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幼鳳
摘 要 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是新課標對學校教育的全新教育要求,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本文從分析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的滲透的重要性入手,提高對“民族元素”進入課堂教學的教學意識,并提出了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滲透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學;民俗元素;滲透
中圖分類號:O5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3-0118-01
小學美術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致力于普及基本的美術知識,更加要積極迎合新課標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追求,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水平。將“民族元素”滲透到美術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民族藝術,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因此廣大美術教師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重視“民族元素”和課堂的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術課堂。
一、認識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滲透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智慧結晶,體現(xiàn)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為民族發(fā)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發(fā)展動力。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民族元素”可以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發(fā)展歷程,通過豐富的美術元素探尋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瑰麗成果,增強學生的對美術的審美能力;同時,通過了解羅中立、齊白石、徐悲鴻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提高鑒賞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
(二)推動民族文化繼承發(fā)揚
“民族元素”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充分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識有利于樹立強大的民族責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認識世界,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第一步,增加小學生對民族文化、民族藝術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促使學生對民族文化產(chǎn)生濃厚興趣,增加對民族文化繼承、發(fā)揚的責任感;同時“民族元素”融入小學美術課堂還有利于將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藝術相結合,學生通過利用“民族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強,想象力豐富,民族文化和現(xiàn)代教學的有機融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為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提供新生代動力。
二、提高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滲透的意識
(一)更新教學理念
小學美術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的長遠影響。首先,是學生接觸藝術、認識藝術的基礎階段,通過在課堂培養(yǎng)小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興趣;其次,作為藝術啟蒙階段,融入“民族元素”對提高小學生歷史文化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通過滲透“民族元素”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和文化底蘊,與新課改的教育目標高度吻合。所以小學美術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教育責任,更新教學理念,將“民族元素”充分滲透到美術教學課堂中。
(二)豐富教學內容
我國的民族藝術受到多民族融合的影響,內容、形式及其豐富,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可以滲透的“民族元素”十分豐富,剪紙、泥塑、年畫、陶藝等諸多展現(xiàn)形式可供教學選擇,這些民族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不僅包含了濃郁的文化內涵,還與生活緊密相連,所以教師要有意識的根據(jù)“民俗元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三、促進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滲透的策略
“民族元素”的范圍非常廣泛,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參與熱情高的特點,不斷的豐富教學方法,從而將“民族元素”有效的滲透到課堂當中。
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例如,通過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故事倒入課堂,孔融讓梨、聞雞起舞、年的起源等故事通過剪紙動畫、皮影動畫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通過觀看民族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畫,感受“民族元素”,然后動手創(chuàng)作自己的剪紙作品或繪畫作品。
啟發(fā)教學法。例如,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優(yōu)秀的水墨畫,在水墨畫中“民族元素”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添加現(xiàn)代美術元素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還充分將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藝術有機融合,豐富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
探索教學法。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泥塑等藝術作品,讓學生自己探索制作方法,通過橡皮泥、軟陶土等教學道具的利用,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將傳統(tǒng)的陶藝、泥塑元素融入到課堂中,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也要為生活實踐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民族元素”反映出的民族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也要引起教師的充分重視,美術教學提高學生藝術水平的同時,更要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美術思維認識世界、看待世界,例如生活中有意識的觀察古典建筑、欣賞民俗作品,讓“民俗元素”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結語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民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民族元素”對提高學生民族自信、民族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并且,“民族元素”對小學生審美能力、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文化認知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為了更好促進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的滲透,教師要不斷通過實踐深入探究,為小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蔡欣欣.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11):154.
[2]王威.民間美術的價值和作用[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28):49-50.
[3]張春.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的滲透[J].新課程·中旬,2019(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