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老師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老師借助語言的表達向?qū)W生傳授知識。尤其是在歷史教學當中,歷史老師必須要注意歷史語言的運用,歷史講的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論是朝代的更替,還是人類的進化、文明的演進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不僅是非常遙遠而陌生的事情,還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歷史老師需要用語言準確表述每個朝代的特征、時期的不同,以及在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的杰出人物。本文主要是結(jié)合語言自身的魅力與特色在歷史教學中的實效性進行探討和分析,為我國歷史教學的進步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guān)鍵詞:歷史教學;語言運用;課堂效果
一、 歷史教師運用教學語言授課過程中的具體要求
(一) 歷史教學語言要準確
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求老師所使用的歷史語言一定要非常的精準,要嚴謹,一定要符合新時代對歷史教育教學的要求,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偏不倚,不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秉持中正的態(tài)度,尊重歷史,將最真實的歷史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準確的語言清楚地向?qū)W生表達歷史的發(fā)展,學生能夠通過歷史老師準確的語言表達了解歷史的全貌,從而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就拿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改變世界的蒸汽機來說,聞名世界的蒸汽機并不是瓦特發(fā)明的,而是公元1世紀的古希臘數(shù)學家希羅發(fā)明的,瓦特只是改良了它,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表述一定要準確。還要注重歷史資料的時效性,授課過程中使用的歷史資料應(yīng)該是最新、最全面的史學研究成果。
(二) 歷史教學語言要求具備精煉性,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jié)奏感
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歷史語言不但要精煉,還要有一定的邏輯性,最好還要帶有一些節(jié)奏感。就拿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演變歷程上來說,歷史老師在闡述這一知識點時,需要把握好開始、大大加深、完全淪為在近代社會演變過程中的關(guān)鍵性作用,歷史老師在運用簡練的語言表達歷史過程的時候要注意語言邏輯要嚴謹,歷史學習本身是一個非常煩瑣的過程,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將繁雜的歷史知識串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三) 歷史教學語言要生動、具體
語言生動、具體是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老師在表達歷史語言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的,人愛聽小品、聽相聲是因為他們比較生動有趣人們才喜歡聽,歷史語言也是一樣,生動有趣的歷史語言學生們會更喜歡聽歷史,喜歡上學習歷史,學生自然也可以通過聽歷史達到掌握歷史知識,從而使得歷史的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但是,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歷史教學語言的合理利用,具體的歷史語言教學指的是歷史老師要利用一些具體的史料對歷史知識進行講解,而有些歷史老師卻對這個具體的歷史語言產(chǎn)生了一些誤區(qū),錯誤的將具體歷史語言理解成了不斷地重復(fù)、啰唆同一個知識點。
二、 教師運用教學語言授課過程中要注意的方面
(一) 授課語言要留有余地,授課語言不能絕對化,還要具有一定的深度
歷史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注意言辭一定要得當,不能言辭過于激烈,語言表達方面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要引導(dǎo)學生用懷疑的眼光看待歷史。雖然我們現(xiàn)在所認識的歷史都是經(jīng)過考古學家考證過的,但是由于年代久遠、歷史資料的殘缺不全,因而歷史又缺乏一定的準確性。所以,在歷史課上老師不要喋喋不休地講、也不要力求面面俱到,講到可以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就可以。例如,新航路開辟這一節(jié)中,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書上的圖,找出新航路開辟中幾位航海家航行過的路線。授課語言要靈活,不能把話說死了,這樣一來學生可能會因為老師的語言過于絕對而導(dǎo)致學生的思考僵化、不能深入地對歷史知識進行思考,從而導(dǎo)致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過于片面。歷史語言的深度考驗了歷史老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以及歷史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 授課言語要體現(xiàn)精確性
歷史老師語言表達的過程中要能直的就不要彎,要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qū)W生闡述清楚歷史知識,過于華麗的辭藻在歷史教學中并不實用,一切以學生能夠理解歷史知識為主。
三、 歷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語言技巧的策略
(一) 備課過程中要備語言
備課是課堂教學展開之前的準備工作,在備課時老師就對這個班級的學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包括新課改也只注重對教學模式的改進而忽視了課堂教學語言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歷史教學語言與歷史教學模式并不能很好的相結(jié)合,從而導(dǎo)致歷史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冉家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就說明老師要想在講臺上妙語連珠,必須要在課下做好備課工作,多多學習一些語言的表達技巧。
(二) 平日注重語言積累
“會說話”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語言是門藝術(shù),語言交流之中需要許多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不斷地積累。歷史老師可以通過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報刊讀物來擴充自己的知識量,經(jīng)過長時間的努力,相信歷史老師一定能夠使自己的語言變得豐富有趣起來。除此之外,老師的聲音在講課過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僅要讓學生能夠聽懂老師在講什么,聲音也要讓學生聽起來舒服。主要可以通過兩個方法來鍛煉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一是可以通過學習朗誦技巧的方式來使歷史語言輕重緩急更加的清楚,二是歷史老師要練好嗓子,因為這可以使歷史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能夠控制好語言的抑揚頓挫。
四、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歷史老師需要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在選擇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教學方式,幽默風趣有吸引力的歷史語言,不但可以使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還可以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產(chǎn)生影響,繼而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汪黎宏,范小明.歷史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shù)[J].黑龍江教育,2012(1-2):81.
[2]曾超洪.歷史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和提高[J].玉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21):84.
[3]陳之芥.簡論教學語言的創(chuàng)新[J].當代教育科學,2016(15):45.
作者簡介:
楊美玉,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一中學文公分校。