調了能應用更能學的目標,就像宏觀經濟增長理論中“干中學”模型一樣,邊干邊學,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并沒有先后次序。因此通過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能夠提升學生逆向思維能力,更好地促進教學效果。同時“微助教”和講授模式相互結合,所帶來的教育教學方式的變化,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特別是在討論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小組討論時,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一般情況下,討論的熱點問題并非單一經濟理論就可以解決,需要多理論綜合分析已發(fā)生的經濟現(xiàn)象,需要學生進行資料查閱,團隊成員如何進行合理分工才能使得效率更高,有理有據地闡明觀點,這需要學生進行團隊合作,隨著課后討論次數(shù)的不斷增加,學生也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更好地進行經濟理論分析,提高了學生們團隊協(xié)作能力。
五、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啟示
通過教育教學方式改革的探索,能夠看到一定的成果,但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應該隨著教育發(fā)展長期不斷地進行探索,教育過程應該真正實現(xiàn)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上述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嘗試的成果,也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示。
(一)實現(xiàn)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仍任重道遠
當前教育仍多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在被動參與。教育的目標是真正使得學生們學會知識,而不是教師教會知識。因此在西方經濟學授課過程中,如何能夠使得學生學會相關經濟理論、牢固掌握相關知識,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還應該如何改革,仍值得我們深思。
(二)“微助教”也不是萬能的,其本身設計也存在一些問題
“微助教”是一個比較好的輔助教學手段和方式,目前來看應用在西方經濟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有效的,但也不是萬能的,其本身功能也存在一些設計漏洞。例如“微助教”并不支持上傳視頻格式的內容,僅能夠上傳一些文字信息,但文字信息畢竟要比視頻信息相對枯燥。個人設想一旦視頻信息應用能被開發(fā)應用,教師能夠在邊授課的過程中,邊錄視頻并進行同步上傳。在這樣的授課視頻中,教師在課堂上教態(tài)更自然,使學生在觀看過程視頻中,更容易喚醒學生對先后知識理解的銜接,更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更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育教學方式轉變很重要,但更應該對課程內容進行更有效率的設計
雖然教育教學方式改革能夠幫助學生學習,但是教育教學方式僅僅是一種手段。從教師自身看,應該完善西方經濟學相關理論體系學習,掌握全面的西方經濟學相關知識結構,并且能夠融會貫通,由此更好地加強對西方經濟學課程各章節(jié)講授內容的課程設計。只有較好的西方經濟學各章節(jié)課程設計,才更容易使學生充分理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內涵,才更能夠幫助學生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期間構建完整的理論框架,才更能夠保證已系統(tǒng)學習過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不會被遺忘。
(四)進一步加強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學習西方經濟學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學生們的逆向思維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從中提高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來講,不僅僅對學習本課程有益,對學習其他課程也有益處,而且也對學生未來走出校門進入工作崗位更加有益。
參考文獻:
〔1〕胡小鳳.基于翻轉課堂的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生產力,2018,(12):107-109.
〔2〕尹強飛.微助教平臺助力高職院校軟件專業(yè)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35):106-107.
〔3〕伍茜溪,梁勁松.專題研討課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17(18):186-187.
〔4〕潘友縣.基于微信的品德課堂互動教學初探[J].中小學德育,2017,(12):33-35.
(責任編輯 徐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Western economics based on the "micro-teaching" mode. It also analyze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subject status of Western econom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students' quality 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teaching and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methods were reformed, and receiving some achievements.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enlightenment brought to us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Reform;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