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西園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大膽創(chuàng)新作文評改方式。學生自評自改、小組互評互改、教師復評反饋這三種評改方式的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有利于建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關鍵詞]作文教學;自評自改;互評互改;復評反饋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1-0003-0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每個語文教師應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問題。而作文評改作為作文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作文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批閱作文,教師可以檢查學生在遣詞造句、審題立意乃至謀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否客觀準確,對生活的感悟是否豐富深刻,從而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
然而,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方式大多是“學生寫,教師改;教師評,學生聽”,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不利于其寫作能力的提高?!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評改方式,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評改策略。
一、自評自改,凸顯學生主體作用
在教學工作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要參與者和實踐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讓學生自評自改作文,并不是毫無目的地讓學生亂評亂改,而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自己評改自己所寫的文章。
首先,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評改作文的相關技巧。筆者在引導學生批改記敘文時,要求學生掌握的評改要領如下:整體把握可從標題的擬寫、結構的安排、主旨情感的確立、表現(xiàn)技巧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局部把握可看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與銜接、文章主體部分的敘述和描寫;細微處可看文章的字數(shù)、書寫、卷面、字句的運用乃至標點符號的使用情況等。此外,學生還應學習如何準確規(guī)范運用批改的符號,如刪除號、增補號、換位號、分段號、后移號、錯別字號、贊揚號等。
其次,學生可以通過批改范文這一實踐活動加深對要領的理解。教師選擇好、中、差作文各一篇,通過朗讀或借助多媒體投影儀等,展示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所學的評改技巧來詳細分析文章的中心、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或文章所展現(xiàn)的亮點,按照相應的評分標準進行相應的加分或減分,從而在具體實踐中掌握評分的標準。
最后,要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肯定下大膽評改,充分挖掘出自己作文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的不足。特別是針對后進生,教師更應該鼓勵與肯定,讓其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的亮點,如字數(shù)達標、書寫工整、結構完整等,以此引導和激勵這部分學生。此外,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自評自改時提出自己寫作時的困惑,以尋求同學和教師的幫助,一起探討解決對策。很多困惑往往能引發(fā)師生的共鳴。
二、互評互改,促使學生揚長避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7—9年級寫作目標要求強調(diào):“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弊魑脑u改本身就是一種對話,除了是學生與自己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作品間的對話外,亦是學生間的對話與交流乃至不同學生與多種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采用小組互評互改的評改方式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溝通情感、加強交流、促進提升。
學生互評互改的作文評改方式可建立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學習作文自評自改的方法,了解并掌握了作文的評分細則和評分標準之后,便可在學習小組內(nèi)互評和互改作文。筆者主要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寫作水平,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的評改合作小組。小組成員的寫作水平有優(yōu)、良、一般三個等級,這樣有利于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和評改。確定組別后,小組成員每人須評改包括自己的作文在內(nèi)的兩篇作文。在初閱作文時,學生要用紅筆找出錯別字,用橫線畫出有語病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進行適當?shù)呐?再在合作小組內(nèi)進行作文傳閱,小組成員圍繞文章的立意、選材、情感、表達、寫法等主要方面討論文章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原有的批注進行補充或修改;討論結束后分項寫出評語,分等級評出分數(shù);最后撰寫作文總評語,并署上點評日期。
修改作文是寫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學生針對同小組成員的評語選擇兩三處較突出的缺點進行修改,不必面面俱到。筆者在學生小組互評互改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先從全局出發(fā),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確,選擇的材料是否緊緊圍繞中心,文章結構是否緊湊,布局詳略是否合理,過渡是否自然,然后再糾正錯別字,修改病句,對描寫不夠細致的地方進行補充修改……如若遇到問題,可在小組中進行討論,甚至與原作者交流,征求其意見,或尋求教師的幫助與指導。通過這一系列的互評互改訓練,學生可在今后的作文寫作過程中進一步揚長避短,顯著提升作文能力。
三、復評反饋,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弊魑脑u改應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語文活動,當學生把經(jīng)過自評自改、小組互評互改的習作上交后,教師應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認真復評,這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筆者在教學中會認真審閱各小組的評改情況,對于那些評改認真的小組成員,會進行表揚并將其作文進行展覽,讓其他學生觀摩學習。在評改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肯定性的表揚,尤其是對后進生。后進生由于基礎薄弱,語文積累少,常常是絞盡腦汁在寫作文、評改作文,若不能及時鼓勵他們,則有可能造成他們的厭煩心理。對后進生作文的點評應不同于優(yōu)生,可從書寫、遣詞造句、結構等較為淺顯的方面入手,要多寫肯定性評價,讓這些后進生得到一定的心理滿足感。而對一些寫作能力較好的學生或者是進步空間還很大的學生,則可采用獨立批改的方式,教師面對面地與之溝通交流,并適時地進行表揚與肯定。這樣,每個學生便都有機會享受到成功的滋味,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對學生習作的復評復改,能使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提高寫作能力。同時也能使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交流平臺,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更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
在作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勵學生大膽探索,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得以激發(fā),寫作能力才能逐漸得以提高。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